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鎮(zhèn)周莊,我所知,喧鬧的市聲,在雙橋的倒影里,留下了層層不散的漣漪,甚至連夜也不那么幽靜了。但我還是義無反顧,成了紛至沓來中的一個。
踏進小鎮(zhèn),就融入了周莊。驚疑我們之間的熟稔,似我前世遺下的一場舊夢境。究竟與我有何微妙的關系?信步游廊,想起我的小村落。小村落不介意我穿著燈芯絨邊角料做的鞋在鄰里亂竄,周莊也是,一抹淺笑,看我的玫瑰花鞋,在麻石板街上輕輕踩落,無緒無章。
臨水而市,每一個沿河的門面,就是一個精致的鋪子,巷弄的出口也擺個小攤,賣些小玩意。上了年紀的婆婆,挎?zhèn)€竹籃,就地就是市場,專賣阿婆茶,一小盒、一小罐的佩蘭花茶、玫瑰花茶。駁岸,拱橋,河埠,大宅院,萬物解甲歸田,一路有言笑。
然而小鎮(zhèn)風情,漸趨明朗,瑣碎中原來藏著天涯。明清的鐵匠店、老虎灶、石推磨,現(xiàn)代的尼瑪民族首飾,“核舟記”小鋪子里展現(xiàn)的是橄欖核雕,“草藝坊”,顧名思義是各種植物莖葉制成的工藝品小店,還有戴著老花眼鏡的大伯凝神描繪的是始于清朝的內畫,即用細微小筆在瓶內作畫,堪稱一絕。一家紫袍玉石雕鋪子,藏家來了,是走不動的,打磨光滑細膩,形態(tài)栩栩如生,看在眼里,件件都是好的。木雕,書畫文玩,刺繡,應有盡有。還有一家有一字兒排開的老虎鞋,抬頭,沒有匾額,只見“后港街3號”的門牌?;⒛甑剑夷菍倩⒌男≈秲阂部斐鍪懒?,穿上小虎鞋,虎虎生威喲!
大約時人喜好把手套在袖筒里取暖,于是發(fā)明了這種絲綿手焐子,伸進去,果然柔軟、溫暖,惠而不貴。弟媳婦的披肩,父親的圍脖,連同小女的可愛棉靴,一并收入囊中。
驀然發(fā)覺舟來楫往,游人見多。統(tǒng)一藍花布衫的船娘,綰著髻,搖著櫓,欸乃而過。店家提醒,不要挑船娘啊,輪誰是誰。且從容,找個臨河的窗,落座。有說吳文化就是魚文化,我信。這里的菜單,除了“萬三蹄”,就是魚。梅鲯魚,塘鯉魚,鳑魚,聞所未聞。清蒸白魚,清炒金花菜,蜆子湯,一餐飯吃得心滿意足。由此生了恨,蘇東坡因“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蔽沂恰昂藜蕖毙睦?,恨不生是水鄉(xiāng)人,船至家中過,日日可見君。
徑自向西,彎至南湖。岸邊是莼菜和水竹芋的舊模樣,有枯荷的風骨。與全福寺的工作人員問詢來時的路,老人家盯著我腳上的花鞋嘖嘖贊嘆:“這花鞋好看?!庇洅炷敲蹲吓塾竦纳な宙満湍亲鸪幣_,尋常中有矜貴,非回頭去買不可了。露拙只因喜歡,鑒賞源自感覺。我不是真正的藏家,但每及一處靠緣分集藏零散的花月碎影,紀念一份生動的記憶和美好的舊時光,已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