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街三號
中央芭蕾舞團是中國惟一一個國家級芭蕾舞團,位于北京市宣武區(qū)太平街三號,在這里已有幾十年了。大鐵門內(nèi)外是兩個世界,外面車水馬龍,門內(nèi)悄無聲息。推開大樓的玻璃門,當(dāng)你一步步走近,腳尖鞋擦地的聲音,演員排練的呼吸聲,宣告這是他們自己的世界。
考試
芭蕾舞演員從頭到腳,是從尺子的丈量開始的。在他們10歲左右去考舞蹈學(xué)院附中的考場上,軟尺就擱在考官面前的長桌上,初試中專門有一項就是丈量孩子身體的比例。腿比上身長不得少于12厘米,這一項數(shù)據(jù)足以宣告無數(shù)孩子與芭蕾無緣。芭蕾的選材是苛刻的,有N個判斷的標(biāo)準,身體各部分的比例、肌肉素質(zhì)、柔韌性、協(xié)調(diào)性、氣質(zhì)、能力、樂感……
他們說起練舞時的痛苦,也是一副歡快的表情。比如說一天要練很長的時間,容易枯燥,鞋總是磨破腳……孩子們在互相攀比著痛苦,說芭蕾是先苦后甜,說那些跳芭蕾的姐姐都掉過起碼兩次腳趾甲蓋兒。她們互相討論著彼此的腳背,說跳芭蕾舞的腳背可重要了比臉還重要。
每年報考北京舞蹈學(xué)院附中芭蕾科的小孩有幾千名,也就招了一個班,有16個女孩、15個男孩。
競爭
芭蕾舞演員過的是集體生活,自然免不了生活用品都是相同的,所以她們長大后異常反感和別人用同樣的東西,從衣服到手機甚至任何一個細節(jié)。
專業(yè)老師在課上的一句話,會被孩子們刻在心里頭。演員們的承受力是從小練出來的,老師們嚴格挑剔,他們也不得不對自己嚴格挑剔,私下里都相互較著勁兒。
中央芭蕾舞團有個群舞演員,總被人夸獎天生后腿好,贏得很多羨慕的眼光。不久前我們才知道她的后腿是自己練出來的。她說自己從來不會在人前練,等著同宿舍其他女孩一個個睡熟后才開始偷偷練,練背肌兩百個。還好她睡的是下鋪,如果是上鋪,她的計劃恐怕早就泡湯了。
耐不住寂寞的孩子是學(xué)不了芭蕾舞的。即使舞臺上萬眾矚目,也不過寂寞一人。
腳尖鞋
對于芭蕾舞演員來說,鞋簡直就是自己親密的愛人。他們的化妝臺前常常應(yīng)有盡有,化妝品、小說雜志、吃了一半的零食,還有不可缺的芭蕾舞鞋。
演出前他們會反復(fù)檢查自己的鞋。我曾見過一個女演員在側(cè)幕穿鞋,穿了脫,脫了再穿,來來回回六次。她們從10歲左右開始,就隨身帶著針線包,練功前或者休息的瞬間,劈著腿在地板上橫七豎八地坐著,手里穿針引線,研究改造著自己的芭蕾舞鞋。第一次看到演員們在地板上磕鞋時,我以為她們在生氣發(fā)泄,后來才知道,她們是以這種方法讓鞋變得柔軟一些。拿到一雙新的腳尖鞋時,用手使勁掰幾下,有時候還會請男孩幫忙踩踩鞋頭……穿鞋時要先在腳趾上包好腳尖套。緞帶并非越長越好,是完全展平的,在腳背上交叉出一個很漂亮的十字。最后在腳腕的內(nèi)側(cè)打個小小的結(jié),減去多余的緞帶,把結(jié)小心地塞入旁邊的緞帶中,從任何方向都不應(yīng)看到結(jié)頭,否則會影響整個腿部線條的美感。演員們常常隨身帶著創(chuàng)可貼、脫脂棉和止疼片,以便隨時拯救她們的腳趾,減緩她們劇烈舞蹈后的痛楚。
男孩們常年穿軟底鞋跳舞,薄薄的鞋底使他們的腳底磨得全是繭子。姑娘們常年穿著腳尖鞋,她們的腳趾都已變形,大明骨異常突出,趾甲常常瘀血,腳尖部分和趾甲間長滿繭子……女演員從很小起,就用腳去適應(yīng)舞鞋,有的人穿舞鞋要掉兩次以上腳趾蓋,有些孩子的十個腳趾蓋都掉沒了,就直接用橡皮筋纏住腳尖,纏得緊緊的,這樣就感覺不到疼痛,就可以在掉了腳趾蓋的情況下練舞。她們最不自信的就是自個兒的腳,大熱天也不敢穿涼鞋。她們愛自己的腳,相互間介意踩著撞著對方的那雙腳。有個女演員告訴我,有一天她一人出去逛街,剛走出芭蕾舞團的大鐵門,就被一個急著趕路的生人踩了一腳,她當(dāng)場大叫一聲,同時還說了句:“別踩了俺的飯碗!”
減肥
芭蕾舞演員在外人看來是骨感的。但他們常常不滿意自己的身材,覺得自己瘦得不夠。
女孩們用保鮮膜緊緊地纏在自己認為需要減肥的部位,來回纏上好幾層,纏緊后再套上減肥衣,大暖天到操場跑幾十圈。減肥衣不透氣,溫度一高,汗自然就下來了。孩子們做這些動作像熟練工,而且非常堅定地告訴我,前一天這樣在芭蕾舞練功房干就成功減掉了一斤。如果不去跑步,酷熱時就纏上保鮮膜,穿兩件毛衣外加羽絨服捂著汗也成,但這樣會比運動的效果差一些。
她們每周要稱兩次以上的體重,稱重前,她們會動作一致地主動奔向廁所,她們認為那多出來的一兩斤就是欠芭蕾老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