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楊 天虹
■http://ent.sina.com.cn/v/m/2010-10-13/08123110756.shtml
諜戰(zhàn)片沒完 “潛伏”不止
■文/劉楊 天虹
■http://ent.sina.com.cn/v/m/2010-10-13/08123110756.shtml
李泊涵圍堵劉新杰,齊佩林前來制止。
每一個看了《黎明之前》的觀眾,很難不去把它和《潛伏》做個比較。
諜戰(zhàn)故事中,每個主角都把自己龜縮于厚重的外殼下,做著不同的人,說著不同的話,把內(nèi)心人格分成兩個,高度緊張。余則成(孫紅雷飾),劉新杰(吳秀波飾),都是這樣隱忍與沉默的,他們給觀眾看的,也是如何處變不驚,讓觀眾時刻跟著他們緊張。不過比起余則成不茍言笑,劉新杰更多展現(xiàn)的是一絲偶像味道的酷。他的沉默更多帶著點玩世不恭,甚至是醉生夢死,如果說余則成還有一個革命伴侶能夠展現(xiàn)一絲真實,釋放一些壓力,那么劉新杰就只能把偽裝做到死,做盡余生,卻沒有任何人去傾訴。比較起來,劉新杰的處境更為絕望,和《潛伏》相比,《黎明之前》顯得更加灰暗,也更加悲愴。
《黎明之前》甚至更進了一步,讓情報局各處長變得更加有人情味……
和《潛伏》一樣,《黎明之前》中的情感戲永遠是劇中的高潮。不過,與《潛伏》相比,《黎明之前》中的愛情戲份少得可憐,也絕非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海清在里面甚至像一個不起眼的配角,只是單純地愛了、犧牲了。和《潛伏》中的生離相比,《黎明之前》的愛情是死別,主人公的戀愛,只是黑暗中一點點螢火蟲的光彩,美好而脆弱,消失了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官場傾軋的勾心斗角,在《潛伏》和《黎明之前》中,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國民黨內(nèi)部幫派林立,相互傾軋嚴重,因此才會讓潛伏者們有機可乘,不僅可以給潛伏故事在處理危機時有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也會令諜戰(zhàn)故事在危機四伏中,時不時冒出一點喜劇效果。個性鮮明的人物,不僅在《潛伏》中令人印象深刻,在《黎明之前》中也同樣有著精彩。而且,《黎明之前》甚至更進了一步,讓情報局各處長變得更加有人情味,更加可愛,乃至更加重情義。特別是業(yè)務骨干孫大浦,單純而憨厚,一手工作一手吃東西的形象很深入人心,不僅混得情報局的好人緣,也同樣混得觀眾的好人緣。如果說《潛伏》中翠平是搞笑活寶,那么《黎明之前》中孫大浦則是同樣的搞笑活寶,在緊張中制造快樂的諜戰(zhàn)開心果。
《潛伏》的編劇曾經(jīng)在觀眾對結(jié)尾的“絕情”表示不滿時,說了一句“那是戰(zhàn)爭年代”,特殊時期的殘酷讓信仰顯得崇高,卻也讓信仰顯得殘酷?!独杳髦啊吩谛叛霰憩F(xiàn)上也同樣“極端”,這種特殊時期的常態(tài),塑造出一種悲壯的同時,也襯托出一種崇高和敬畏。不過在細節(jié)中,《潛伏》和《黎明之前》都沒有忽略對共產(chǎn)黨人的人情表現(xiàn)一面,《潛伏》中,余則成最終還是放了地主一家,《黎明之前》中,偽裝的女大學生還是利用共產(chǎn)黨人不殺婦幼的善良打入了內(nèi)部,人性與理性的權(quán)衡,在結(jié)果的成功還是失敗上,其實并不是唯一標準,信仰與人情味,也不是完全對立。與之相反的,則是國民黨情報部門的一盤散沙各自為戰(zhàn),人情味似乎做足卻過于私心而讓人心冷。不過《黎明之前》打破了國民黨內(nèi)部只有勾心斗角的舊模式,更側(cè)重于表現(xiàn)這個大機關(guān)中的情義二字,讓國民黨官僚難得地體現(xiàn)出濃重的人情世故。另外,無論是《潛伏》還是《黎明之前》,多少都有“辦公室故事”的映射,老大的表現(xiàn),則決定了這個辦公室故事的基調(diào)?!独杳髦啊愤€體現(xiàn)了溫情脈脈的一面,這在諜戰(zhàn)劇的處理中,顯得非常特別。
《黎明之前》和《潛伏》用了相似的處理方式來解讀故事,同樣的30集限制,把一部劇變得緊張而不浪費,干凈利落的故事情節(jié),讓每一集都有著高潮迭起的懸念和精致的細節(jié),比如《潛伏》中殺死漢奸一場戲,可以對照《黎明之前》除掉叛徒一場戲,一個是無形的敵人造成的震撼刺激,一個是紙球腳間傳遞中戛然而止的殺氣騰騰。不過,相比《潛伏》風格的低調(diào)內(nèi)斂,《黎明之前》無疑更為張揚一些,主人公不僅有著偶像風格的帥氣,更有傳奇般的殺手耍酷情節(jié),感情戲也是處理得更加唯美和浪漫。為了更加制造懸念,《黎明之前》做了很多事后的解讀回放,把故事的順序不時打破,以此換取故事更加戲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