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朱 纓
(蘇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江蘇 蘇州 215009)
葉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葉下珠的干燥全草,又名珍珠草、夜合草、陰陽草,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和南方諸省[1]。該藥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等功效,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草藥。葉下珠具有明顯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保護肝損傷等藥理作用,是一種尚未開發(fā)利用但很有價值的藥用資源,黃酮為其抗病毒有效成分之一[2]。筆者以槲皮素作為葉下珠中黃酮類成分的代表,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生長期葉下珠中槲皮素的含量,為正確選擇葉下珠藥材的采收期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G1311A型四元泵,G1315B型DAD檢測器,G1322型在線脫氣機,7725i型手動進樣器);Agilent HPLC系統(tǒng)化學(xué)工作站;CP225D型Sartorius電子天平。槲皮素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為100081-200406);葉下珠藥材是本課題組成員在本院藥用植物園中種植的,經(jīng)本院朱纓副教授鑒定均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葉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乙腈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色譜柱: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0 μm);流動相:乙腈 -0.2%磷酸(30 ∶70);進樣量:20 μL;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370 nm;柱溫:30℃。在此色譜條件下,葉下珠中槲皮素達到基線分離,且其他組分色譜峰不干擾測定(圖1)。
圖1 高效液相色譜圖
精密稱定干燥至恒重的槲皮素對照品5.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制成質(zhì)量濃度為0.05 g/L的槲皮素對照品溶液。取葉下珠粗粉約15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147 mL,再精密加入濃鹽酸3 mL,稱定質(zhì)量,加熱回流提取2 h,放冷,再稱定質(zhì)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質(zhì)量,搖勻,濾過,棄去初濾液,精密量取續(xù)濾液5 mL置10 mL量瓶中,并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線性關(guān)系考察: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0.5,1.0,1.5,2.0,2.5,3.0,3.5,4.0 mL,置 10 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系列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對照品溶液,分別進樣20 μL,以槲皮素峰面積值(Y)與含量(X)進行回歸,得回歸方程 Y=823.78X+1.974,r=0.9999(n=6)。結(jié)果表明,槲皮素進樣量在 0.05 ~0.40 μg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線性關(guān)系良好。
精密度試驗:取質(zhì)量濃度為0.012 g/L的槲皮素對照品溶液,重復(fù)進樣6次。結(jié)果峰面積平均值為195.2,RSD為2.14%(n=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重復(fù)性試驗:分別取2008年9月采收的葉下珠藥材粗粉6份,按溶液制備方法操作,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依法測定。結(jié)果峰面積平均值為106.5,平均含量0.127 mg/g,RSD為1.2%(n=6),表明本方法重復(fù)性良好。
穩(wěn)定性試驗:取2008年9月采收的葉下珠藥材,按溶液制備方法操作,制備 1 份供試品溶液,分別于 0,2,4,6,8,10 h 時測定峰面積。結(jié)果峰面積平均值為104.7,RSD為2.42%(n=6),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0 h內(nèi)穩(wěn)定。
加樣回收試驗:取已知含量(0.127 mg/g)的葉下珠粉末6份,每份約7.5 g,精密稱定,分別加入質(zhì)量濃度為0.954 g/L的槲皮素對照品溶液1 mL,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樣20 μL,測定峰面積。結(jié)果見表1。
表1 槲皮素加樣回收試驗結(jié)果(n=6)
將2009年6月至10月采收的葉下珠藥材按上述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各20 μL,測定葉下珠中的槲皮素含量。結(jié)果見表2。
表2 葉下珠中槲皮素含量測定結(jié)果(n=5)
曾分別采用100%甲醇+濃酸,75%甲醇+濃酸,50%甲醇+濃酸回流提取和超聲波法提取[3],結(jié)果第1種方法和第4種方法中槲皮素提取率低,第3種方法雜質(zhì)較多、難分離,只有第2種方法中槲皮素提取率高且易于分離。
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檢測波長,曾用DAD檢測器對槲皮素對照品溶液進行了全波長掃描,通過分析掃描圖發(fā)現(xiàn),在370 nm波長處,槲皮素吸收峰的峰形較好,吸光度較大,故選擇370 nm作為檢測波長,吸光度最低的285 nm作為參比波長。
試驗中曾選用甲醇-0.4%磷酸[4]、甲醇-乙腈-0.2%磷酸、乙腈-0.2%磷酸溶液作為流動相,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甲醇會使槲皮素形成前沿峰,影響檢測結(jié)果,故選擇了最后一種流動相條件。在流動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是為了改善峰形和分離度,但為了增加柱的穩(wěn)定性和使用壽命,應(yīng)在保證分離度的情況下將磷酸的用量控制在最低。
葉下珠藥材中槲皮素含量隨著生長期的延長而不斷增高,在地上部分枯萎前含量最高。因此,葉下珠的最佳采收期應(yīng)為9月至10月。
[1]吳克芹,吳克霞,李俊婕.抗乙肝植物藥葉下珠的研究進展[J].齊魯藥事,2008,27(10):612.
[2]賀浪沖,岐 林,呂居嫻,等.陜西葉下珠藥用開發(fā)研究Ⅲ:葉下珠提取物體外滅活HBV抗原作用[J].西北藥學(xué)雜志,1996,11(1):11.
[3]王樹松,劉風(fēng)云.不同生長期柿葉總黃酮和槲皮素的含量測定[J].中國藥業(yè),2007,16(9):22.
[4]繆亞東,歐陽臻,袁 斌.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野馬追藥材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J].中國藥業(yè),2008,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