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執(zhí)筆:沈建華
上海市區(qū)(縣)級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
課題組,執(zhí)筆:沈建華
在掌握和分析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辦學現狀的基礎上,對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的評估標準指標、評估的實施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專題探討研究,并據此制訂了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方案。
上海;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
當今,世界體育強國都十分重視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并把它作為是發(fā)展競技體育重要戰(zhàn)略措施。縱觀世界各國的競技體育都有一套適合本國國情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后備人才的體制和評價體系,并且把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作為競技體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首要資源,我國也建立競技體育培養(yǎng)三級體系,把業(yè)余體育學校作為培養(yǎng)優(yōu)秀后備人才的組織形式。多年來,上海市的業(yè)余訓練網絡健全,隊伍穩(wěn)定,為上海的競技體育培養(yǎng)輸送了大批體育后備人才。區(qū)業(yè)余體育學校為培養(yǎng)我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外部環(huán)境帶來的沖擊等因素,業(yè)余訓練所依存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市的業(yè)余訓練也暴露出許多新的問題。面臨新的挑戰(zhàn),區(qū)級業(yè)余體育學校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向多元化、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如何通過建立規(guī)范化的評價指標體系來科學、客觀的評價評價業(yè)區(qū)級余體校訓練工作的成效和教練員工作績效,進一步規(guī)范管理和調動廣大教練員的積極性構建和諧校園,是當下區(qū)級體育學校發(fā)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課題將從多視角對我市區(qū)級體校評估指標體系,專職教練員的評估指標體系進行系統(tǒng)研究。以豐富、發(fā)展業(yè)余體育學校評估的相關理論,為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訓練體制和有關部門制定戰(zhàn)略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教學行政用房與訓練場館面積是學校硬件建設的重要指標,是保障學校進行正常教學、管理和良好運轉的基本物質條件,在很大程度是一個學校辦學實力的體現。調查發(fā)現,上海市業(yè)余體校的校園平均面積僅為0.56882萬m2,最大1.9萬m2,最小0.11萬m2,前者是后者的17.3倍,不同業(yè)余體校的校園面積差距較大,而這種差距也導致在不同學校,無論是教學行政用房,還是訓練場館的建筑使用面積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當前上海市業(yè)余體校的多媒體教室數量較少、面積較小。這說明,電腦、多媒體等當前在學校教育中已經普遍使用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儀器,在上海市部分業(yè)余體校中還沒有得到普遍的應用,制約了業(yè)余體校的教學現代化。調查發(fā)現,當前,上海市部分業(yè)余體校的場館數量和面積還不能完全滿足日常教學、訓練以及比賽的需要,并且不同學校間的差距較大。上海市業(yè)余體校的圖書館、閱覽室面積較小,藏書數量和刊物種類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約學校師生知識面的拓廣,影響了學校教學、科研水平檔次的提升(見表1)。
調查發(fā)現,上海市業(yè)余體校擁有完全產權和部分產權的場館僅占41.2%,而多數多數(58.7%)場館產權不屬體校擁有。有些學校甚至沒有一個(片)體育場館的產權(包括部分產權)。學校擁有自主產權的體育場館,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訓練、比賽的費用開支,節(jié)省因外出訓練所花費的大量交通時間。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校訓練、比賽等活動安排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天氣、賽事日程等靈活安排訓練時間和內容,最大程度的保障訓練任務順利完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代體育運動技術訓練已經步入了信息化、科技化時代。以現代訓練理論為指導,在計劃制定、過程監(jiān)測、訓后恢復等不同訓練階段廣泛使用各種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儀器設備是當前世界各國體育運動訓練的共同特點。但調查顯示,上海市業(yè)余體校在訓練過程中投入使用的科研及康復(恢復)儀器設備較少(見表2)。這些儀器設備對運動訓練過程監(jiān)控,運動員訓練后的積極恢復,訓練傷病的及早診斷和治療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這些儀器設備的缺位,上海市部分業(yè)余體校的訓練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的“摸一把”、“看一眼”的直觀感性式的經驗訓練層面。
