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16歲斗垮了權(quán)臣之后,又平定了三藩,收復(fù)了臺灣,打跑了沙俄。這天下太平了,可是康熙卻閑不下來,于是他開始蓋園子讓自己能有個地兒放松一下。他這一起頭,他的兒子雍正和孫子乾隆可就收不住手了。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會天下之奇珍異寶,還將天下最美的景觀一股腦地“克隆”到了北京城,“天下”都藏進了自己的后花園。于是就有了這集華夏文明和藝術(shù)精華之大成的圓明園。
“圓明”寓意品德無缺、政績完美
“圓明園”不愧是皇家瑰寶,名字是康熙皇帝起的,匾額是乾隆親自題的。對這個“圓明”作出解釋的是承前啟后的雍正,大體的意思就是品德無缺、政績完美,這兩點自然是開創(chuàng)一朝盛世的先決條件。
對于發(fā)源于白山黑水之間的清朝統(tǒng)治者而言,富庶的江南自然是有著十足誘惑力的。東南西北都打遍的康熙是第一個沖出圍城的,’當然正史上他六下江南的政治目的是去治水患,皇帝也是人,在治水的過程中也免不了要四處逛逛,微服私訪一下。面對如此美景,豈能不憶江南?
勤奮的康熙自己擔(dān)負起了選址的重任,在京郊轉(zhuǎn)了一個多月,最后拍板在海淀建園。一待園成,康熙就從紫禁城搬了出來,住進了園子。這個園子叫暢春園。自己住得愉快的康熙沒忘了自己的兒子們,讓他們也都蓋園子,其中胤祺(后來的雍正)的園子就在暢春園的邊上,也就是其后的圓明園。
“六請朝政治的第二個心臟”
“在康熙眾多的兒子中,雍正算是比較懂得迎合康熙的,尤其是在細節(jié)上,比如對賜園——圓明園的設(shè)計修建,就是康熙比較欣賞的風(fēng)格?!敝沤ㄖ<液沃亓x說。雍正在后湖四周建了九個島,每個小島還有一個詩畫般的名字,“但為什么偏偏就建了九個島呢?”在何重義眼里,這絕對不是隨性所至的行為,而是故意為之,“‘一統(tǒng)九州大地’,這才是雍正的用心,也是他的雄心所在?!?/p>
北京市社會科學(xué)界聯(lián)合會原研究室主任常潤華介紹,每年的元宵節(jié)前夕,皇帝便帶著宮眷、大臣從紫禁城出發(fā),前往圓明園,“就是一次大搬家”。搬的不僅是皇帝專用的金椅,就連金痰盂也要帶著。而象征皇權(quán)的25方玉璽也會預(yù)先被送到圓明園。在圓明園的宮廷區(qū)里,和紫禁城大內(nèi)一樣,同樣設(shè)置了一套清朝政府所有的中央機構(gòu),甚至清政府的許多重要檔案也存于圓明園,如“軍機冊檔,一存方略館,一存圓明園”。常潤華說:“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的圓明園已經(jīng)成為大清朝政治的第二個心臟?!?/p>
為什么有皇宮不住,要住園子呢?乾隆雖然解釋過:皇帝勤政之余也是要放松的。只不過大清的皇帝們似乎更喜歡在這個園子里發(fā)號施令。其實圓明園已經(jīng)算是整個帝國的中心。因為除了每年的重大祭祀活動外,皇帝已不再回到紫禁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