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省政府和劉省長的指示精神,山西省水利廳于2009年9月12日至9月底,組織全系統(tǒng)千名干部開展了下基層調研活動。本次活動的背景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山西省農村飲水工作從2000年開始,前五年實施飲水解困,后五年實施飲水安全,連續(xù)十年來保持高強度的投資。特別是2009年初,省委、省政府進一步提出用兩年時間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多年來農村飲水工程實施效果如何?能不能實現全覆蓋?2010年計劃如何安排?近年來農村飲水反復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都是擺在水利廳黨組面前急需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是全省農田實灌面積從2005年的80萬hm2增加到2009年的107萬hm2,數字有沒有水份?到底灌溉工程現狀如何?水利部從1998年開始連續(xù)12年對大型灌區(qū)節(jié)水改造的高強度投入,到底工程建設情況如何?效益如何?工程運行及老化失修狀況如何?省政府出臺灌溉電價水價補貼政策后,如何做好測算和補貼工作等等,這些都是農田水利灌溉工作必須抓緊解決的問題。
三是2009年7月底,張寶順書記和王君省長在水利廳調研時都相繼做出明確指示。張書記要求下大力氣摸清基本情況,解決好地表水利用及區(qū)域水利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王省長要求水利廳進一步摸清家底,查找問題,尋求對策,全力做好農村水利工作。劉維佳副省長對水利系統(tǒng)干部下基層工作親自做出了安排部署,并身體力行,深入新絳縣進行調研。
這次千名干部基層活動主要任務包括三方面:
一是對全省農村飲水安全情況進行摸底,全面了解2000年以來的飲水安全投資情況和飲水現狀,掌握未列入規(guī)劃存在飲水問題的村莊及列入規(guī)劃未安排投資的村莊,為做好2010年飲水安全工作奠定基礎。包括2009年計劃下達、市縣配套、項目資金支付、工程進度和完成情況。
二是對各地農田灌溉進行全面調查。包括大中小型灌區(qū)、機井灌溉和雨水集蓄等工程,實灌面積增減情況等。
三是依據《山西省大中型泵站灌溉電價水價補貼管理辦法》(晉政辦發(fā)[2009]138號),對全省各類泵站灌區(qū)進行水價測算,包括確定補貼泵站名單、核定泵站目前現狀和運行管理情況等。
這次活動經過2009年8月份一個多月的精心準備,9月8日在省廳實施動員,經過兩天的專題培訓后,9月12日晚所有下基層干部全部到達工作駐地?;顒右蟾鞴ぷ鹘M圍繞“飲水安全、農田灌溉、灌溉電價補貼”三項任務,按照“一個自然村不漏、一項工程不漏、一處存在的問題不漏”的要求進行。本次活動歷時15天完成了外業(yè)調查工作,共對全省1 285個鄉(xiāng)鎮(zhèn)、28 173個行政村、48 414個自然村逐村、逐工程進行了普查并登記造冊、建卡立檔。截至12月中旬,全省11個市、115個農業(yè)縣的普查資料匯總及報告分析工作圓滿完成。主要做法是:
在組織實施上,省廳成立了由10名副廳級干部任組長,各市水利(水務)局局長和省廳處級干部任副組長的工作組,督促和指導各縣開展工作。整個活動共從各級水利部門選派干部1 000名,其中省里500多名,市里100多名,縣里300多名,各個工作組按照大縣5人、中縣4人、小縣3人配備。各市之間進行“單向大循環(huán)”交叉檢查,按每縣1人抽調。這次活動除省、市、縣水利部門抽調的1 000名干部外,加上協助參與普查的鄉(xiāng)鎮(zhèn)水利員、鄉(xiāng)鎮(zhèn)及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人員超過上萬人。
在工作方法上,省廳工作組和各縣工作組到位后,首先選取試點村進行分析,統(tǒng)一普查口徑后,分小組包村開展工作。省廳與常駐各市的9個工作組,通過召開視頻會的方式推進工作,鼓勵先進,督促后進。臨汾、晉中、忻州以市政府的名義向各縣下發(fā)通知,要求各縣全力配合。部分縣的縣委書記、縣長親自坐鎮(zhèn)指揮,分管副縣長一線督導,同時克服財政緊張,拿出5萬~10萬元經費專項支持普查工作。
在責任落實上,省廳明確各駐縣工作小組組長是第一責任人,各市工作組組長是主要負責人,對檢查工作及普查成果負總責。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所有普查資料由各縣水利(水務)局長和本村的村長簽字確認。所有的干部必須一村不漏、一項不漏地取得第一手資料。同時,對下派干部做出了“十不準”紀律規(guī)定,要求嚴格遵守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制度,自覺維護水利干部形象。
在輿論宣傳上,省廳專門成立了宣傳報道組,共編發(fā)工作專報114期,平均每天7~10期,專報直接發(fā)至各個工作組;同時首次采取手機群發(fā)短信的方式,累計編輯短信120條,堅持每天18時前將最新工作動態(tài)發(fā)至參與此次活動的近500人手機上。通過強有力的宣傳,不僅交流了經驗,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大家的工作熱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過近一個月的外業(yè)普查和兩個多月的內業(yè)整理分析,目前全省115個農業(yè)縣普查資料匯總和報告分析工作全部完成。形成的書面成果包括:每縣一冊細化到村的農村飲水和農田灌溉的翔實資料,每市一本細化到鄉(xiāng)的翔實資料,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和農田灌溉分析總報告,并將此資料全部進入省數字水利中心。這批成果為做好2010年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制定全省“十二五”農村水利規(guī)劃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外,參加普查的人員每人撰寫一份心得體會,并匯編成冊,展現了三晉水利干部的為民情懷和優(yōu)良作風。