表1 場館數量與面積情況(N=2 5所)Tab le Ⅰ Quantity and A rea of the Sports Facilities (N=25 )
表2 科研及康復儀器設備情況(N=2 5所)Tab le Ⅱ Equipm e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ecovery (N=25 )
調查顯示,在 所調查的上海市業(yè)余體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校長較少,研究生學歷少的現狀。據調查統(tǒng)計,24所學校科級及以上干部平均為3.08人,辦事員及后勤人員平均為10.29人。由于各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不一,人員編制與崗位設置不同,學校干部、辦事員及后勤人員群體的絕對數量規(guī)模也不同。總體上,各校這類人員的數量基本能夠滿足學校正常運轉的需要。
從總數上看,各校根據各自教學、訓練實際,教練員、文化課教師配備基本能夠滿足日常教學訓練需要。但是,科研人員偏少,25所學校共有專職科研人員15人,兼職科研人員16人。針對不同辦學模式的辦學實際,對學校的教練員、文化課教師和科研人員的配備,專職、兼職人員的比例以及師生比的配置不規(guī)范。
在學歷和職稱方面,調查顯示477名專職教練員中,研究生學歷的僅有1人(碩士),大部分(31 0人)為本科學歷,高學歷者很少;高級教練65人,大部分(256人)為中級教練。在62名兼職及臨聘教練員中,除4名博士研究生學歷外,大部分為大專及以下學歷;高級教練5人,大部分為中初級教練。
在163名專職教師中,研究生學歷的僅有1人(碩士),大部分(130人)為本科學歷,高學歷者很少;高級職稱10人,大部分(121人)為中級職稱。在16名兼職及臨聘教師中,除1名碩士研究生學歷外,大部分為大專學歷;全部為初、中級職稱。
在15名專職科研人員中,研究生學歷的僅有2人(碩士),大部分(8人)為本科學歷,高學歷者較少;全部為中初級職稱。在16名兼職科研人員中,大部分(13人)為本科學歷;全部為中初級職稱。
從數量上看,在所調查的23所學校中,在校學生平均247.39人;15所學校中,運動班學生平均198.13人;從學校運動員等級來看,運動健將及一級運動員較少。就生源地情況而言,上海籍學生居多,23所學校中,外地籍學生平均63.57人;在學習年級跨度方面,21所學校中,最低年級平均為2.95年級,最高年級平均為10.48年級,年級跨度平均為8.52個年級。年級跨度大,給教學和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困難。
調查顯示,24所學校中僅有12所已建立教育管理機構,23所學校中僅有10所已建立科研管理機構。相比之下,有21所學校建立了訓練管理機構,18所學校建立了后勤管理機構。在規(guī)章制度方面,在所調查的上海市業(yè)余體校中,規(guī)范、引導和約束教練員的有關規(guī)章制度是相對較多的,但有關學生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尤其是退學、訓練監(jiān)控、參賽流程)則相對較少。
調查發(fā)現,當前上海市業(yè)余體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各學校辦學規(guī)模不同,政府撥款額度也存在一定差異。從總量上看,大部分學校能夠做到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教職工工資是學校經費支出的最大的部分,其次是教學經費、訓練經費。各項經費收入和支出的標準差與均值相差較大,這說明在所調查樣本學校中學校經費收入與支出存在非差大的差異(見表3)。即有的學校經費非常充足,收入與支出的經費規(guī)模比較大。而有些學校,經費收入與支出規(guī)模則相對較小。在今后體校的規(guī)范化建設中,應著重加強引導各學校嚴格各自經費支出的管理,將有限的經費投入到教學和訓練中,控制行政辦公和其它雜項支出。
表3 辦學經費的來源與支出(N=2 5所)Tab le Ⅲ Resources and Expenditure of the School Funding (N=25 )
在訓練項目上,調查顯示,各校設置的訓練項目平均為7.96個;在10個及以上學校開展的訓練項目有短跑(14個學校)、中長跑(1 3個學校)、投擲(1 3個學校)、乒乓球(1 3個學校)、跨欄(1 2個學校)、跳遠(1 2個學校)、跳高(1 1個學校)、射擊(1 0個學校)。調查學校中開展訓練項目最多的學校是普陀區(qū)少年兒童業(yè)余體育學校,共開展了18個項目的訓練。而一些專項性很強的學校,如長寧游泳學校、普陀青少年足球學校、普陀區(qū)游泳學校、上海曹燕華乒乓培訓學校、上海市楊浦區(qū)白洋淀足球場、楊浦游泳學校等則只根據各自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訓練傳統(tǒng),只開展了1個項目的訓練。
