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今年72歲了,身體很健康。兩年前父親去世后,母親一個人獨自生活在鄉(xiāng)下。我多次要接她進城和我們住在一起,她就是不同意,她說住慣了鄉(xiāng)下,空氣好,還能經(jīng)常到鄰居家串門走動,而住在城里,樓又高上下難,還得一天到晚呆在屋子里,又沒地方可去,悶得慌,會憋出病來。
我拗不過母親,只好由著她住在鄉(xiāng)下。母親只是希望我能經(jīng)常帶著妻兒,一起回鄉(xiāng)下來看看,陪她說說話。
我年輕的時候,不喜歡和母親說話,嫌母親太嘮叨。平時我在母親身邊的時間很少,當我回家時,她充分利用短短的相聚時間,說了長長的話。母親會問這問那,問的問題都很瑣碎。每餐吃幾碗飯,每天早晨什么時候起來,睡足了沒有。冷天就叮囑我,要多穿一些衣服別著涼;熱天叮囑我外出要防曬,要多喝開水……我有時不愿意多聽,就對母親說:“媽,我已長大成人,不是孩子了,你對我還不放心嗎?”母親就說:“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對你不放心一天?!庇袝r聽煩了,我就隨便找個理由逃離母親。
現(xiàn)在我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兒子大學畢業(yè)剛剛參加工作,我時時牽掛著他。當他放長假回來看我時,我就會逮住機會問這問那,什么都想過問,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不放心。其實兒子經(jīng)歷了高中和大學的生活,完全能夠獨立生存,沒有什么要我擔心的,可不知為什么我就是放心不下,總想嘮叨幾句心里才踏實些。這時,我才理解母親當初對我的嘮叨,可惜那時我根本不懂母親的心。其實母親的嘮叨,那是一種愛的表達方式,是牽掛遠離身邊的兒子的一種傾訴。
我現(xiàn)在的心情很像母親,每次兒子回來時,我總盼望他能在家多呆幾天。離開時,我總扳著指頭計算著他下次回來的時間。我想母親當時的心情一定跟我一樣。
理解了母親就要落實到行動上?,F(xiàn)在,我就經(jīng)常和妻子一起回鄉(xiāng)下看母親。
母親還是那樣的嘮叨,但在我聽來,那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我開始很喜歡陪母親聊天了,聽母親講我小時候的故事。也許是年歲大了,母親有時候思維不是很清晰,有時一個問題要反復地問幾遍。但奇怪的是母親說到我小時候的事,卻記得很清楚,母親記得最清楚的是我小時候險些淹死的事。那是我5歲時的一個夏天,為了逮一只紅蜻蜓,我仰著頭追趕,沒看腳下的路,撲到了門前的水塘里。也是命不該絕,恰好母親那時正來塘邊洗菜,看到我掉到了塘里,母親扔掉了臉盆,飛快地奔向塘邊,毫不猶豫地跳進水中,把我救了上來。直至今天講起來,母親說她的心還在咚咚地跳。
母親講完了我小時候調(diào)皮的事,接著要問的就是她的孫子的事,問他工作的地方下雨沒有,他那里有沒有大米吃,問他回來是坐火車還是飛機,還經(jīng)常要我叮囑他,回來時不要坐飛機,說怕飛機掉下來。我很理解母親的心情,總是順著母親的意思說,讓母親聽了高興。
我和妻子離開時,母親總是送到村頭的公路邊,一直望著我們上了汽車,開到她看不見的地方才一個人默默地回轉(zhuǎn)。
相聚的時間畢竟短暫,為了能經(jīng)常傾聽到母親的聲音,我給母親安裝了電話,教母親怎樣撥號,怎樣接聽電話。我們也經(jīng)常打電話回家問候母親,到我們沒時間回去時,母親的電話就來了,母親在電話里嘮叨著,訴說著她的思念。
我的兒子看到我這樣對待奶奶,他也受到了感染,經(jīng)?;丶襾砜次覀?,遇到時間充足,我們就和兒子—起浩浩蕩蕩地回鄉(xiāng)下看母親。
村里人說,母親越活越年輕了,母親笑得像一朵菊花,母親說要活到100歲。
祝愿母親活過100歲,祝愿天下所有的母親都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