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央視《經(jīng)濟半小時》欄目對食品中使用植物奶油的現(xiàn)象進行了專題報道,“蛋糕、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餅干、咖啡伴侶中藏著植物奶油,可加劇患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危險”——類似這樣的消息幾乎隨處可見,媒體關于“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殺蟲劑”的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植物奶油,這個很多人幾乎每天都在進食的玩意兒,真的有這么危險嗎?
漢堡、炸雞塊、炸薯條、炸雞翅、咖啡、冰淇淋——這是上班族小林每天的午餐。不到10分鐘,小林就結(jié)束了午餐。離開這里后,小林趁著中午休息,到單位附近的超市采購一些零食,如蛋黃派、巧克力、威化餅干、曲奇,等等。小林的這種生活方式,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選擇。而與此類似,蛋糕、面包、餅干等,不止是小孩們愛吃的零食,更因為方便和節(jié)約時間,成了無數(shù)中小學生每天上學路上必吃的早餐。
然而最近,這些年輕人和無數(shù)中小學生的家長,都不同程度感到了恐慌。原來,央視《經(jīng)濟半小時》欄目近日對食品中使用植物奶油的現(xiàn)象進行了專題報道,稱其在面包、奶酪、咖啡、餅干等食品領域廣泛使用,產(chǎn)生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植物奶油這個原本有些陌生的名詞突然間受到廣泛關注。
禍起反式脂肪酸
植物奶油實際上就是氫化油。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用來做糕點的動物油脂供應不足,美國科學家利用氫化技術,讓植物油具備動物油脂的功能,用以代替當時稀缺、價格較高的動物油。氫化油問世后,由于口感好,人們用它抹面包,炸薯條、炸雞塊,做蛋糕、曲奇餅和餅干、面包;制作植脂末(又稱奶精粉)添加在冰淇淋和咖啡伴侶中,做奶油糖、奶茶、奶昔和熱巧克力。
然而,后來的發(fā)現(xiàn)表明,氫化油可以產(chǎn)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反式脂肪酸攝入與罹患冠心病的危險顯著相關,即使每天攝入體內(nèi)的反式脂肪的量不超過5克,患心臟病的風險也將增加25%。此外,反式脂肪酸還會干擾必要脂肪酸的代謝,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并導致婦女不孕。
這是因為,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險),降低H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水平升高可降低患冠心病的危險),改變兩者的比例,從而增加冠心病的發(fā)病率。更為糟糕的是,反式脂肪酸進入人體內(nèi)后需要50多天才可以排出體外,而動物油如豬油只需7天就可代謝、排出體外,這也是上述食品易引起肥胖的關鍵所在。
歐洲8個國家聯(lián)合開展的多項有關反式脂肪酸危害的研究也顯示,對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反式脂肪酸負有極大的責任。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是飽和脂肪酸的3~5倍。
前兩年,歐洲某雜志評人類10個食品的災難時刻,其第一位就是氫化油??茖W家將100年前誕生的氫化油,和上世紀曾被大量使用的殺蟲劑滴滴涕相比,把氫化油稱作又一個滴滴涕。
在我國,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由于沒有相應的法規(guī)限制或標簽標注要求,在日常食品標簽中就沒有明確的標示。很多企業(yè)在用油問題上“打擦邊球”,對氫化植物油冠以各種好聽的名字,如精煉植物油、植物起酥油、氫化大豆油、人工黃油、人工奶油、人造植物黃油、人造植物奶油、人造脂肪、氫化油、起酥油、植脂末、麥淇淋等。這些聽起來跟反式脂肪酸完全不沾邊的添加物,實際上都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遠離反式脂肪酸
當某種食品出現(xiàn)問題,危害到人體健康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今后少吃或者不吃這種食品。但我們的食品中到處都能看見植物奶油的身影,因為它不易變壞,可以大量儲存,而且做出來的食物不油不肥,口感不錯,所以想要找到它的替代品其實并不那么容易。
不過,注意以下三點,可以幫助我們盡量遠離反式脂肪酸:
(1)不是所有有油的東西里都有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的產(chǎn)生主要有下面三個來源:一是由液態(tài)油固化形成植物油;二是高溫加熱過程中,光、熱和催化劑作用使植物油脂肪異構(gòu)化成反式脂肪;三是在自然界中,產(chǎn)生于牛等反芻動物的胃內(nèi),如牛奶、牛肉等都含有微量反式脂肪。所以,未經(jīng)加熱的植物油中,是沒有反式脂肪的。
(2)不含反式脂肪的油加熱后也會產(chǎn)生反式脂肪。
當高溫或長時間烹飪時,越是富含單或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類(如豆油﹑紅花油等)越容易產(chǎn)生反式脂肪——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很“活躍”,易被氧化。這些油適合涼拌、燉煮或者不冒油煙的快炒菜。在家里做飯時,油燒七分熱就好,不要等到冒煙才烹調(diào)食物。煎炸食品時可考慮用豬油和棕櫚油等飽和度更高的油脂。此外,油脂反復加熱會產(chǎn)生更多的反式脂肪,所以炸過的油不能重復使用,要扔掉。
(3)飲食恰當,便可做到完全不攝取反式脂肪。
天然食物當中的反式脂肪微乎其微。乳制品和牛羊肉的反式脂肪只占其脂肪含量的百分之零點幾,正常情況下達不到一天吃2克以上的水平(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在《膳食營養(yǎng)與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議:為了增進心血管健康,應該盡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應低于每天攝取熱量的1%,即相當于成人每日攝入反式脂肪酸應低于2克)。如果用油烹調(diào)的溫度低、時間短,所產(chǎn)生的反式脂肪也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一個人過健康的生活,用新鮮的油脂,很少高溫煎炸,多吃涼拌燉煮菜,自己在家做新鮮的飯菜,不吃或少吃各種加工食品,就能遠離反式脂肪。就是說,用一些對心臟較為健康的油,這些油是含有單價不飽和或多價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橄欖油、菜籽油或豆油等。另外,也不要過多食用點心、餅干、面包、蛋糕、炸薯條、甜甜圈及其他煎炸食品。
相關鏈接
各國對反式脂肪酸的規(guī)范
◎2003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公布的規(guī)章指出:食品營養(yǎng)標簽中必須標注產(chǎn)品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及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2003年6月1日,丹麥政府立法,規(guī)定限制食品中加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得超過食品所含脂肪量的2%,販賣含反式脂肪酸食品的最高要被判入獄2年。
◎荷蘭、瑞典、德國等國家也先后制定了食品中人造脂肪的限量,同時要求食品廠商將人造脂肪的含量注明到食品營養(yǎng)標簽上。
◎巴西食品安全主管部門也表示,將自2007年7月31日起,強制要求在包裝食品的營養(yǎng)標簽中標注包括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等信息。
◎2006年12月5日,美國紐約市頒布法律,禁止市內(nèi)所有餐館使用人工反式脂肪酸,并在2007年7月前消除所有餐館(包括連鎖快餐店)里的反式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