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啟坤
什么是“白茶”?
■ 程啟坤
當(dāng)前,在普及茶與茶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常碰到不少人弄不清什么是“白茶”,有些人把“安吉白茶”與“福鼎白茶”混為一談。甚至有些茶葉專業(yè)雜志也弄不清楚,竟把“安吉白茶”作為中國六大茶類中白茶類的代表。
“白茶”的概念有兩個,一是指“白葉茶”,二是指六大茶類中的“白茶類”。
“白葉茶”是茶樹品種的概念,比如安吉白茶,春天低溫時生長發(fā)出的芽葉是玉白色的,故稱“白茶”。宋代徽宗皇帝趙佶(1082~1135)在北宋大觀年間,著有一部《茶論》,后人稱之為《大觀茶論》。該書中有一節(jié)專寫“白茶”,書中說:“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1)不同,其條敷闡(2),其葉瑩?。?)。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可致,正焙(4)之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5)而已。芽英(6)不多,尤難蒸焙(7)。湯火(8)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9),運度得宜(10),則表里昭澈(11)。如玉之在璞(12),他無與倫也。淺焙(13)亦有之,但品格不及?!?/p>
注(1)常茶:一般普通茶樹。
(2)其條敷闡:枝條柔軟易鋪散開。
(3)其葉瑩?。喝~片呈淺黃白玉石一樣的顏色,且薄。
(4)正焙:指貢茶產(chǎn)地中心地帶,宋代生產(chǎn)貢茶的工廠稱焙茶工場,以焙為單位。
(5)銙:宋代餅茶的計數(shù)單位。
(6)芽英:新發(fā)出的芽葉。
(7)蒸焙:宋代餅茶加工經(jīng)蒸、研、壓、焙等過程,蒸焙指餅茶加工。
(8)湯火:指宋代煮水點茶過程,熱水稱湯。
(9)制造精微:制造得好。
(10)運度得宜:點茶(泡茶)掌握得當(dāng)。
(11)表里昭澈:外觀淺黃明亮,湯色清澈。
(12)如玉之在璞:璞是含玉的石頭,“如玉之在璞”,指一片綠色的茶園中有一株白芽葉的白茶,就好像一塊白玉鑲嵌在礦石中。
(13)淺焙:指貢茶中心產(chǎn)地以外的茶山所產(chǎn)。
上述宋徽宗趙佶所描寫的宋代白茶,在當(dāng)時也是不多見的。制造得法,品質(zhì)是非常好的。從描寫的茶樹形態(tài)來看,枝條柔軟易鋪散開,葉片瑩薄,如玉之在璞,老遠望去,萬綠叢中一點白。作者實地考察了安吉白茶原種茶樹,確實是這種情景。從茶樹形態(tài)和葉片特征來看,安吉白茶就是宋徽宗《大觀茶論》中所指的白茶。
安吉白茶茶樹形態(tài)
安吉白茶葉片特征
“安吉白茶”是茶樹品種名,也是茶葉品名。安吉白茶品種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茶樹品種,據(jù)研究認為,它是茶樹產(chǎn)生遺傳突變而形成的特異品種,這種突變體茶樹,每到早春低溫時,生長出的芽葉都有葉綠素缺失現(xiàn)象,嫩芽葉是白色的,當(dāng)日均溫度達到19℃以上時,葉色才開始慢慢復(fù)綠。
白葉茶,是一種低溫情況下產(chǎn)生葉綠素缺失的遺傳變異體,是茶樹中的特異性品種。我國一些地區(qū)均有發(fā)現(xiàn),如浙江安吉、安徽歙縣等。其芽葉形態(tài)與宋徽宗《大觀茶論》描述的一樣,“其葉瑩薄,表里昭沏,如玉在璞?!庇捎谶@種茶樹代謝機能的特異性,低溫時抑制了葉綠素的合成,但由于蛋白質(zhì)水解酶的活性顯著提高,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游離氨基酸的生成量。因此,早春白葉茶的游離氨基酸含量一般均在6%以上,高者甚至達9%。這時其他一般品種的含量只有2~4%。由于白葉茶中游離氨基酸的含量很高,因此有利于提高成品茶的香氣和滋味的鮮爽性。安吉白茶的嫩芽葉,色澤瑩白,制成干茶色澤黃綠;開湯后香氣高爽,滋味鮮醇;葉片上除葉脈稍帶綠色外,芽葉色澤瑩白,十分特異。
安吉白茶有較高含量的氨基酸,而茶葉中游離氨基酸是由20多種氨基酸所組成的,其中茶氨酸要占氨基酸總量的50~60%。這種茶氨酸是茶的特征性成分,到目前為止,除一種蕈中有少量發(fā)現(xiàn)外,其余動植物中均未發(fā)現(xiàn)過。
因此,常飲“白葉茶”品種制成的茶葉對健康十分有利。
“安吉白茶”既是品種名,也是茶名。但安吉白茶屬“綠茶類”,與屬“白茶類”的福鼎白茶是截然不同的。中國六大茶類的劃分是以加工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品質(zhì)持征為依據(jù)的。所謂“綠茶”,是指鮮葉通過殺青→揉捻(造形)→干燥而形成具有色綠和清湯綠葉的茶葉;所謂“白茶”,是指鮮葉通過萎凋→干燥而形成干茶表面披滿白毫顯白色、湯色微黃的茶葉,白茶類制造時都不用高溫鍋炒殺青。簡而言之,安吉白茶是用白色芽葉制成的綠茶;而福鼎白茶是用多毫的綠色芽葉制成的白茶。
安吉白茶
福鼎白茶(白毫銀針)
中國白茶類的發(fā)展歷史也是很悠久的,其起源可能是原始的鮮葉“曬干收藏”法,以及后來發(fā)展起來的“生曬茶”,明代田藝蘅1554年著《煮泉小品》,記載有類似現(xiàn)代白茶制法;“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況作人手器不潔,火候失宜,皆能損其香色也。生曬者瀹之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尤為可愛?!?/p>
現(xiàn)代白茶是從宋代綠茶三色細芽、銀絲水芽開始逐漸演變而來的,最初是指干茶表面密布白色茸毫、色澤銀白的“白毫銀針”,后來經(jīng)發(fā)展又產(chǎn)生了白牡丹、貢眉和壽眉等不同花色。白茶是采摘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這類大白茶樹的芽葉制成。大白茶樹最早發(fā)現(xiàn)于福建政和,傳說咸豐、光緒年間被鄉(xiāng)農(nóng)偶然發(fā)現(xiàn),這種茶樹嫩芽肥大、毫多,生曬制干,色白如銀,香味俱佳。
福鼎白茶,性涼,常飲這類白茶,具有清涼解毒之功效,一直以來深受東南亞華僑的喜愛,近年來,在一些歐美國家也深受歡迎。
(作者為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名譽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