這次干部下基層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農村水利區(qū)域發(fā)展極度不平衡問題突出。運城等盆地和平川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較快,水利現代化程度較高,像夾馬口灌區(qū)管理水平國際領先,人均灌溉面積也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但地處呂梁和太行山的革命老區(qū),水利設施極為薄弱,呂梁沿黃11縣農民人均灌溉面積不足0.011 hm2(0.16畝);清漳河流域的左權、和順等縣人均灌溉面積為0.021 hm2(0.32畝),農業(yè)生產靠天吃飯情況依然存在。二是農村情況千差萬別,部分自然村地處深山,過去對這些深山中的自然村了解的情況有限,此次普查基本上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如地處太行山區(qū)的壺關縣鵝屋鄉(xiāng)黃巖底村,一個行政村最多轄71個自然村,從鄉(xiāng)鎮(zhèn)出發(fā)開車加步行需要6個半小時才能到達最遠的自然村。平時很少有干部下鄉(xiāng)到達這些地方,普查人員到村之后,深受村民歡迎。三是通過調研,明確了方向,掌握了行內薄弱環(huán)節(jié),也為2010年計劃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據。四是聯系了群眾,密切了干群關系,增強了水利干部和群眾的感情。
飲水成果 這次農村飲水普查復核結果為:到2009年底山西省共有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587萬人。共涉及13 273個自然村。其中人口大于2 000人的有 490個村、181.8萬人,1 000~2 000人的有973個村、134.4萬人,500~1 000人的有1 484個村、102.4萬人,300~500人的有1 757個村、67.6萬人,150~300人的有 2 799個村、59萬人,人口小于150人的有5 770個村、41.8萬人。
在這587萬人中,屬于1995年后從來沒有安排過投資的約300萬人;因工程老化失修、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消失及水質污染重新出現問題的有287萬人。2010年,為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山西省計劃先期解決從未給過投資的、存在飲水安全問題的300萬人。其中220萬人屬于規(guī)劃內,80萬人屬于規(guī)劃外。
灌溉成果 這次普查結果表明,山西省共有119.3萬hm2水澆地,農業(yè)人口人均灌溉面積0.05 hm2,為全國平均值的60%。全省水地面積發(fā)展極不平衡。水地面積最多的是運城市為33.53萬hm2,農業(yè)人口人均0.08 hm2(1.19畝);人均占有水地最多的是朔州市為0.096 hm2(1.44畝),全市10.93萬hm2;最少的是呂梁西山沿黃11縣,人均水地不足0.011 hm2(0.16畝),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村莊沒有一畝水澆地,農業(yè)生產完全靠天吃飯。但從發(fā)展灌溉的潛力上來講,沿黃11縣農業(yè)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23 hm2(3.5畝),土地利用空間較大。
農村水利工程管理 這次大普查表明,雖然近年來山西省水利工程建設上了一個臺階,效益發(fā)揮也比較理想,但也存在著工程管理不到位、老化失修等影響工程正常運行的重大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因是管理體制的問題。對此,山西省水利廳從2009年10月份開始,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陸續(xù)在全省115個縣以抗旱服務隊為基礎,組建供水工程管理服務總站,對各縣范圍內的飲水工程實施規(guī)范化管理。
二是積極探索區(qū)域水利管理服務模式。在有大中型水庫和灌區(qū)管理單位的地區(qū),成立水利管理服務區(qū),由水管單位分片負責其灌溉范圍內各村飲水工程的管理。2009年山西省水利廳在運城市回龍灌區(qū)開展了試點。對沒有水管單位的地區(qū),則由各縣抗旱服務隊以鄉(xiāng)鎮(zhèn)為中心設立分站,對各村供水工程進行管理,具體負責工程維修、養(yǎng)護及設備更新改造。
實施水利區(qū)域管理服務模式的核心在于:讓我們的基層水管單位長期立足扎根農村,面向農民和基層一線服務,有效改變以往水管單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
三是組建“用水戶協會”4 110個,直接參與工程管理和監(jiān)督,全面實施“陽光工程”,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如夾馬口灌區(qū)的“陽光工程”受到了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此外,在降低農業(yè)灌溉電價水價的同時,針對農村飲水工程電費支出占成本水價35%的問題,2010年山西省將通過統(tǒng)一執(zhí)行農業(yè)灌排優(yōu)惠電價來降低生活供水水價,以此保證農民群眾用得起、用得上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