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shù)的瑰寶,有“萬園之園”的美稱,原為清代舉世無雙的皇家御苑。從1709年開始營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歷時一個世紀。此后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
人們習(xí)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由圓明、長春、綺春(后改名“萬春”)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47公頃。它的陸上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多1萬平方米。外圍周長約10公里。水域面積等于一個頤和園。
圓明園系一座水景園,水面占全園面積的一半以上。在山環(huán)水繞之中。分布著140多個景區(qū),匯集了當(dāng)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我國古代造園藝術(shù)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shù)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于千變?nèi)f化的景象之中。
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qū)。最有名的是“大水法”,它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fù)興時期的風(fēng)格。
正大光明殿是皇帝在園內(nèi)舉行朝會、接見外使的行政區(qū)域。功能類似故宮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駕崩后停靈之處。占地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
遠瀛觀是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它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遠瀛觀主體樓、大水法、觀水法。
萬方安和是以國家統(tǒng)一、天下太平為意境的一組景觀,位于圓明園中心景區(qū)后湖的西北側(cè)。雍正時稱“萬字殿”,俗稱萬字房,乾隆時稱“萬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觀為卍字形,共33間殿宇,萬字型建筑是我國建筑史上的特例。
萬花陣:即迷宮,現(xiàn)已經(jīng)重新復(fù)建。萬花陣花園門為西洋座鐘形,黃銅雕刻花紋大門兩扇。花園迷宮中央為石亭,內(nèi)設(shè)西洋式座椅。
鴻慈永詁,亦稱安佑宮,圓明園四十景之一,位于月地云居西北,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畫像,是一處大型的寺廟園林,占地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
線法亭位于大水法之東,在圓形土丘上建的西式漢白玉八方亭?!熬€法”意指西洋透視法。此山曾是乾隆皇帝跑馬登山處,俗稱轉(zhuǎn)馬臺。
蓬島瑤臺: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時稱蓬萊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島瑤臺。位于福海中央,為相連的三座湖心島,仿神話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霧中的蓬島瑤臺如仙境一般。
海晏堂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它正樓朝西,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我國十二生肖人身獸首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