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進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男科,湖南長沙 410007)
前列腺痛是中青年男性常見的泌尿系疾病,是屬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所提出的前列腺炎分類方法中的Ⅲb型前列腺炎。由于其主觀癥狀明顯,病因不明確,一般治療效果不佳。中藥保留灌腸治療前列腺痛是個有特色的治療方法。筆者2007年3月~2008年12月,運用中藥金黃散顆粒劑保留灌腸治療前列腺痛(濕熱瘀阻),取得良效,現(xiàn)總結如下:
西醫(yī)參照NIH-2002年發(fā)布的Ⅲb型前列腺炎診斷標準制定[1],①主癥:骨盆或外生殖器區(qū)域疼痛或不適,連續(xù)反復3個月以上。②伴有癥:排尿和性生活異常,比如尿頻、尿急、尿灼痛、尿不盡、尿流變細、尿滴瀝、陽痿、早泄、射精痛、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焦慮等。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IHCPSI)>10分。④實驗室檢查:兩杯法(PPMT)或前列腺液細菌培養(yǎng)陰性;前列腺液中白細胞(EPS-WBC)計數(shù)<10個/HP。
中醫(yī)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濕熱瘀阻證的辨證標準制定[2],①主癥:小腹、會陰、外生殖器、腰骶部疼痛或不適,飲酒后加重。②次癥:尿黃,尿灼痛,尿頻,口苦,目赤。③舌脈:舌紅或紫紅,苔黃或厚膩,脈弦數(shù)。其中具備主癥1項、次癥2項以上者,參考舌脈即可明確證型。
①泌尿生殖系統(tǒng)細菌感染和腫瘤,睪丸附睪和精索疾病,神經(jīng)源性和間質性膀胱炎,肛門直腸疾病,腰椎疾病等。②糖尿病,心腦血管嚴重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嚴重疾病,精神病。③過敏性疾病。
139例診斷為前列腺痛(濕熱瘀阻)的門診患者,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70例:年齡20~45歲,平均(28.51±7.31)歲;病程 3~40 個月,平均(9.76±6.48)個月。對照組 69 例:年齡 20~44 歲,平均(30.41±8.84)歲;病程 4~40 個月,平均(9.02±5.97)個月。 兩組在年齡、病程、NIH-CPSI評分、尿流率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治療組以金黃散顆粒劑(花粉5 g、黃柏3 g、白芷3 g、大黃 2 g、姜黃 2 g、蒼術 1 g、厚樸 1 g、陳皮 1 g、南星 1 g、甘草1 g等,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20 g,用40~43℃溫開水60 ml調(diào)和成溶液,按保留灌腸法操作;每晚用藥1次;現(xiàn)配現(xiàn)用,于晚上睡覺前排空大便后灌腸,保留至次日晨;同時口服西藥:鹽酸特拉唑嗪(河南太龍豫中制藥)2 mg,每日1次。對照組用同樣方法和劑量僅服用鹽酸特拉唑嗪。兩組連續(xù)用藥4周后停藥觀察療效。
參照 《中藥新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療效標準制定[2],①治愈:NIH-CPSI評分較前減少90%及以上。②顯效:NIH-CPSI評分較前減少60%~89%。③有效:NIH-CPSI評分較前減少30%~59%。④無效:NIH-CPSI評分較前減少不足29%。以治愈和顯效病例計算總顯效率。以治愈、顯效和有效病例計算總有效率。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總顯效率分別為81.43%、58.57%,優(yōu)于對照組的50.72%、24.64%,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治療組在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降低NIH-CPSI總評分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比較(±s,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項目 治療組(n=70)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69)治療前 治療后疼痛或不適排尿癥狀生活質量NIH-CPSI 10.38±3.535.92±1.878.90±1.5525.46±6.774.28±2.21△*3.11±1.36△3.02±1.13△*10.06±4.49△*10.95±3.316.25±1.718.76±1.3925.49±5.685.94±2.01△3.54±1.22△6.07±1.35△15.39±5.22△
治療組在尿流率方面的改變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尿流率結果比較(±s,m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尿流率結果比較(±s,ml/s)
