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敘事詩《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取得驚人的藝術效果,固然緣于她精湛的藝術造詣,但也與她驚艷的開場不無關系。請看“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就是這飽含感情的“三兩聲”,一下子就抓住了聽眾,打動了聽眾的心,激起了聽眾情感的共鳴。可見,開篇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同樣,考場作文也要有一個亮麗的開篇??紙鲎魑钠?,閱卷者的評卷時間短,如何在開頭將自己的亮點展現(xiàn)出來,給閱卷者一個良好的印象,是獲得高分的一個關鍵因素。一般情況下,開篇要做到簡潔明了、迅速入題,就是說開篇一定要快速有力地進入話題,或開宗明義或直奔主題,應如滔滔江水具有一定的沖擊力,在第一時間激蕩閱卷者的心,激起閱卷者的閱讀興趣;最忌水中月,鏡中花。在這個大前提下,也要講究一定的文采,使閱卷者眼前一亮,有興趣讀下去,才有望獲得高分。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薄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痹诳紙鲎魑闹羞@一點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為老師閱卷時,首先看的便是第一自然段,所以考生寫作時一定要寫好開頭,開頭就要吸引閱卷者的目光,讓他不由自主地隨著你的思路走。好的作文開頭如早晨的第一縷霞光,如初春新綻的綠芽,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能讓人眼前一亮。
考場作文開篇要做到新、特、美。所謂“新”,就是開頭要新穎別致,不落俗套;所謂“特”,就是要獨特,要有個性,不人云亦云,不拾人牙慧;所謂“美”,就是要給人以美感,讓人能得到美的享受??紙鲎魑膽撛谑炀氝\用常規(guī)寫法的基礎上,開篇刻意去追求創(chuàng)新,以收到新穎脫俗、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下面筆者結合具體的例子來介紹幾種考場作文開篇的方法。
一、運用修辭法
這種開頭方法在高考作文中運用得很廣泛,或用比喻的方式闡述事理,表達觀點,能增強形象性,將道理講得更具體,更透徹,同時還能為議論文的語言增添一些文學色彩;或用排比的方式,不僅使文章的內容豐富,增強語言表達的氣勢,而且使得語段形式整齊,節(jié)奏和諧;或用設問,以引起讀者思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傊?,運用恰當?shù)男揶o,扮靚作文的開頭,不但有助于明確中心思想,更有助于增強表達效果。如,2009年高考語文江蘇卷一考生《品味時尚》的開頭:
那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就像飛鳥劃過頭頂整個天空,就像牧童吹出的悠揚的笛音,就像整個山坡開滿了鮮艷的花卻又迅速枯萎。我知道憂傷與寂寞又一次占領了我的心房。
再如,2009年高考語文福建卷一考生《這也是一種力量》的開頭:
微笑,恰如淌過的溪流,柔和恬靜;微笑,恰似那懸掛的一彎新月,皎潔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蒼松,積蓄著萬般力量……
二、環(huán)境渲染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記敘文、散文的寫作中,環(huán)境描寫是不可少的。環(huán)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可以襯托人物,可以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如果在文章的開頭先進行一段簡潔的環(huán)境描寫,既可以為文章提供一個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一些事情,往往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發(fā)生的,渲染環(huán)境,既可為下文的展開作好鋪墊,又能夠起到感染讀者的作用。對于一些刻骨銘心的事情,也可以從自己強烈的內心感受寫起,這樣既真切,又能使讀者產(chǎn)生感同身受之感。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中:
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fā)了狂。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jīng)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霧非霧的灰氣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覺得憋氣。
這樣的開頭,渲染了一種壓抑的氛圍,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三、設置懸念法
