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和
高校干部既是黨和國家教育政策的執(zhí)行者,又是高校健康發(fā)展的組織者;既是高級知識分子群體的管理者、合作者,又是人才培養(yǎng)的設計者、引導者;既是科學真理的探索者,又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皩W高為師,德高為范?!币虼耍瑢Ω咝8刹康牡赖乱笾陵P重要。如何真實有效地考察高校干部的道德品質(zhì),不僅關系著個體的成長發(fā)展,而且關系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興衰成敗,所以不得不察。
一、改進考察的方式方法
中國共產(chǎn)黨向來重視對干部“德”的考察,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形成了一系列規(guī)范性文件。如中共中央頒布實施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頒布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都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以及被考察對象“德”的要求、考察辦法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其中《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guī)定,對被考察對象,要“采取個別談話、發(fā)放征求意見表、民主測評、實地考察、查閱資料、專項調(diào)查、同考察對象面談等方法,廣泛深入地了解情況”。這是非常具有時代針對性的規(guī)定,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同樣具有全面的指導意義。由于社會形勢的深刻變化和社會交往的空前便利,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不斷擴大,日益復雜,并呈現(xiàn)出交叉性、隱蔽性的特點,考察干部“德”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所以,有必要進一步拓寬考察途徑,改進考察方式方法,以便全面、深入、準確地得出考察結(jié)論。
第一,拓展考察途徑,做到“五進五看”。干部考察工作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通過考察對象的知情者來了解考察對象,如個別談話、民主評議等,這是最基本的途徑;二是采取適當方法直接對考察對象進行觀察、測試,了解其素質(zhì)、能力、行為表現(xiàn),如考試考核、情景模擬以及聽取個人匯報等,這是最直接的途徑?;就緩綀猿至巳罕娐肪€,體現(xiàn)了“群眾公認”的原則;直接途徑維護了個人權利,體現(xiàn)了“個人評價”的認知。江澤民指出:“把群眾路線堅持好、發(fā)揚好,這是我們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保證?!睆睦碚撋现v,兩個途徑的結(jié)合已經(jīng)能夠比較客觀公正地反映出被考察者的基本情況。但是,在實踐中,考察對象的選擇往往具有主觀性、有限性,因此對被考察對象的認識和評價也具有不確定性、片面性。為了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把握高校干部“德”的表現(xiàn),最好要做到“五進五看”。(1)進入單位,看干部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通過到上級領導、所在院(系、科室)干部中進行深入考察,全面了解被考察者的職業(yè)道德表現(xiàn)。(2)進入社區(qū),看干部的社會表現(xiàn)。通過進入干部居住的社區(qū),走訪社區(qū)居民,廣泛了解干部在社區(qū)生活中能否與社區(qū)居民和睦相處。(3)進入家庭,看干部的家庭表現(xiàn)。通過深入干部家庭,與其家人面對面進行交談,了解干部在家庭中是否具有尊老愛幼等家庭美德。(4)進入原單位,看干部的歷史表現(xiàn)。通過深入干部原工作單位,采取發(fā)放征求意見表和談話的方式廣泛征求干部群眾的評價意見,了解干部的一貫道德表現(xiàn)。社會普遍現(xiàn)象是:干部在其位,下面處處是表揚、贊歌;干部離職,廣大教職工往往能暢所欲言,成績、問題一起講,掌聲、罵聲一起響,反映出的情況公信度比較高。(5)進入“個人思想”,看干部的自我評價。通過與被考察者面對面交流,或查閱他們過去的思想工作總結(jié),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道德認知、自我評價和行為表現(xiàn)。
第二,完善考察方式,做到“三公開三明白”。有些時候、有些地方在干部考察中,過分強調(diào)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擴大了保密工作的范圍,使干部考察工作有了神秘感,而失去了神圣感,進而脫離了群眾。胡錦濤曾指出:“要全面貫徹干部‘四化方針和德才兼?zhèn)涞脑瓌t,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擴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擴大廣大群眾對干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jiān)督權,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監(jiān)督機制,嚴格遵守干部選拔的規(guī)定和程序,不斷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要切實防止和糾正考察失真、‘帶病提拔和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問題?!痹谛轮袊闪⑶埃珴蓶|在回答“歷史周期律”疑問時,也認為民主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加強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更應該走民主的道路,讓師生員工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jiān)督權。(1)公開考察程序,讓師生員工明白“怎么辦”??疾斐绦蛞坏┐_定,就應該通過正當途徑向師生員工公開,讓他們知道有意見、有想法向誰反映、如何反映。(2)公開被考察者的資料,讓師生員工明白“是什么”?,F(xiàn)實考察工作中,許多師生員工都不太了解被考察者的真實情況,即使參加測評也只能是憑著感覺“畫對鉤兒”,失去了考察的真實意義。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可以通過網(wǎng)絡或其他方式公開被考察者的個人資料,讓師生員工真實地了解被考察者,有針對性地作出判斷。(3)公開考察結(jié)果,讓師生員工明白“怎么樣”?,F(xiàn)有的干部考察公示,僅僅是公示被考察者的基本履歷和擬任職意向,并不能全面反映被考察者的組織意見。要走出“由少數(shù)人選人,在少數(shù)人中選人”的“怪圈”,防止出現(xiàn)“暗箱操作”的弊端,關鍵是要將師生員工的意愿真正體現(xiàn)到干部考察的全過程。
