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陽,杜大勇
(1.河南省長垣縣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河南長垣,453400;2.北京305醫(yī)院內七科,北京,100027)
踝臂指數(ABI)是下肢踝部收縮壓與上肢肱動脈收縮壓的最高值之比,通常用于周圍動脈疾病(PAD)的診斷最佳無創(chuàng)指標[1]。近年來,一些大規(guī)模循證醫(yī)學研究顯示,ABI降低與心腦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性,尤其在老年人中更是如此。ABI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獨立預測因子。以冠狀動脈造影結果作對比評價踝臂指數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預測價值的研究較少,本文旨在探討ABI對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關系以及嚴重程度是否具有預測價值。
病例來自2005年4月~2007年1月北京305醫(yī)院冠心病中心行冠狀動脈造影術,選取符合條件共243例。其中男性172例,女71例;平均年齡(62±8.5)歲。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分組,冠脈正常組62例,男性42例,女性20例;單支組病變組68例,男性51例,女性17例;雙支病變組64例,男性45例,女性19例;多支病變組49例,男性34例,女性 15例。排除標準:既往曾因冠心病行介入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溶栓治療,因截肢、外傷等原因不宜或不能測量的患者。
詳細收集記錄每一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心血管病史、吸煙史糖尿病史、家族史等。血液生化指標:總膽固醇(CHOL)、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肌酐(Cr),所有參與者均進行ABI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冠狀動脈造影: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法進行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逆入6F導管分別行左、右冠狀動脈不同體位造影,造影后由2名心內科介入醫(yī)生共同評價結果,冠造異常的標準為冠狀動脈血管存在≥50%的狹窄,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采用冠狀動脈病變的血管支數表示,分為正常組、單支、雙支、多支(包括3支和左主干病變)。
ABI測量:應用日本Colin公司生產的全自動動脈硬化測定儀vp-1000測定ABI,ABI為脛后動脈的最高值與肱動脈收縮壓的最高值之比,最后取左右兩側ABI的低值進行分析。
影響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因素分析:針對不同影響因素,患者年齡、CHOL在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間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1。另外糖尿病史、吸煙史、ABI≤0.9在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組間比較,經χ2檢驗處理,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踝臂指數:正常組ABI(1.12±0.17)、單支病變組(1.08±0.07)、雙支病變組(1.01±0.21)、三支病變組(0.91±0.24)。三支病變組與上述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
表1 各危險因素在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組間的比較
以年齡、吸煙、糖尿病史、CHOL、ABI≤0.9為自變量,以冠狀動脈多支病變?yōu)橐蜃兞窟M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糖尿病史和ABI≤0.9為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預測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系統(tǒng)性疾病,常累及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和外周動脈等全身多處血管床[2],ABI作為評價下肢PAD和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已成為成熟的技術手段[1],尤其在冠心病患者中,ABI的應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回顧性的研究也表明ABI異常與冠心病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因診斷或治療目的而行冠狀動脈造影的人群中,非嚴重病變組(包括正常組、單支病變組和二支病變組)與嚴重病變組(包括三支病變組和左主干病變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1)。但正常組、單支病變組和雙支病變組兩兩之間無顯著差異,說明降低僅對冠狀動脈嚴重病變有預測價值。
已有ABI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的報道。Christos[3]發(fā)現,ABI≤0.9對診斷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敏感性為24%,特異性為92%。而Kenneth[4]的研究結果顯示ABI≤0.9對預測左主干和三支病變的敏感性為85%,特異性為77%。因此,本研究選用ABI為0.90作為界值來探討踝臂指數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在ABI≤0.90的患者中,3支冠狀動脈血管病變的患病率顯著增高,在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間具有顯著性差異。冠狀動脈造影多支病變組與冠造正常組、單支病變組、雙支病變組任一組比較均有差異,進一步證實ABI的降低可以預測冠脈多支病變,且對冠狀動脈嚴重病變一定的預測作用。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ABI≤0.90對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有獨立的預測價值。既往ABI與冠狀動脈嚴重程度相關性研究較少,本研究對此方面則作了進一步的探索,且證實冠脈嚴重程度與ABI有顯著相關性。目前國內尚少見這方面的報道。
本試驗中多種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如年齡、吸煙,膽固醇、血糖水平和高血壓等經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后不能明確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關系,考慮可能多種危險因素缺乏明確量化指標和長期作用結果有關。本研究發(fā)現糖尿病史對冠狀動脈嚴重病變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這與糖尿病容易發(fā)生大血管病變,引起肢體遠端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性病變有關。
總之,ABI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簡單易行,可重復性好,對測量條件要求很低,而且費用低廉的檢查,它對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預測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此可以作為嚴重冠心病篩查的手段,對及早發(fā)現及積極治療冠心病高?;颊哂兄匾獏⒖純r值。
[1]Kenneth Ouriel.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Lancet,2001,358:1257.
[2]Nenci G G.Unifying concept of arterial vascular disease[J].Eur Heart J suppl,1999,(suppl A):A27.
[3]Christos M,Papamichael,John P,et al.Ankle-Brachial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the Ext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2000,86:615.
[4]Kenneth Ese Otah,Atul Madan,Eseroghene Otah,et al.Usefullness of an abnormal ankle-brachial index to predict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frican-Americans[J].Am J Cardiol,2004,9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