心言笑了,暗自默念:“雖是一鱗半爪,感悟也還膚淺,卻顯現(xiàn)了加拿大教育自有一套?!?/p>
心言移居加拿大了。
心言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居住地報讀了一所很一般的學校。上學第一天,除領到一本“日志”,別的什么也沒有。這“日志”猶如一本放大了的“全年課程活動表”,每天八行,外加一格類似“備注”的空格。格子里可填進當天做了什么或明天需要做什么。就這樣讀書?心言迷惑而納悶。此后就借送兒子到學校的機會留心觀察。他發(fā)現(xiàn)學生的書包全是大大的,鼓鼓囊囊,但除了一只飯包(裝中午飯的)和玩具外,也只有一本“日志”。教室是隨便進出的(家長亦然)。課桌椅談不上“排”,就一個“亂”字了得,座位也時常調(diào)換。心言常在教室門口張望,老師講課極輕,學生除了不時插嘴或提問外,倒也不吵鬧。他們或坐或立,也有憑窗望外或走出教室的。有一次放映電視片,大概因為屏面太高,學生們便跪或站在課桌上看了。中飯統(tǒng)一時間在教室里吃,二十分鐘后,一律外出活動,教室里一個不留。教室外是操場,操場外是片很大的草坪,草坪外是片茂密的樹林。學生們按自己的喜好和興趣,或奔或跳,或坐或臥,或捉迷藏或抓“壞人”。球類活動更是他們的首選,反正人人參加個個發(fā)“瘋”,各顯其能各盡其興,這一時間可以說是他們最最寶貴最最快活的時光。對于這一點,心言是十分滿意的,因為兩個月來,看著兒子的胃口開了,個頭躥了,人也活躍多了。
下午三點就放學了,說學習上的事在學校都做完了(這正是他數(shù)學書總是不用帶回家的原因)。“那你做什么呢?”“玩啊,LEGO。”這又叫心言煩了:國內(nèi)“圈養(yǎng)式”教學,孩子太苦;現(xiàn)在是“放牧式”,孩子太野,該如何均衡呢?向老移民打聽,說法可多了:沒有作業(yè),老師講的你不會就是二分(加拿大三分為標準線,四分為優(yōu)秀,二分為不合格。)游泳、鋼琴、騎自行車等藝體類項目學校不教,但擁有相關的等級證書,升學時能夠加分。至于良好的行為習慣、操行品德,則是順其自然,老師總是對學生翹起大拇指說“可愛”。心言急了,立馬立出家規(guī),請了圖畫、鋼琴老師,報了游泳班,并親自教他學騎自行車。這幾管齊下,使兒子長嘆感慨:“我也蠻辛苦的,放學后奔東奔西,學這學那。”
心言還是放心不下。一日突發(fā)奇想:去學校隨堂聽課。一聯(lián)系,老師十分歡迎。11月17日,聽了半天課,感受不少,心中的石頭也不再那么墜墜的了。細細體味,可用“開放、創(chuàng)新、自主、活潑”八個字來概括。比如課程開始時,老師要求學生說說“今天教室里有什么變化”,學生隨即東張西望左看右瞧,然后七嘴八舌地作了回答。老師總結(jié)時著重點明多了一張“人體肌肉掛圖”,想由此導入新課。沒想到一位同學插嘴說,“還多了一個DANIEL的爸爸”,引起哄堂大笑。老師作了肯定并順水請大家熱烈歡迎,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心言意識到,老師的設計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給學生新鮮感,增進對班集體的喜愛之情,從而導入新課,頗有新意,輕松自然?!叭梭w肌肉”是教學重點,老師不只憑圖講解,還不時以自己的身體作范例:實際,直觀。結(jié)果學生既明白了人體肌肉的結(jié)構和名稱,還學會了相關的英語單詞。心言感到很實在。
休息以后的寫詩課更使心言叫絕。老師說,今天寫詩寫天氣氣象,云啊霧啊什么的,要寫得寶塔樣兒的,就是從上到下字數(shù)逐個增加。另外,第一句話用一個名詞,第二句用兩個形容詞,第三句用三個動詞,第四句寫個明喻句,第五句寫個暗喻句。限時二十分鐘,允許與左右前后的同學討論交流后再寫,老師還讀了兩首自己寫的詩作示范。心言既感新鮮又疑惑,怎么像是要求寫八股文了?三年級的孩子能行嗎?二十分鐘過后,學生紛紛舉手,要求讀給大家聽。也有人說自己寫不出三個動詞或明喻、暗喻句,要請別人幫忙。心言兒子寫的是《電》:電/快,亮/閃閃,電擊,打雷/像水里的火蛇/,是天上的金龍。他略帶羞澀的朗讀,獲得了老師的夸獎和同學的鼓掌。不錯,符合要求,還融進了中國文化。心言覺得老師的教學是用心、認真和創(chuàng)新的,課程的設計巧妙而自然地把基礎知識和語法修辭的教學糅合在一起,活潑有趣,具有培養(yǎng)學生理解、思考和想象能力的功能。課間休息時,老師和顏悅色地與同學們交談嬉笑。
最后一課開始了,老師給同學發(fā)一張卡片,要求做張賀卡給某實習老師,因為她病了,很想念同學們??ㄆ峡梢援嫯?,可以寫詩,只要表達出自己對老師的思念和祝福就行。同學們議論之后,陸續(xù)動手。心言巡視一番,看到花草樹木畫得郁郁芊芊,很有生氣;畫小動物的,靈動活潑,十分可愛。心言又一次為老師課程的設計而感動。最后,老師竟給心言來了個出其不意:鼓動學生歡迎心言講話。心言雖然有點不知所措,但心里快樂,就從自己的工作講起了:我在大學里做不同文化交際的教學和研究,到過不少地方,感到有學不完的東西,對教育也很有興趣。我們中國說教育孩子,就像給孩子吃魚,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捉了魚直接給孩子吃,另一種是教會孩子自己捉魚吃。你們喜歡那種方法?“自己捉!”異口同聲?!澳敲?,我要說你們老師的教學,就是在教你們自己捉魚,你們只要努力學,今后魚是吃不完的!”
第二天放學,兒子帶回來一張卡片,畫有一群孩子在捉魚,旁邊寫有兩行字:“謝謝你來我們班講捉魚,那是真正地酷了!”
心言笑了,暗自默念:“這一次聽課雖只了解到一鱗半爪,感悟也還膚淺,卻感受到加拿大教育自有一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