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世選
陳式太極拳散手技法
——金剛搗碓的實戰(zhàn)應(yīng)用
文/劉世選
〔招式探源〕金剛搗碓中的“金剛”是梵文Vajra的意譯,在佛教中金剛以其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的力量,成為不滅的象征。
陳式太極拳金剛搗碓這一式主要是象形取意。在陳鑫著《陳式太極拳圖說》一書中這樣解釋:何謂金剛搗碓?金剛,神名。鋼如精金百煉,堅而又堅,其手所持者,降魔杵也。搗碓者,如谷之在臼,以杵搗之。右手將捶如降魔杵,左手微屈如碓臼,既取其堅剛沉重,又取兩手收在一處以護其心,故名。
陳式太極拳金剛搗碓是在少林拳金剛搗碓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演變、完善而來的一招攻防兼?zhèn)?、剛?cè)釀帕Ω靼耄谔?、打、摔、拿為一體的陳式太極拳獨特的招法。陳式太極拳之所以將其作為第一式出場亮相,陳鑫有專門論述,“是因太極拳自始至終,獨此一勢是正身法,端而肅,實而虛,柔而剛,上下四旁,任人所撼,皆足以應(yīng)之,此所以領(lǐng)袖群著而為之首”。從中可以看出,陳式太極拳并非軟綿綿摸魚之態(tài),而是剛?cè)嵯酀膬?nèi)家拳正宗,此招可讓不知深淺的挑釁者知難而退,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效果。
〔實戰(zhàn)技擊〕散手實戰(zhàn)運用中有以下幾種情況。
拳友用右拳向我頭或胸部擊來,我左腳上步同時,左手向外開來拳(圖1),右腳快速跟步的同時,右手下勾拳擊打拳友下巴或胸部(圖2)。如拳友頭、胸部防守嚴(yán)密右拳擊打不能達到效果時,我則在左手向外開來拳時提右膝頂擊拳友胸腹部(圖3);拳友若后退避開我頂膝,我則就勢右腿前蹬將其逼出圈外(圖4)。
拳友左右直(擺)拳向我頭部進攻,被我左拍右閃防守后又緊接右(左)鞭腿踢我軀干部位,我左(右)小臂外拳友腳踝部位,手下捋抓拿(圖5),同時右(左)小臂勁上挑拳友腿彎將其制?。▓D6)。如拳友意圖掙脫或用拳擊打,我則右(左)上步于拳友支撐腿后,管住其腳,用肩靠、手?jǐn)D之勁將其震出(圖7)。
歹徒正面沖來欲對我不利,我暗暗蓄勁于一腳,待歹徒?jīng)_近猛抬腿以腳跟部蹬踏歹徒膝關(guān)節(jié)內(nèi)側(cè)(圖8)。人膝關(guān)節(jié)內(nèi)側(cè)半月板是軟脆骨組成,遭遇外力擊打極易粉碎,會給人造成終身殘廢。若歹徒突然用雙手抓我肩膀,我兩手外歹徒雙臂吸引其用更大力抓我同時,突然提膝頂歹徒襠部(圖9);歹徒受痛欲發(fā)狂時,我猛力向下震腳,用腳跟跺歹徒腳趾(圖10)。此招作為女子防身最為合適。女子力量相對較小,加上慌亂中用不上全力,歹徒被女子用膝頂一下大都能挺得住,但要再被跺了腳趾還能挺得住的恐怕就不多了。如果歹徒還能挺得住的話,我們不妨把金剛搗碓這招用完:當(dāng)歹徒被膝頂或被跺了腳趾,其本能反應(yīng)就會彎下腰來,這時我們可以左手抓按其頭或肩,右肘(拳)猛力下砸歹徒后腦或背肋處。
〔注意事項〕在使用金剛搗碓動作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技術(shù)上不可一味追求先開對手再出拳腳,要知道散手格斗不同于推手,格斗中雙方瞬息萬變,拳來腳往中誰會把拳腿停在那等著被你一下后再出下一著?孫子兵法說:“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散手格斗也要因?qū)κ肿兓兓?/p>
2.在戰(zhàn)術(shù)上,金剛搗碓可以運用為指上打下或瞞天過海戰(zhàn)術(shù)。如你想蹬出一腿,最好要在上面擊出兩拳的同時蹬出,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有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套路的打法與實戰(zhàn)并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在掌握拳架的基礎(chǔ)上,要快練,用上力氣練,有假想敵地練,這樣才能在實戰(zhàn)中正常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