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梁翹柏(“2010王菲巡唱”音樂總監(jiān)兼伴奏樂手、香港金牌音樂制作人) 采訪/謝韜 橘子
http://e.lifestyle.com.cn/stylelife/sscl/564829.shtml
她就是那個愛唱歌的北京女孩
■口述/梁翹柏(“2010王菲巡唱”音樂總監(jiān)兼伴奏樂手、香港金牌音樂制作人) 采訪/謝韜 橘子
她的性格,從我多年前認識她到現(xiàn)在,沒什么太大的改變。
典型的北京女孩,說話很直,不會拐彎,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說出來。
幾個月前,我受邀出任王菲2010巡演的音樂總監(jiān)。
為什么是我?坦白說,我真的不知道。假如要用我的角度去解釋,我想自己是合適的。我和王菲認識很久,我認識她的音樂,我懂她的音樂,她音樂經歷的每個階段,我都熟悉。我知道她的想法,她也知道我的想法,所以我們在溝通上會讓她放心很多。另一方面,我還要跟香港的制作單位溝通,這需要宏觀的視野和技巧,這么大的一個國際化制作,很難容許太獨立、個人主觀藝術感太強的人參與,因為是一個共同的創(chuàng)作。我覺得,我會保證一個個性上的平衡。
做演唱會,我們之間的火花也是慢慢出來的,不是一時的。她很久沒公開唱歌了,雖然離開了那個圈子,但她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又想把她的想法放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中,把她的理念與時代焊接起來。
演唱會的主題是“重生”,王菲自己提出來的。確定之后,我們就照著主題去做。除了音樂與音響上的配合,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上,我跟她的交流比較多,她會給我很多她的想法。這幾年她潛心修佛,她對佛教的理解和認識,會在她的音樂中有所表現(xiàn),但我個人不太希望把宗教表現(xiàn)得太重,所以要把她的想法和觀眾的需求做一個平衡。我還跑到北京的雍和宮去尋找靈感。
演唱會曲目的創(chuàng)作部分,我們花了相當長時間交流,每一段音樂前后都做了十多個小樣。她一直在說這里不太對、那里不好,直到有一天,她收到最新的小樣版本,突然發(fā)回郵件:第一個,我聽得快哭了,第二個,也很好;期待完全的驚艷。
她一說“聽哭了”,一說“期待驚艷”,我就做不下去了。接下來的兩個星期,我什么都做不了,因為我要超越,要超越她“要哭”的感覺,感覺死定了。
樂隊已經排練了一段時間。樂隊有非常嚴格的排練表,藝人前期并不需要加入。但是有一次,她沒跟公司說,就自己跑來了,說要一起排。
有一些樂手比較年輕,很緊張,第一次和她一起排,效果拘謹。她跟他們說:“不要怕我,不要當我是明星,當我是樂隊成員就OK?!彼匾曔@個事情,重視跟樂隊的合作。她認為這是私人的合作,很開心去排練,自己也很High。她的聲音還是那么好,還是很有潛力。
我第一次聽到王菲的歌是1989年,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是她的第一張粵語專輯《王靖雯》中的《無奈那天》,當時很多圈里人也是第一次聽到她的聲音,覺得非常干凈。
認識王菲,真的很久了……那時,我們都在新藝寶唱片公司,同屬一個經紀人。有時聚會或者開會,會碰上,慢慢熟悉起來。起初她的廣東話并不利落,因為她剛剛從北京來香港,住得不久,可能兩年吧,粵語應該說得也不多。但她學得很快,每一次見面,都覺得她的粵語說得又有進步。
當時她還在錄音,專輯還沒有發(fā)。聽到《無奈那天》,我有些驚訝。粵語唱得不錯,而且還是那種廣東口語。雖然稍稍有一點比較怪怪的感覺,但已很不錯。以前也有一些臺灣歌手唱粵語歌,效果不算太好,因為廣東人聽粵語歌,對咬字的感覺要求很高。起先大家擔心她處理粵語發(fā)音會不到位,但她一唱出來,大家都覺得不錯,唱功和音色沒有問題,粵語感覺又好,就覺得她可以在香港樂壇發(fā)展了。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香港樂壇百花齊放、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唱片銷量好,歌迷很投入,唱片公司和藝人對唱片的制作很認真,當時也出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歌手和樂隊。那時候,音樂是最重要的一個娛樂,是最光芒的年代。同期的歌手有林憶蓮、周慧敏、梅艷芳等等,但是王菲在香港站住了腳跟。真的沒想到她會那么快走紅。這跟當時的制作人梁榮駿以及所選歌曲分不開,她的風格,她唱歌的長處、感覺等都得到了極好表現(xiàn),這很難得。