把事情的結果或文中的某個片段放在開頭來寫,以吸引讀者的興趣,引起讀者的疑問,然后再記敘事情的起因和經(jīng)過,這種開頭方法叫設置懸念法。人往往都有好奇心、探究欲。寫作時,考生可以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以某個人物、事物或某種現(xiàn)象、情景等,引起讀者關注,卻有意不立即告訴讀者結果,使讀者急切期待,吸引讀者閱讀下文去尋求謎底。這樣巧妙設置懸念能有效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如陸文夫的《圍墻》:
昨夜一場風雨,出了些許小事:建筑設計所的圍墻倒了。
再如,2009年高考語文福建卷一考生的《這也是一種愛》:
昏暗的燈光下一對父子正在吃飯,安靜的飯桌上父親面無表情,靜靜地吃著碗里的飯。兒子小心翼翼地觀察著自己的父親,不遠處的書包里靜靜地躺著這次測驗的卷子。79分的卷子既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是對一向成績優(yōu)秀的兒子來說,就有點失水準了。
這樣的開頭都會吸引讀者讀下去一探究竟的。
四、反彈琵琶法
“反彈琵琶”就是我們常說的逆向思維,也就是從某論點的對立角度去確立新觀點、闡發(fā)新見解。逆向思維的關鍵在于打破常規(guī),從事情或現(xiàn)象的反面入手說事寫人、表情達意。這樣的方法用在議論文的開頭,可以收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尺水興波,激發(fā)讀者閱讀和思考的效果。如,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我早已想寫一點文字,來記念幾個青年的作家。這并非為了別的,只因為兩年以來,悲憤總時時來襲擊我的心,至今沒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松一下,照直說,就是我倒要將他們忘卻了。
五、欲揚先抑法
欲揚先抑的“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欲揚先抑是在作文開篇時作者想褒揚某個人或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是先按下,再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用這種方法,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受?!皳P”和“抑”,在藝術上都是一種強調手段。古人做文章強調“蓄勢”,講的也是欲揚先抑、先抑后揚的道理,這類例子在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作品中并不少見。用“欲揚先抑”開篇要根據(jù)中心表達的需要,選準人物或事物不協(xié)調的兩個對立面,滲透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感。抑就要抑得充分,抑得到位,不惜筆墨;揚就要揚得突如其來,酣暢淋漓,讓人出乎意料,感嘆不已。考場作文用這種方法開篇,可以使情節(jié)多變,波瀾起伏,造成鮮明對比,能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如2009年高考語文福建卷一考生的《這也是一種芬芳》:
爺爺是個老中醫(yī),家中總是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草藥。我總是喜歡端著小凳在一旁靜靜地看爺爺磨藥,熬藥??僧斈且豢|縷藥氣逐漸彌漫整個屋內,我卻厭惡地遠遠躲避。
這一開頭在情感上先抑,令人意外,而后文予以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引用法
引用法是一種很常用的開頭法,既可用于議論文,又可用于記敘文,引用的內容是很豐富的。若是議論文,則常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強說服力和思辨性,突出主題;若是記敘文、散文則可以引用歌詞、詩句,以引發(fā)下文,便于敘事抒情。此外,還可引用古語、俗語、諺語、對聯(lián)等。一些文質兼美或蘊涵哲理的詩詞名句、名言等如果引用得恰到好處,能為文章增色不少,使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如,200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Ⅱ一考生的《圓與缺的哲學》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如是說。
七、欲擒故縱法
寫作議論文時,開篇先肯定或否定某種現(xiàn)象、思想或觀點,然后筆鋒一轉,從反面說開去,往往會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顯得觀點新穎,獨到,不落窠臼,還能顯示出觀點的思想深度和論辯力量,有警示作用。如一學生作文《“狂妄”與“自信”》:
我校有一女生可謂是風云人物,單她那非同一般的理想,就足以讓同學們瞠目結舌——“當國家主席”!好家伙,中國自武則天以后,還未曾有一位女主席,你想當“武則天第二”嗎?“野心家”“狂妄透頂”了。這真是狂妄嗎?
考場作文開篇的方法很多,各種方法也不是完全孤立的,很多時候可以相互融合,彼此包容。無論哪種開篇法,一定要跟文章標題、內容、主題、語言相匹配,不應該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刻意雕琢,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聰明的考生,不要畏懼寫作,要大膽地開動腦筋,點燃思維的火花,讓你的作文在登臺亮相的一瞬間,就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