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幼娥 (柯巖中學(xué) 浙江紹興 312030)
平面圖形中的幾何量包含線段長度、角的大小及圖形的面積.每類幾何量之間除了有相等關(guān)系之外,多數(shù)情況下呈現(xiàn)的是不等關(guān)系.研究這些不等關(guān)系就構(gòu)成了幾何不等式的內(nèi)容.一種圖形中的幾何量若在某約束條件下它的值在一定范圍內(nèi)變化,人們很自然地會提出什么時候這個量最大(或最小)的問題,這類問題與幾何不等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被稱為幾何最值問題.本文就初中數(shù)學(xué)知識范圍內(nèi)討論上述問題.
幾何不等式主要有線段不等式、角的不等式以及面積不等式.以下是幾個經(jīng)常被用到的定理.
定理1 (三角形不等式)若A,B,C為任意3個點,則AB≤AC+CB.當且僅當點C位于線段AB上時,等號成立.
定理2 在三角形中,大角(邊)對大邊(角).
定理3 在2對邊對應(yīng)相等的2個三角形中,夾角(第3邊)大的第3邊(夾角)大.
定理4 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小于另兩邊和的一半.
定理5 由定直線l外一點P到直線l上的點的連接線段之長,以點P到定直線l的垂線段的距離為最短.
證明幾何不等式,需要添作輔助線,常與幾何變換密切相關(guān).
例1 在△ABC中,∠B=2∠C,求證:AC <2AB.
證明如圖1所示,延長CB到點D,使BD=AB.連結(jié)AD,則在△ABC中,∠ADB=∠DAB,因此
圖1
于是∠C=∠D,故AC=AD.在△ABD中,
但AB=BD,于是
說明 通過幾何圖形的變換——可看作是一種旋轉(zhuǎn)變換,把線段BA繞著點B轉(zhuǎn)過∠ABC的補角,把要比較的線段與角相對集中.借助幾何變換證明幾何不等式,是一條重要的解題思路.
推廣題在△ABC中,∠ABC=n∠BCA(n為大于1的自然數(shù)),則AC<nAB.
變式題如圖2,在△ABC中,AB=AC,P是△ABC內(nèi)一點,∠APB>∠APC,求證:PB<PC.
例2 在2條對角線長度及夾角一定的所有凸四邊形中,試求周長最小的四邊形.
圖2
分析如圖 3,取 AC,BD的中點E,F(xiàn),連結(jié)EF.將AC沿EF方向平移到A'C',連結(jié)A'B,BC',C'D,DA',則 A'BC'D 是一個符合條件的平行四邊形.延長AF,CC'交于點 G.由點 E是AC 的中點,且 EF∥CC',F(xiàn)C'∥EC,可得 F,C'分別為 AG,CG 的中點,因此
圖3
同理可得
相加得
故當四邊形為長度一定的對角線夾角為己知定角的平行四邊形時,周長最小.
說明 輔助線雖多,但站在幾何圖形變換的角度,就很清楚了.
例3 如圖 4,已知∠MON=20°,點 A為 OM 上一點,OA=4 3,D為ON上一點,OD=8,C為射線AM上任意一點,B是線段OD上任意一點.求證:折線 ABCD的長AB+BC+CD≥12.
證明以O(shè)M為軸,作點D關(guān)于OM的對稱點D1,連結(jié) OD1,則∠MOD1=20°.又作點 A 關(guān)于 ON的對稱點 A1,連結(jié) OA1,則∠A1ON=20°,因此∠A1OD1=60°.連結(jié) A1D1,A1B,CD1,則
圖4
所以A1,D1為定點,因此連結(jié)定點A1,D1間的折線以線段A1D1為最短,從而
可以用同一法證明△A1OD1是直角三角形,因此
說明 本題是通過另一種幾何變換——軸對稱變換把折線“化直”,利用兩定點間線段最短來證明的.需要注意的是:通過軸對稱變換后,折線與線段比較時,折線與線段的2個公共端點必須是定點,這樣才能確定這線段之長是個定值.
變式題設(shè)∠MON=20°,A為 OM上一點,OA=4;D為ON上一點,OD=8.試在AM上找一點C,在OD上找一點B,使得AB+BC+CD的長度最小.請確定點B,C的位置,并求出AB+BC+CD的長度的最小值.
雖然問題形式改變了,但實質(zhì)內(nèi)容是一樣的.可見,不等式問題與極值問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例4 求證:任意三角形的3個內(nèi)角平分線的乘積必小于3條邊的乘積.
證明設(shè) a,b,c為△ABC的3 條邊,ta,tb,tc為△ABC 的 3 個內(nèi)角的平分線.如圖5,作△ABC的外接圓與∠A的平分線AD的延長線相交于點E,則
圖5
3式相乘得
說明 本題可看作由圓生成的一些等角得來的相似變換解題.