對于音樂,她有聰明的地方,她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會把新事物接受之后變成自己的東西。這可能是一個移民的經驗。出粵語唱片,當歌手,一兩年就很紅,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她的適應能力很強。
在2001年我和王菲合作過一張專輯《王菲》。那時,我去美國很多年,剛回到香港不久,忙著給盧巧音和一些歌手做專輯制作。有一次,我在錄音室碰到她,她說:“你回來了?”我告訴她自己正在忙什么。隔了沒多久,她的公司打電話給我,說王菲想找我聊聊她的新專輯制作的事。
我見到她后問:“你要不要找和你一直合作的音樂人一起做?比如編曲、創(chuàng)作什么的?!彼f:“你拿主意吧?!彼粫⑴c什么意見,如果是我覺得需要的、合適的人選,她都不反對。當時我想,既然做了制作人,就要有自己的想法,把王菲的另外一面做出來,既要有流行的,也要有前衛(wèi)的感覺,盡量突出兩者之間的優(yōu)點,不想把這張唱片變成王菲以前風格的一個延續(xù)。
彼時,王菲已是很紅的天后,唱片公司在百代,他們提了一些要求,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整個制作過程中,王菲都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說過“不好聽”,她覺得我交給你做,你就放心去做吧。很多歌手喜歡在做專輯的時候給制作人提意見,主觀太強,自己把制作人的那個角色也做了,就會不客觀。王菲不是,她在音樂上給我的自由度非常大,她不是沒有要求,她會在前期做小樣的時候給出方向,然后大家朝著那個方向做就可以了,她只要覺得方向對就OK,一切都讓人感覺恰到好處。
我記得她對歌詞的要求很高,對文字很敏感。當時《流年》那首歌,林夕填詞,起先她不滿意,后來她自己起了一個頭,寫了兩句——“愛上一個天使的缺點,用一種魔鬼的語言”,然后交給林夕,讓他接著往下寫。
我自己關注內地樂壇很多年,80年代就聽過崔健、竇唯、黑豹等樂隊的歌,看過很多演出,我想王菲的音樂肯定也受到一些內地音樂的影響。與別的藝人不同,王菲最大的好處就是她有很多個截面,從最流行的到最前衛(wèi)的,都可以有她的作品,你既可以在KTV最熱的歌中找到她,也可以在一個很前衛(wèi)的、想做樂隊的女歌手身上找到她的影子。她兩樣都有,兩樣都很成功。這個例子不管在內地還是港臺,都是很少出現(xiàn)的。
最近她很喜歡玩微博,大家會覺得王菲微博里很貧,其實她一直都是這樣,可能微博真的把她的性格表現(xiàn)出來了。每一次排練的時候,她都會看微博,她是盯著微博去排練的,一看見我就笑了。
她的性格,從我多年前認識她到現(xiàn)在,沒什么太大的改變。典型的北京女孩,說話很直,不會拐彎,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說出來。但這并不影響她的魅力十足。
“魅力”這個東西真的很難解說出來,如果一個人的魅力很強,那她不管做什么你都會覺得很有魅力。具體到王菲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有這么幾點。
首先,她是一個很簡單的歌手,簡單的意思就是她哪一點都不復雜,她喜歡唱歌,她就唱歌,她雖然成了天后,但不會把心態(tài)也變成天后。我十年、二十年前認識的她是什么樣,現(xiàn)在我碰見她依然一樣。她說話有時候很少,對外界的反應也都比較直接,不了解她的人,會覺得她不容易接近,會怕她,其實只是因為她夠簡單。
另外,可能我的用詞不太準確,我覺得她很“草根”。她沒有忘記她從什么地方來,她喜歡音樂,喜歡搖滾樂,喜歡北京的那種音樂。那種感覺的東西,一直都是她的根,都在那個地方,即使那么多人喜歡她,她也不管是不是天后,沒有忘本。去了香港多姿多彩,為什么又回北京?北京是她出生的地方,當然喜歡北京。她愛北京,她住在北京,我覺得這是促成她成為天后的另外一個部分,就是她會愛自己以前的一些東西。
真正的天后,不是人工造出來的,正如你不能再復制一個張國榮或梅艷芳出來,他們是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憑著天生獨特的個人條件冒出來的一個奇葩。我覺得王菲也是,她在特別的時代里面出現(xiàn),有她的代表性、她的影響力,但是現(xiàn)在不會再有,再也沒有人會有她這樣的地位和成績。王菲只有一個,也可能是最后一個,她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