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餐我都要給我們家的兩位小朋友補充點蛋白質(zhì),有時候是雞蛋,有時候是夾三明治的雞肉或者火腿。女兒佳佳是個“肉食動物”,總能吃好幾片肉:兒子健健通常對肉不感興趣,更喜歡吃主食。
一天早上,我們一起吃早餐。我拿出一盒火雞肉片,給了佳佳好幾片,想著健健不愛吃肉,我也沒有問他,就把肉放回了冰箱?;氐讲妥郎蠒r,突然發(fā)現(xiàn)健健眼眶紅紅的,強忍著淚水問我“媽媽,為什么你不給我肉肉?”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在邊的健健爸就笑了:“哎喲,健健傷心了,這點小事就傷心了啊。”我連忙制止先生,很真誠地看著健健的雙眼,認(rèn)真地說“你一直不太喜歡吃肉,媽媽以為你不要,就沒有給你,對不起啊?!?/p>
很明顯健健已經(jīng)傷心了,此時再多的解釋都顯得有點蒼白,我轉(zhuǎn)身去冰箱里拿出火雞肉片,遞給健健,再說了一次對不起。健健拿起一片肉一股腦兒地塞進(jìn)嘴里,一邊吃一邊說:“媽媽你看我也要吃肉的,你以后不能把我忘了哦?!蔽抑浪遣幌矚g吃肉的,但他帶著難過努力吃肉的樣子真是讓我也難過加心疼。
先生此時也意識到我的無心之舉傷了健健的心,讓他有不被重視的失落感,也和健健認(rèn)認(rèn)真真地解釋了一遍,健健點點頭,終于把眼淚收了回去。
在大人看來為這點小事這么傷心是有點可笑,可是對于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天大的事,因為在孩童時期,爸爸媽媽就是他們最重要的人,就是他們的全部。在他心中,媽媽的那個舉動意味著“妹妹比他重要”,意味著“媽媽只想著妹妹沒想著他”,意味著“媽媽不公平”。在那一刻,他需要的不是一片火雞肉,而是一種一視同仁的被重視的感覺。
孩子都有一顆水晶心。他們的世界和成人的不同,在我們成年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很有可能就是孩子認(rèn)為最重要的事,比如媽媽忽略他的一個無心之舉,或者他最喜歡的火車模型被弄倒了,這樣的小事足以讓孩子沮喪半天。我們在社會上跌打滾爬很多年,努力地想讓自己刀槍不入,在這同時我們也失去了心里最敏感的觸角,對于那個水晶般的小心靈能承受什么已經(jīng)沒有了概念。養(yǎng)育孩子或許是上天給我們的一個好機會,讓我們把心靈的厚厚外殼剝?nèi)?,陪著小心靈一起成長,體會最原始的喜怒哀樂。
當(dāng)孩子為一件小事傷心難過時,取笑孩子是最不明智的,父母可以做的是和他起分析事情的原因,讓他知道爸爸媽媽理解他的傷心。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時會發(fā)生,重要的是怎么來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傷心的時候,旁邊沒有一個同情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話語和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會懷疑自己的感受,會不明白自己的心情。讓一個孩子被強迫去適應(yīng)成人的世界,給這顆水晶心安上銅墻鐵壁,是一件可怕的事,也是一件悲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