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雪
《每日閑情》版是《廣州日報》的副刊,創(chuàng)刊于1998年,每日一版。經(jīng)過十多年的耕耘,《每日閑情》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贏得了各個層次讀者的廣泛青睞,成為《廣州日報》的品牌欄目。她堅持著通俗性、大眾化的方向,力求為讀者打造一種文化新平臺。2007年央視調(diào)查公司在對《廣州日報》版面進行調(diào)查評估時,對《每日閑情》版的定位是:“《廣州日報》突出的一個特色版面,閱讀率名列前茅?!?/p>
目標和定位
輕松但不庸俗,始終是《每日閑情》版追求的目標。在“思想性”的引領(lǐng)下,做精英人士和普通市民都能關(guān)注的版面,充分體現(xiàn)《廣州日報》既是市民化的精英報紙,同時又是精英化的市民報紙的特色。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交流機會的減少,這種需求往往在讀書讀報中獲得滿足。首先,我們認識到讀者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訴求,所以《每日閑情》在選材上針砭時弊的內(nèi)容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們選擇的文字在隨筆和雜文之間,既有輕松幽默的隨筆,又有現(xiàn)代都市人的心靈折子,讓讀者獲得一種情感的慰藉、精神的享受、心理壓力的釋放。其次,處于新舊道德觀念交織、糾纏、更替的時代,讀者在情感生活方面有著道德回歸的需求。這種需求,靠頒布幾條硬梆梆的公民道德標準和樹立幾個道德楷模是無濟于事的。將觸角深入到市民內(nèi)在的道德體驗之中,把文章做透做足,是我們的內(nèi)在追求。
從版式到內(nèi)容
《每日閑情》版的特色,首先體現(xiàn)在版式設(shè)計上。每版分五至六欄,既有相對統(tǒng)一的格調(diào),但也求新求變,力戒沉悶。盡量照顧不同讀者的視覺享受。編者非常在意文字塊與圖片的安排,以及版面“語言”和編輯“思路”。目前,讀者對版面比較認同,認為《每日閑情》版式清新、簡潔明快,讀起來輕松、方便。
而內(nèi)容的切入上,我們則力求區(qū)別于晚報和都市類報紙,為此,編者利用一切機會在節(jié)假日或業(yè)余時間,深入各種社區(qū),與讀者廣泛接觸,了解市民和文化人,以及新生代的閱讀傾向,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廣州,“精英階層”的閱讀口味和市民階層的差別還不是很大,都希望《每日閑情》版既要有趣,又要讓讀者在一個多少有些喧鬧、浮躁的氛圍中,靜下心來,有所醒悟與思考,這就是《每日閑情》版的特色所在。
讀者普遍認為,《每日閑情》能讓人在休閑之余對生活有所感悟,尤其是《每日閑情》版中有不少文章抒發(fā)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受,在文字消遣的過程中,激發(fā)了讀者心中的道義感。即使是《每日閑情》版的主打稿,也是說有哲思的啟迪,說有用的大實話,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套話、空話、廢話。
有論者指出,《每日閑情》實際上是個“準”文學的版面,選擇的文章大多千字左右,寫的幾乎全是普通民生中的小事,但卻大受歡迎,其奧妙就在于它巧妙地切入了市民群體道德生活中那些最真實、最細微、最深刻的體驗,并以鮮活、生動、貼切、詼諧的文字敘述,進行不露痕跡的引導,使這個版面看似閑散,實為警醒,看似瑣碎,實為大悟。
這次《雜文選刊》所選的三篇文章便是很好的代表,它們無不立足于生活,一方面有文學的雅致,一方面又深入靈魂,啟人心智。
《兩種棋盤的較量》立足于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傳統(tǒng),比較兩種象棋的不同,建立了有理有據(jù)的聯(lián)系,對文化特征分析得入情入理,輕松之中而不失嚴謹。極致地發(fā)揮了雜文“以小見大”、“舉重若輕”的特點,作者在文中說,“事實上,沒有一種游戲不是嚴肅的。”只要肯細細品味與思索,生活中的許多細枝末節(jié)都可尋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刀爾登是一位寫雜文的好手,他的文章很有品讀的空間,能從許多歷史故事和人物中,發(fā)現(xiàn)與眾不同的觀點,除了選登的《不讀〈孫子〉》,他還有幾篇“不讀”,這些文章視角新奇,很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此篇文章犀利地指出,國人對勾心斗角的手段擅長得很,讀《孫子》不過是想找個由頭罷了。
“準能人”介于“能”與“不能”之間,于是便常常會面臨一些尷尬的處境。在現(xiàn)實社會中,“能辦事”的確已經(jīng)是一種生存必需的技能,如若自己不行,則一定要擁有一些這樣的人脈。文章將中國那種“關(guān)系社會”、“人情社會”的氛圍表達得淋漓盡致。
今后,我們將逐步嘗試增加一些新鮮活潑的元素,適應(yīng)新一代讀者的閱讀口味,但不會去追求商品大潮表面上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時尚泡沫。可以適當從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尋找突破。摒棄浮躁,冷靜思考,為受眾提供富有現(xiàn)代色彩兼有知識性趣味性的雜文、隨筆,文章力求短小精悍,以適應(yīng)現(xiàn)代人快節(jié)奏生活的閱讀習慣;圖片可為點睛之筆,既活躍版面,更能通過可視的藝術(shù)形象讓受眾在風趣詼諧中獲得愉悅。
(作者系《廣州日報·每日閑情》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