例5 已知A,B兩村在河流MN的同側(cè),現(xiàn)需在河流MN邊建一抽水站,同時為A,B兩村供應(yīng)自來水,請問抽水站應(yīng)建在什么地方,使得到A,B兩村的水管最短.
分析本例的求解也是借助于軸對稱變換!
如圖6,要使A,B兩村的水管最短,關(guān)鍵是要在MN上找到點P,使得AP+BP有最小值,直接找點 P顯然有困難,因此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轉(zhuǎn)換.由“連結(jié)對稱點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和“線段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到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可知,點B和它關(guān)于河流MN的對稱點B'到抽水站點P的距離相等,因此討論AP+BP的最小值問題轉(zhuǎn)化為求AP+B'P的最小值問題.顯然,A,B'之間線段最短,于是連結(jié)AB',與MN相交于點P,點P就是建抽水站點.
圖6
變式題如圖7,正方形的邊長為8,點M在DC上,且DM=2,N是 AC上的一動點,則DN+MN 的最小值為_______(也要借助于軸對稱變換來添線引路).
圖7
圖8
例6 設(shè)A,B兩鎮(zhèn)分別在河R的兩岸,假定河R各處的寬度是相等的,現(xiàn)在想在河上垂直于河岸建一座橋.問橋應(yīng)該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從A鎮(zhèn)經(jīng)過橋到B鎮(zhèn)的總路程最短?
分析本例是借助平移變換來解決問題的.
由于河R的寬度一定,橋又垂直于河岸,因此可設(shè)橋長為定值d.假設(shè)河岸為2條平行直線m,n,設(shè)橋架在CD處,則要使BC+CD+DA最短,只需BC+DA最短.假想點B和直線m所在的半平面向下平移距離d,這時直線m與n重合,點C與點D重合,點B到了點B1的位置,于是只需B1D+DA最小即可.但兩點之間以線段最短,所以點D應(yīng)是AB1與直線n的交點,于是橋的位置即可作出了.
作法 如圖8,把點B向下平移距離d到點B1,連結(jié)AB1,交直線n于點D.過點D作直線n的垂線交直線m于點C,連結(jié)BC,則CD即為橋的位置,且使得BC+CD+DA最短.
證明設(shè)在另外的地點垂直于河岸架橋C1D1,連結(jié) BC1,B1D1,D1A,則 BB1∥C1D1,因此BB1D1C1為平行四邊形,于是BC1=B1D1.由B1D1+D1A >B1A,得
因此橋CD的確為所求(使BC+CD+DA最短)的位置.
說明 一般地,若要求證的不等式以“≤”或“≥”的形式出現(xiàn),則尋求等號成立的幾何條件就會得到相應(yīng)的幾何極值.
例7 在凸四邊形ABCD中,AB+AC+CD=16(如圖9),問:當對角線AC,BD為何值時,四邊形ABCD面積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第九屆華杯賽總決賽筆試初二組一試試題)
解設(shè) AB=x,AC=y,則
圖9
當且僅當∠BAC=∠ACD=90°及y=8時,兩處都取到等號.故當y=8 時,S四邊形ABCD的最大面積為32.
當 S四邊形ABCD取到最大面積時,凸四邊形 ABCD如圖10所示.由∠BAC= ∠ACD=90°,AC=8,根據(jù)勾股定理得BD=8.
圖10
例8 在△ABC中,最大角小于120°.試在△ABC內(nèi)取一點P,使得點P到3個頂點距離之和PA+PB+PC為最小.
解設(shè)P為△ABC內(nèi)任一點,把△ABP繞點B作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60°,點P轉(zhuǎn)到點P',點A轉(zhuǎn)到點A'(如圖11).因為
所以△BPP'是正三角形,于是
又因為A',C都是定點,所以A'C是PA+PB+PC的最小值.當且僅當點 C,P,P',A'共線時,取到等號.而在點 C,P,P',A'共線時,
因此點P是以BC為弦、含120°角的位于三角形ABC內(nèi)的弓形弧與以AB為弦、含120°角的位于三角形ABC內(nèi)的弓形弧的交點.這個點就是著名的費馬點.
反過來,若點P是費馬點,則
因此點 C,P,P'共線.同理可得
于是點 A,P',P 共線,因此點 A',P',P,C 共線.故點P一定是PA+PB+PC取得最小值的點.
說明 本例借助旋轉(zhuǎn)變換,把匯聚于一點的3條線段PA,PB,PC,轉(zhuǎn)化為1條折線CPP'A'!
圖11 圖12
變式如圖12,已知點O是△ABC內(nèi)一點,∠AOB=∠BOC=∠COA=120°,P是△ABC內(nèi)任一點,求證:PA+PB+PC≥OA+OB+OC.
[1] 周春荔.數(shù)學(xué)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與智力開發(fā)[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