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
前列腺痛是男性泌尿系疾病中的多發(fā)病、難治病。最新的資料顯示:其占前列腺炎患者的45.9%[3]。致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有研究結果表明,它可能與前列腺的特殊解剖結構、前列腺內(nèi)尿液反流、膀胱頸部括約肌和骨盆肌痙攣、免疫反應、神經(jīng)精神等因素有關[4]。其主要病理變化是尿液反流刺激腺管、腺泡和間質發(fā)生化學性炎癥反應,出現(xiàn)腺管、腺泡及間質慢性水腫充血;膀胱頸部括約肌受刺激出現(xiàn)痙攣,致使其腺管阻塞,腺液滯留;引發(fā)骨盆肌群痙攣,使局部微循環(huán)出現(xiàn)障礙。針對膀胱頸部括約肌痙攣,臨床給予西藥α受體阻滯劑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中醫(yī)認為本病屬于“精濁”范疇,其病位在精室精道,濕熱瘀是其最重要的病理變化。最新資料顯示:濕熱瘀阻證占前列腺炎患者的56.79%,占前列腺痛患者的58.6%[3],是最常見的中醫(yī)證型,其主要病機:敗精與濕熱互結于精道,精室氣滯血瘀,經(jīng)絡阻塞不通。依據(jù)上述特點,制定清熱除濕、活血行滯、通絡止痛為治療大法。金黃散源自于《外科正宗》,是外科治療癰疽的名方。方中花粉味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黃柏、大黃苦寒泄熱解毒,燥濕消腫,通府行瘀;姜黃、白芷破血行氣,通絡止痛;蒼術、厚樸、陳皮、南星燥濕行滯,消腫散結;甘草和中,解毒消腫。全方共構清熱解毒、活血祛濕、消腫止痛的功用,散劑改為顆粒劑,更有利于腸道的吸收。
目前,前列腺痛的治療目標主要是緩解或消除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本次臨床研究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總顯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在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降低NIH-CPSI評分、提高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等方面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有資料表明,這可能與金黃散顆粒劑方中的花粉、黃柏、白芷、大黃、厚樸、蒼術、陳皮能明顯消除或減輕化學性炎癥所致的腺管、腺泡和間質水腫有關;與其能解除局部及周圍組織的纖維化有關[5-6];與其方中厚樸、大黃、姜黃、白芷、南星、甘草能顯著改善局部的血循環(huán),消除或減輕其組織慢性充血、疏通和引流腺管內(nèi)瘀積物有關;與其能解痙鎮(zhèn)痛,增強西藥α受體阻滯劑緩解平滑肌痙攣有關。金黃散顆粒劑還有抑菌、抗感染、提高局部溶菌酶含量、調(diào)節(jié)局部免疫反應的作用。針對前列腺痛病理變化的各個方面,中藥金黃散顆粒劑發(fā)揮著多方位的作用。
由于胃腸道的破壞作用(pH、酶、食物)和首過效應及血-前列腺屏障的存在,口服藥物在到達前列腺組織后,其內(nèi)藥物濃度始終無法有效得到增高。通過保留灌腸這一途徑,使中藥回避了胃腸的各種破壞因素的影響,回避了首過效應,直接通過促滲機制和直腸與前列腺的血液微循環(huán)網(wǎng),持續(xù)穩(wěn)定地作用于前列腺及周圍組織,從而達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有學者認為,金黃散顆粒劑中姜黃、白芷或南星等辛溫藥的反用,就有溫散走串的促滲作用[6],它們加強了方中其他藥物的滲透作用。本次臨床觀察表明,中藥金黃散顆粒劑保留灌腸治療前列腺痛(濕熱瘀阻)有良效,是一個值得開拓的方法。與相關西藥合用,更能有效地緩解或改善臨床癥狀,是提高臨床療效的一條有效途徑。
[1]梁朝朝.慢性前列腺炎診治的若干問題[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7,21(4):1-4.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8-172.
[3]周青,賀菊喬,王大進,等.1083例慢性前列腺炎中醫(yī)證型分布調(diào)查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8(6):71-79.
[4]張兆宏,劉春雨.慢性前列腺炎診斷與治療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15(16):2463-2465.
[5]賈金銘,馬衛(wèi)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CP/CPPS)[J].中國性科學,2004,13(11):10-12.
[6]白振麗,陳寶元,王紅,等.透皮吸收促滲劑的研究現(xiàn)狀及金黃膏透皮機制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6,15(20):2877-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