第三,改進考察方法,做到“四利用四突破”。盡管在哲學、科學及生活中,人們對“方法”有不同的解釋與定義,但在一般意義上,方法無非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如要獲得對被考察者“德”的全面、深入、準確的考察結(jié)論,必須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1)利用考試,突破抽象評價。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求高校干部必須加強思想道德理論學習,通過適當?shù)目荚嚕梢栽谝欢ǔ潭壬蠙z驗被考察者是否真學、真信、真用科學理論,是否具有道德修養(yǎng),從而避免在考察中出現(xiàn)“抽象評價”的現(xiàn)象。(2)利用多項目測評,突破內(nèi)容簡單化。當前對干部的群眾測評,多數(shù)是針對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設計幾個等次,參加測評的師生員工只是在相應的等次作出選擇,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在測評問卷的設計上,應該豐富內(nèi)容,增加細化項目,讓師生員工作出更加富有針對性的選擇。(3)利用歷史資料,突破時間局限。這是借助檔案、群眾來信、學習筆記、考核鑒定等資料,對干部的“德”進行了解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干部的歷史檔案,更能夠客觀反映干部發(fā)展軌跡和“德”的一貫表現(xiàn),因此可以充分利用。(4)利用現(xiàn)代技術,突破有限范圍。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網(wǎng)絡的作用在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明顯,具有來源廣、覆蓋面大、影響力強的優(yōu)勢,能夠快速、方便、全面反映干部“八小時之內(nèi)”和“八小時之外”的情況,也便于群眾反映真實的情況。利用好網(wǎng)絡,就可以進一步突破時空局限,更能夠真實地得到師生員工的意見。同時,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處理技術,對干部考察中民主推薦、民意測驗等數(shù)據(jù),按照科學實驗中的“雙盲”原則,客觀、公正、迅速地進行處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因素對考察結(jié)果的影響??傊刹靠疾旆秶鷳稍械钠矫嫘拖蛄Ⅲw型轉(zhuǎn)化,不僅要重視對被考察對象工作情況的考察,同時也不應忽視其在思想、生活和社交中的表現(xiàn);不僅要重視被考察者身邊人的意見,同時也不應忽視其他師生員工的意見;不僅要重視他人的評價,同時也不應忽視被考察者的自我評價。也就是說,要通過被考察對象的自我評價、群眾評價、領導評價等上下、左右、前后多層次的評價以及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等多維度的反映,立體地透視被考察對象,以求獲得客觀準確的考察信息,以便形成基本準確的考察結(jié)論。
二、正確處理考察過程中的五個關系
盡管高校干部的“德”很重要,但是“德”本身具有不可定義性的特點,“德”的內(nèi)涵與外延可以體認卻難以把握;盡管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很受重視,但是考察的方法和標準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考察的角度和尺度也難以確定。這就給考察下結(jié)論帶來了難度。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針對干部選拔任用問題,提出了要注重把握“五重五不簡單”的思維和工作路徑,對于高校干部“德”的考察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結(jié)合現(xiàn)實工作中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存在的問題,在高校干部“德”的考察過程中,應處理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關系。
一是品德與才干的關系。無德不足以做人,無才不足以干事。高校干部只有德才兼?zhèn)?,方可以人格魅力影響人,以特有專長帶領人?!墩撜Z》中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薄顿Y治通鑒》中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痹诟咝8刹俊暗隆钡目疾鞂嵺`中,常出現(xiàn)“以才代德”“以才蓋德”的現(xiàn)象,在撰寫考察材料中經(jīng)常是“重才輕德”,細化“才”之表現(xiàn),淡化“德”之實質(zhì),而且對于被考察者“德”的描述多是千篇一律。一些高校在選拔任用干部時,重學歷、重職稱、重年齡、重科研、重業(yè)務,輕立場、輕政治、輕擔當、輕品行、輕精神的現(xiàn)象有所抬頭和泛濫。這些都是沒有處理好“德”與“才”關系的表現(xiàn)。為了克服這種弊端,一要把“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德為先;二要把“德”的標準細化,以細為實;三要把“德”的表現(xiàn)具體化,以事證德。
