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心誠
摸風踩云法
——談中老年養(yǎng)生太極的修煉技巧
文/翁心誠
中老年修煉養(yǎng)生太極,在心靜體松運作拳架較為熟練之后,實現(xiàn)拳效升登的最大障礙是難以做到周身輕靈不用拙力或言退去本力。欲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有恰當?shù)姆椒ā9P者在師傅指導下,經過多年探索,認為使用摸風踩云法(亦稱風球云團念想),可以較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所謂摸風踩云,指運拳行架中走穴循經,按風球與云團流走的旋轉、輕盈、虛空進行觀想,支配動作套路,運拳時取風與云輕、空、隱、無形無象的特征,按其流走形態(tài)向上、向周邊漫延旋轉。自然界風為地三寶(水、火、風) 之一,它無孔不入,無處不在,可大可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云團則飄忽不定,忽隱忽現(xiàn),輕且浮。旋風威猛,微風柔緩,云團時淡時濃、隱隱約約,風云的混元性、隱顯性,盡現(xiàn)玄機?!靶谄?,起落、進退、升降、聚散、剛柔、陰陽……以盡道之顯化”(李兆生著,《中國太極拳統(tǒng)真大典》第2卷第29頁)。
摸風踩云法好處在于:①能較好地落實“一舉動皆輕靈”、“一動沒有不動”及“處處總此一虛實”的拳理拳法。②易落實以意行氣運身,對自身骨筋及臟腑有奇妙之運化功效。③利于演練腳下之功夫,太極功夫在腳下,腳下太極有乾坤。④易于掌握虛實與開合轉換,利于領悟陰陽互生并體悟拳道合于天道之大理。
摸風踩云法修煉的基礎:①套路比較熟悉,動作相對標準??梢远氖?、四十式或武當原式為基礎。②心靜體松,能夠較快地進入清靜拳境。
具體操作的要求:自始至終以胸前之外風球為意念,腳下以踩云為念想,內合上中下丹田,外合風球云團,隱隱約約,迷迷離離。心靜如水,兩手對風球或抱或按或托或攏或推或移或捧或搓,兩腳如踏哪吒之風火輪,如孫悟空騰云駕霧,如踩棉花包或踏海綿墊。同時,全身處于風境云團包圍中,有輕盈、飛升、上浮之感。
現(xiàn)以太虛太極十二式“四獅滾球”(與普推套路中“云手”相近)動作為例,說明摸風踩云的具體方法。
兩手抱且摸風球于前胸,雙腿微曲,左手托風球向上向左移且外旋,經右手攏風球,向下內旋轉外旋,由左向上經腿前向右,似乎右手畫了一個圓左手也畫了一個圓,兩圓成二連環(huán)、三連環(huán)、四連環(huán),“如環(huán)無端”。與此同時,雙腳如踩云團,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交錯左移,輕起輕落,點起點落。腳下涌泉、手中勞宮與腰胯、腎有所配合,待熟練后逐步轉為以腰胯為主軸,帶脊背催肘腕,催動雙手風球,兩手中之小風球與胸前之大風球相跟相隨相合相轉,兩腳之云團隨腳移動而流走。上述動作為左式,右式與左式動作一樣方向相對。
在運作“四獅滾球”時,掌上和腳底似乎連接一氣,有內勁通出,手上每個指端均有風感,腳底有踩云之輕虛感。時間一久,手心之風變?yōu)闇責帷⑷岷椭L,此風與體內之經脈相連與氣血相通,源源不斷,綿綿若存;腳底之云團似乎有托起拱頂之力,涌泉不停上灌。心意寂然寥然,運行中渾身無一處不舒坦、無一處不順遂,腿隨風球轉,身隨風球旋,腳隨云團游,頭腦彌散,一片空白,意味深長。
此法須與骨點運行配合,尤重習拳者之體悟。筆者認為摸風踩云法運用于太極修煉中有初學、熟練、巧用三個級次。初學者,手中有風感,腳下有云感,一個招式往復折疊上百次,以求體味,重點突破。熟練時,手中摸風感與勞宮穴相通,腳下踩云感與涌泉穴相連,進而身形移,筋骨動,氣血行,精神注,經脈走。巧用時,意念已處若有若無中,無多于有,無中無不有,如老僧入定,似山人得道,全身心與風云化為一體,運拳進入至佳至美至真之境。久而習之,內氣內功自生,體質增強,對健康養(yǎng)生均有特殊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