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美國新自由主義思潮,并自認為是“政策新人類”的精英,一切問題都可依靠實力來解決,不僅有“脫亞入歐”的心理傾向,還有“抗亞入美”的沖動情緒。
2010年9月17日,日本首相菅直人組建新一屆民主黨內(nèi)閣,少壯派、親美鷹派人物,前國土交通大臣前原誠司改任外務大臣是關鍵性改變。在新內(nèi)閣里,鷹派不僅一躍成為核心人物,還將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日本的對外政策。而中國民眾認識這名日本新外相,則是通過其在近期中日船只在中國釣魚島海域發(fā)生沖突后的所作所為。9月16日,在剛結束民主黨黨首選舉、尚未改組內(nèi)閣之際,任國土交通大臣的前原誠司就跑到?jīng)_繩,察看沖撞中國漁船的海上保安廳巡邏船。海上保安廳隸屬于國土交通省。有媒體稱,“這一事件的前期,實際上就是前原誠司在幕后總指揮”。而在事件后期,他又借內(nèi)閣改組之機,改任外務大臣,跑到了前臺指揮外交交鋒,真可謂是事件的日方“總導演”。而在上任當天的記者會上,前原誠司就表示日本有可能就東海油氣田問題采取與華對抗態(tài)度。9月18日,日本新內(nèi)閣開始研究一旦中國在春曉油氣田進行開采時的對抗措施。
作為民主黨少壯派的代表人物,作為日本國會“防衛(wèi)族”議員的核心人物,前原以其對安保、防衛(wèi)等政策領域的熟悉和強硬的“鷹派”觀點而著稱。在他領導下的日本外交將走向何方?這可能是每一個關注日本政治與外交的人都不能不關心的問題。
從向往做外交官轉為走向政壇
前原誠司,196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3歲時,其父因為負債過多而臥軌自殺。這一悲劇在前原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從高中一年級起到大學畢業(yè),前原都是依靠獎學金得以繼續(xù)學業(yè)的,并最終考入了國立京都大學,師從著名國際關系問題專家高坂正堯,專攻國際政治學。像所有學習國際政治專業(yè)的年輕學子一樣,前原也非常羨慕外交官,但是,高坂教授告誡他:“京都大學畢業(yè)的人,即使做了外交官也上不上去。
”因為日本外務省高級官僚幾乎都來自于東京大學法學部的畢業(yè)生。對導師言聽計從的前原于是放棄了當外交官的夢想,并聽從高坂教授的建議,于1987年來到號稱“保守政治家搖籃”的松下政經(jīng)塾開始學習從政的基本能力和技巧,從此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從外交官改為政治家?!八上抡?jīng)塾”是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創(chuàng)辦人、素有“經(jīng)營之神”之稱的松下幸之助專為培養(yǎng)日本“新一代”政治家而設的政治訓練所,培養(yǎng)出來一大批“政策新人類”。
1991年,前原誠司當選為京都府議會議員。1993年,他作為日本新黨成員首次參加國會眾議院的選舉就旗開得勝,到2009年已經(jīng)六次當選。1996年9月,民主黨成立,前原跳槽后成為民主黨支柱之一。
2005年9月,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以“郵政問題”為焦點,以“支持改革、還是不支持改革”為訴求,提前舉行眾議院大選。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慘敗。當時的民主黨黨首岡田克也以大選失敗為由宣布引咎辭職。雄心勃勃的前原立即宣布參加新黨首的競選,與另一名資深候選人菅直人一決雌雄。結果,只有43歲的前原以兩票的優(yōu)勢擊敗菅直人,當選為民主黨新黨首。
不僅要“脫亞入歐”還欲“抗亞入美”
由于出身于國際政治專業(yè),前原精通的主要是外交和安全等領域,被稱為日本國會里的“外交安保政策通”。前原一向以觀點大膽、言辭犀利而著稱于日本政界,發(fā)表了不少在國內(nèi)外被視為強硬的觀點。