二是公德與私德的關系。“關于公德,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在公共領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領域中的道德。這個定義不是完美的,但是它可以讓我們了解公德和私德兩個概念的基本使用范圍。”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的公德和私德有分化的趨勢,在公共領域中建立的法律、制度、規(guī)范、習慣,要求每一個人遵守,但是要保持公民權,給公民留有私人領域,一個人在私人領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要受到保護。盡管公德和私德同樣重要,但在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中,實際上“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闕如”。那些“會說話”“會來事”、會察言觀色、懂人情世故的“鄉(xiāng)愿式”被考察者,常常得到高票,獲得好評,而那些堅持原則、剛正不阿、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的“實干式”被考察者,常常丟掉選票,受到譏諷。因此,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一定要做到公德和私德并重,兩者互相結(jié)合、互相印證。通過對被考察者的工作表現(xiàn)、社會交往和家庭關系的周密考察,更客觀、更全面地評判其個人修養(yǎng)、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得出立體的、全方位的正確的結(jié)論。
三是定量與定性的關系。在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定量與定性難以作出決策的情況。在實際的考察過程中,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一般都會被重視并采納,而少數(shù)人的意見有時是對的卻往往被忽視。對此,要做到“三個注意”。首先,要注意“瞄準點”,注重考察干部在重大場合和關鍵時刻的行為表現(xiàn),注重在“重大場合”“重大事項”“重要時期”被考察者的表現(xiàn);注重在面臨突發(fā)事件、急難險重任務、抵御自然災害等關鍵時刻,看其是否有清醒的政治頭腦和身先士卒的表率行動;在項目工程、婚喪嫁娶、購房喬遷等誘惑面前,是否有吃拿卡要和斂財收禮的行為;在崗位變動、職務升遷、職稱評定、榮譽表彰等與個人利益緊密相關之處,看其是否有寬廣的胸襟和良好的覺悟。由于干部在特定時間、地點的言談舉止更具有客觀性、實踐性和針對性,所以組織部門可以針對干部某一時間、地點的表現(xiàn)進行重點剖析,從而全面、準確地考察出干部“德”的水平。其次,要注意“攥緊線”,注重考察干部的發(fā)展軌跡和一貫表現(xiàn)??疾旄刹康摹暗隆辈荒苤豢匆怀幌?、一時一事,而要用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觀點對干部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把一個干部過去與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連成一條主線,特別是要注重加強對干部過去表現(xiàn)的研究,從其一貫的表現(xiàn)中把握規(guī)律,分析其德行品質(zhì)和思想脈絡。再次,要注意“拓展面”,注重考察干部的日常生活和綜合表現(xiàn)。一個干部的“德”除了蘊涵在工作之中,往往更能在工作范圍以外的生活與社交中得到具體體現(xiàn)。
四是暫時與長遠的關系。對高校干部的考察要注意將靜態(tài)考察與動態(tài)考察相結(jié)合,將定期考察與不定期考察相結(jié)合,注重聽取基層師生員工的意見,加強同級干部間的交流,與上級相關部門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重視基層意見,善于整合不同層面的情況反饋,從保護高校干部的角度出發(fā),從有利于學校發(fā)展和建設的角度出發(fā),從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的長遠利益角度出發(fā),認真考核,悉心愛護被考察的高校干部。
五是考察者與被考察者的關系。所謂一流之人能識一流之才,由于考察者和被考察者的親疏不一、偏愛有異、擇人標準不同,往往考察得出來的結(jié)果也會有偏差。處理好考察工作,考察者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從這個角度來說,考察工作有三個因素必須注意,即公心、回避、個人偏見。一是公心??疾旄刹渴桥囵B(yǎng)干部的一個重要過程,因此考察者必須從培養(yǎng)干部這樣一個政治高度來完成考察工作,用“一心為公”之公心對待考察工作。公心要求考察者在考察工作中多為培養(yǎng)干部著想,不存一己之私心,不想一己之私利,堅持原則,嚴格程序,遵守紀律,實實在在考察干部,客觀公正完成干部考察工作。二是回避?;乇茉邳h政干部條例中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具體到干部考察中同樣需要重視?;乇艿哪康氖潜苊饪疾旃ぷ魇д?、失實。考察前,考察者與被考察者有義務向組織說明情況,如有需要回避的情況,組織應該及時調(diào)整。三是個人偏見。從價值觀的角度而言,個人偏見的存在具有合理性與不可避免性,但在考察干部這一特殊工作中,考察者必須把個人偏見對考察干部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確保個人偏見不對被考察者的考察情況產(chǎn)生定性影響,確??疾旖Y(jié)果公正。社會進步、價值取向多元的現(xiàn)狀要求我們必須根據(jù)形勢發(fā)展,科學合理地改進考察方式方法,努力建設一支能適應形勢的高校干部隊伍。
人之“德”是自然性與文化性的統(tǒng)一,是具有價值性、應然性、實踐性的文化現(xiàn)象。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高校干部“德”的范疇和基本要求不能脫離基本國情,必須符合民族傳統(tǒng)和時代精神的主流價值取向。對高校干部“德”的考察,就是要真實反映被考察者的一貫表現(xiàn)及其發(fā)展趨勢,讓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為高等教育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
責編: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