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宏,王保中,趙凌怡
(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yī)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
依卡倍特鈉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新的胃黏膜保護劑,可選擇性的在胃黏膜損傷處形成保護層,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增強防御因子作用,改善黏膜局部血流量。
1.1 對象:符合標準的胃潰瘍患者 106例,其中男 58例,女48例,平均年齡 53.68歲。入選標準:①18~5歲;②胃鏡檢查證實為活動期潰瘍;③患者進入本實驗前 48小時停用一切抗?jié)兯帯?/p>
1.2 方法:試驗組每人每日早晚服用依卡倍特顆粒 1.5g及奧美拉唑 20mg,每日1次。對照組只服用奧美拉唑 20mg,每日 1次。療程均為 6周。
1.3 觀察指標:觀察胃潰瘍的愈合,于療程結束 3日內(nèi)行胃鏡檢查,記錄潰瘍部位及大小。記錄服藥情況以及治療過程中的有關癥狀及體征變化,治療前后檢測血尿便常規(guī)、肝功及腎功。同時記錄治療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不良事件。
1.4 療效判定標準:胃鏡判定標準:痊愈:指潰瘍消失,瘢痕形成,不伴炎癥(S2);顯效:指潰瘍消失,瘢痕形成,但還伴有炎癥(S1);進步:指潰瘍直徑縮小 >50%;無效:指潰瘍直徑縮小 <50%或無變化。有效率=(痊愈 +顯效 +進步)/治療總例數(shù) ×100%。痊愈率 =(痊愈/治療總例數(shù))×100%。
2.1 胃潰瘍治療情況比較:試驗組胃潰瘍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為 76.9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痊愈率依卡倍特鈉組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依卡倍特鈉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可提高療效,見表 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情況比較 (n;%)
2.2 不良反應:試驗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 4例,對照組 3例,兩組不良反應出現(xiàn)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試驗組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惡心 1例(1.85%),皮疹 1例(1.85)。
依卡倍特鈉在體內(nèi)能與胃黏膜結合形成膜屏障,保護胃黏膜免受胃液、酒精、水楊酸等攻擊因子的侵襲,尤其在胃黏膜損傷部位與游離出來的血漿蛋白有很高的結合性;還能與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結合,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通過對尿素酶抑制作用,達到對幽門螺桿菌的殺菌作用;同時增加內(nèi)源性前列腺素,增強機體固有的胃黏膜防御功能;對胃黏膜損傷形成抑制作用,對潰瘍愈合起促進作用。而依卡倍特的安全性高,不良反應較少,且無嚴重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依卡倍特鈉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方面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