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敬干
輕羅小扇撲流螢由油畫《扇》想到陳逸飛的仕女情節(jié)
文/仲敬干
今年早些時候,我因置辦夏葆元先生的“文革”油畫《黃河忿》展出一事,而多有和夏先生接觸。因本來就熟,所以聊起來就相當隨便。也就在這一段時間里,在友人處(也是陳逸飛先生的生前好友)曾發(fā)現(xiàn)一幅陳逸飛先生的油畫力作《扇》。見單一的畫面上,置一民國少婦;嫻靜而內(nèi)秀,容堆閑愁,目送秋波。陳氏風格,盡收眼底。
說來也是怪有意思的,在上海的油畫界,可能沒有人不知道夏葆元和陳逸飛的關(guān)系了,他們曾是“上海美?!钡摹坝彤嬋堋保硪晃皇俏壕吧剑?。然而,在各自的藝術(shù)風格上卻各有所長。他們的共性都是以人物為主的,在共性的基礎(chǔ)上,夏葆元以“現(xiàn)場”感見長,陳逸飛以“典雅沉靜”見長,魏景山以“思想”性見長。但是陳逸飛能“脫穎而出”紅遍世界,一定有其道理。
就陳逸飛先生的《扇》來說,就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作品。但是,陳先生是基于什么樣的心境下成就的,已無從探問了。但我們?nèi)匀荒苷页鲂┚€索來,比如:“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牛郎織女星?!边@是唐人杜牧著名的一首小詩。詩是寫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的。
“輕羅小扇撲流螢”,這一句用得十分含蓄,其中含有這么幾層意思:一是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凄涼也就可想而知了;二是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見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她用小扇輕輕地撲打著流螢,一下一下地,也在有意無意地,似乎想驅(qū)趕包圍著她那孤寂與落寞的心情,但這又有什么用呢,換來的還是孤寂;三是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征意義,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以秋扇比喻棄婦。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后住在長信宮,寫了一首《怨歌行》,此說未必可信,但后來詩詞中出現(xiàn)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lián)系在一起了。
陳逸飛先生所繪的《扇》意,是不是因此而來,我看未必不是!從《扇》的內(nèi)涵來看,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宮女,但是從少婦的心情、容顏上都能讀出《扇》后疑似宮女的愁悶情思。
事實上,《扇》創(chuàng)作于1996年,是逸飛先生自1990年開始延續(xù)其“古典仕女”系列風格的重要作品。這一時期,陳逸飛除了創(chuàng)作“海上舊夢”經(jīng)典系列之外,還有“西藏系列”、“視覺藝術(shù)”拓展等系列為風格的作品。使這一時期的陳逸飛,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道路上,走向了極致。此幅《扇》,比較明顯的窺探出“古典仕女”的延續(xù)性及“海上舊夢”的懷舊風情。俯瞰式的畫面,和看似簡單的結(jié)構(gòu),則可呈現(xiàn)陳逸飛先生的“視覺效果”上的成熟運用。
《扇》,美就美在純粹,“扇”也是唯一的道具,與其同類的題材相比,背景更簡潔,更直觀,但是作品所透露出來的“民初少婦”的韻味卻更加的濃郁。
逸飛先生的作品風格幾度相近,要么盡顯華貴氣象,要么是極具寫實風格。而《扇》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同時,卻一改灰黑色的背景,以乳白色的形勢出現(xiàn),給人以深邃的想象空間;“在精準堅實的寫實技巧中,人物的眼神凝視,衣服的皺褶揉摻,更增添了現(xiàn)實影像中蘊含著無限遐思冥想的移情作用,使觀者不僅欣賞了陳逸飛浪漫、唯美、古典寫實主義的風采,也沉湎于朦朧幽遠的流金歲月的情思之中。”
當然也不難看出陳先生對“扇子”的偏愛,作為道具,他的作品多有“扇”的影子。比如《深閨》、《微曛》、《紅影》、《罌粟花》等等。
據(jù)藏家說,由于逸飛先生當時要趕英國“瑪勃洛”畫廊出版的畫冊,逸飛先生后來又對《扇》作了象征性的微調(diào),直至滿意為止,看得出逸飛先生對《扇》的情有獨終了。
記得一次與夏先生喝茶時,他也曾對筆者說:“逸飛很聰明,也很用功,是一位難得的全才,可惜英年早逝,天不假年,未盡其才??!”
對于作品《扇》,夏葆元是這樣評介的:“是逸飛的風格,筆觸也是。逸飛有一段時間作品背景全是墨色的,如《潯陽遺韻》《罌粟花》《麗人行》等,只有幾幅是乳白色的,《扇》是其中之一吧。逸飛對自己喜歡的題材,會同時畫好幾幅,如《上海舊夢》《紅袍》《西藏》系列等,《扇》同樣也是。當然從某種意義說這也是允許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