2005年12月,前原訪問美國。他在華盛頓的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發(fā)表講演時,直言不諱地提出要修改日,本現(xiàn)行的和平憲法,修正“武器出口三原則”、要求允許自衛(wèi)隊派兵海外,主張把自衛(wèi)隊改為“國防軍”,并行使“集體自衛(wèi)權”;他還公開宣揚“中國威脅論”,聲稱因中國國力增長而帶來的成脅已經(jīng)變成現(xiàn)實,“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日本有必要采取毅然的態(tài)度予以對處”。前原如此肆無忌憚的言論引起國際社會一片嘩然,美國輿論因而稱之為“日本最鷹派的政治家”。訪問美國之后,前原又來到中國訪問。他在北京期間于外交學院發(fā)表講演,竟然當著東道主的面,再一次聲稱“中國威脅論”,引起了中國方面的強烈不滿。由于日本文化有“沉默是金”、“當面不言人過”的傳統(tǒng),所以前原的做法也被日本輿論批評為“年少氣盛,不知禮儀”。原定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覓也臨時被取消,致使日本在野黨與中國之間的所謂“野黨外交”幾乎全面崩潰。但是,當時執(zhí)政的自民黨對于前原的觀點卻持歡迎態(tài)度,小泉純一郎首相更是對前原青眼有加,視其為自己的“政治盟友”。
不過,更多的中國人認識前原,還是不久前發(fā)生的中日船只在中國釣魚島海域相撞、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中國漁船船長和漁民并扣押漁船的事件。當時,前原任日本國土交通大臣,沖繩、西南諸島以及海上保安廳,都是他分管的部門。事件發(fā)生后,前原不遠千里地從東京閃電般地訪問了位于沖繩縣的石垣島,看望了圍捕中國漁船的海上保安官,視察了與中國漁船相撞的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前原聲稱,尖閣列島(我釣魚島)是“日本固有領土”,(日中之間)并“不存在任何領土問題”,他還表示從心里感到驕傲,因為該基地官兵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此舉無疑推高了日本國內(nèi)試圖以國內(nèi)法審判中國漁船船長、與中國對抗的激烈情緒。幾天后,前原在新內(nèi)閣中就任外務大臣,在與記者會見時,他又公開叫嚷,如果有中國開采春曉油氣田的跡象,日本不會等閑視之,必將采取反制措施,或在相近海域勘探海底油氣田,或將這一問題提交國際法院裁決。依然保持著他一貫的強硬對抗的態(tài)度與風格。
由于日本首相菅直人出身于市民運動,對外交、安保等事務并不很熟悉,因此前原被任命為外務大臣,使鷹派不僅一躍成了新內(nèi)閣的核心人物,還將成為左右日本政治外交動向的關鍵性人物。
前原誠司已于9月21日踏上了訪美的旅程。就任四天就出訪美國,足以表明前原本人在外交上的偏好了。其實,即使在民主黨在野時,前原就幾乎每年都訪問美國,在美國政府官員和“知日派”專家中擁有廣泛的人脈。連日本共同社者瞅為,像前原這樣的“親美派”人士,在民主黨內(nèi)堪稱罕見。
美國方面對這名“親美派”人物出任外相表示歡迎,認為這將有利于改善因駐日美軍沖繩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而出現(xiàn)裂痕的美日同盟關系。副國務卿詹姆斯·斯坦伯格與日本駐美大使藤崎一郎會談時稱,前原是他的“老朋友,在華盛頓也有許多熟人,非常關心美日關系發(fā)展”,“我們十分歡迎”他上任。前原訪美期間,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舉行了會談。在接受《華爾街日報》的專訪中,當記者問“你認為諸如此次事件以及南中國海那些事件會促使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嗎?”前原表示,“雖然并非專門針對中國,但奧巴馬總統(tǒng)這次在會談中對菅直人首相表示,美日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和黃海要加強合作”。
前原誠司崇尚美國新自由主義思潮,并自認為是“政策新人類”的精英,一切問題都可依靠實力來解決,其不僅有“脫亞入歐”的心理傾向,還有“抗亞入美”的沖動情緒。這種政治上的不成熟和冒進是否會演變成為鋌而走險的政策傾向,國際社會不能不予以關注。在前原擔任外相期間,日本外交、尤其是對中國政策將何去何從,他在外交上表現(xiàn)出來的“親美抗中”的思想,會不會使中日關系進一步“冷卻”,也不能不令人擔心。甚至有媒體疑慮:前原當外相一天,中日關系就會緊張一天。這一疑慮也許并非杞人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