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思·陳,華僑移民后裔,三十三歲,衣著時髦,頭發(fā)短直,十分健談。他是經(jīng)濟學副教授,在耶魯大學任教。亞當·斯密說過,只有人類才有貨幣交易的本領。陳的問題是:“如果我能教會猴子使用貨幣,那又會是什么情形呢?”
陳選擇的理想猴子是僧帽猴。“它們頭很小?!标愓f,“主要關心食物和交配,就像欲壑難填的餓死鬼,永遠也吃不飽?!睂τ诮?jīng)濟學家而言,僧帽猴習性如此,自然就成了絕佳的研究對象。
耶魯紐黑文醫(yī)院的心理學家勞里·桑托斯給他提供了七只僧帽猴——四只雌的,三只雄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只猴子,取了中央情報局特工的名字:費利克斯。這些猴子共同生活在一個很失的開放式籠子里?;\子的一側連著個很小的籠子,這就是實驗場地,一次可以容納一只猴子參與實驗。陳在直徑為一英寸的小銀盤中間鉆了個眼,這就是貨幣,“有點像中國古代的銅錢”。
實驗的第一步。讓猴子認識到硬幣是有價值的——這費了不少工夫。陳和他的同事給某只猴子一個硬幣后。就會亮出食物。只要那只猴子將硬幣扔給他們,猴子就全得到食物。這樣持續(xù)了好幾個月,猴子終于明白:硬幣可用來換食物。實驗證明。猴子對不同食物具有各自強烈的偏好。將十二枚硬幣放在一個托盤里。這是一只猴子的最大預算:然后給它提供食物,例如一個人賣果凍,另一人賣蘋果片。這時,猴子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把硬幣送到不同的研究人員手中,隨后得到已分好的“好吃的”。
現(xiàn)在。陳在猴子的經(jīng)濟生活中引入了價格沖擊和收入沖擊。我們假定費利克斯最喜歡的食物是果凍。而且通常情況下。它用一枚硬幣就能獲得三個。如果一枚硬幣突然又能買到兩個,它會如何反應呢?令陳吃驚的是,費利克斯和其他猴子的反應十分理性。某種食物的價格上漲時,猴子們就會少買;價格下降時,就會多買。經(jīng)濟學中最基本的_法則不僅適用于人類,而且同樣對猴子有效:需求曲線必定向下。
一天,實驗室最奇怪的一幕發(fā)生了;費利克斯疾速跑進實驗室,但它沒有拾起托盤上的十二枚硬幣去買食物;相反,它將整盤硬幣扔回了,它們的公共生活區(qū),接著逃離實驗室,沖進公共生活區(qū)去找硬幣——銀行打劫,然后越獄逃跑!
公共生活區(qū)多出了十二枚硬幣,七個猴子搶個不停,一整個大籠子混亂不堪。陳進入籠子,試圖拿回硬幣,但猴子子拒不交錢——它們已意識到硬幣是有價值的。陳只好靠“行賄”要回錢:給猴子提供食物。這給猴子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課:犯罪不用付出代價,反而有利可圖!
隨后,異乎尋常的情形發(fā)生了:一只公猴沒有將搶到的錢換取吃的,反而向一只母猴走去。把錢給了它。這是“利他主義精神”感召下的自覺的金錢捐贈行為嗎?不!在撫摸了母猴幾秒鐘后,那兩只僧帽猴竟然發(fā)生了關系;而且一待好事結束,拿到硬幣的母猴立即將硬幣交給陳,買到了一些吃的。這根本就不是什么利他主義。而是科學吏上的首例猴子“賣淫”行為!這一幕讓陳百思不得其解。
一旦猴子們牛里有了錢。它們就會迫不及待地去“嫖娼”,同樣也可以料想,猴子謀殺者、猴子恐怖主史者、引發(fā)全球變暖的猴子污染者肯定會充斥世界。不得片刺安寧。毫無疑問,下幾代的猴子就會出場,替它們的先輩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