調查發(fā)現,19所學校參加國家體育總局專項教學訓練大綱全面考核的人數平均為93.11人、(22所學校的)考核合格率平均為36.14%,24所學校輸送到區(qū)辦二線運動隊的人數平均為3.88人、(其中21所學校的)輸送率平均為2.753%,20所學校輸送到市體校的人數平均為5.75人、(其中20所學校的)輸送率平均為3.923%,24所學校輸送到上海市一線隊的人數平均為1.79人、(其中18所學校的)輸送率平均為1.400%,24所學校輸送到解放軍隊的人數平均為0.08人、(其中23所學校的)輸送率平均為0.022%,24所學校輸送到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隊的人數平均為2.04人、(其中19所學校的)輸送率平均為0.632%,24所學校輸送到行業(yè)體協(xié)等的人數平均為0.21人、輸送率為0.242%??傮w上而言,2007年,各體校參加體育總局訓練大綱考核和學生被輸送情況是較好的。但具體到各個項目和學生人數,不同學校間存在較大差距。
2007年,所調查的23所學校中,參加上海市青少年最高級比賽獲得金牌的平均數為21.7枚、(其中13所學校)總分平均為759.04分,23所學校參加全國青少年最高級比賽獲得金牌平均為3.39枚、(其中13所學校)總分平均為72.15分。這說明所調查的上海市業(yè)余體校在各自項目上的訓練水平是較高的,為上海市和我國的競技體育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另外,就反映學校科研情況的論文發(fā)表數量而言,23所學校發(fā)表論文人數平均為0.83人、發(fā)表論文篇數平均0.74篇。而在過去一年中參加過培訓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都派出了教師或教練員員參加了各類培訓交流和再學習。但在參加培訓規(guī)模上,差別較大,最多的學校有33人參加培訓,而有些學校全年竟無一人參加培訓。
學校規(guī)范化建設涉及學校文化課教學、運動訓練、物質器材保障等多個方面。上海市業(yè)余體校在發(fā)展過程中,既取得了諸多重要的成就,為上海市和我國體育事業(yè)做出了很大了貢獻,同時在發(fā)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迫切需要規(guī)范的方面。調查顯示,管理人員認為最需要規(guī)范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學校定位(70.2%)、獎懲制度(68.1%)、學生選材(55.3%);教練員認為最需要規(guī)范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學校定位(60.8%)、辦學目標(49.6%)、學生選材(49.6%)。學校管理人員和教練員對各項需要規(guī)范的方面的具體認知存在一定差異。
調查發(fā)現,當前體校辦學過程中規(guī)范化建設存在一些難點,管理人員認為排在最難以規(guī)范的方面前三位的分別是學生選材、訓練方法、學校定位;教練員認為最難以規(guī)范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學生選材、學校定位、學校場館設施(如圖1所示)。
經卡方檢驗,管理人員和教練員在最難以規(guī)范的各項指標的認同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各項指標均p>0.05)說明管理人員和教練員對于什么是難以規(guī)范的項目,意見基本一致。
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教練員,均認為學校定位、學生選材這兩項是在學校層面上最需要規(guī)范且最難以規(guī)范的指標。
調查發(fā)現,體校的管理管理人員認為學校已經實施了規(guī)范化建設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獎懲制度、訓練計劃文件、教練考勤;教練員認為學校已經實施了規(guī)范化建設的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訓練計劃文件、教練考勤、學生選材。
體校管理人員認為學校已經實施了規(guī)范化建設的方面排在后三位的是:教練語言、教練從教理念、文化課教學;教練員認為學校已經實施了規(guī)范化建設的方面排在后三位的是:教練語言、教練從教理念、后勤保障。說明這些方面在規(guī)范化建設方面還有待于改進。
齊備完善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文件既是學校規(guī)范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學校規(guī)范化建設過程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調查發(fā)現,當前上海市業(yè)余體校在規(guī)章制度文件規(guī)范化建設方面,訓練計劃文件、獎懲制度、人才輸送等方面的文件較為齊全,而教練語言、教練從教理念、教練與家長的溝通等放方面的文件規(guī)范化建設還存在著較嚴重的滯后現象(見表4)。
總而言之,通過對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辦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結論:
第一,在辦學基本條件方面:硬件上,教學行政用房中的多媒體教室較少、面積較小,圖書館、閱覽室面積較小,藏書量、刊物種類較少;多數訓練場館為非校產權;研及康復儀器設備少。不同學校之間硬件上的差距較大。
軟件上,人員構成中正副校長大部分為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的極少;教練、教師專職的較多而兼職、臨聘的較少,科研人員較少,教練、教師及科研人員的學歷多為本科,研究生很少,職稱多為中級教練或講師,高級職稱較少;學生中運動健將及一級運動員較少,上海籍學生較多;學校中的教育、科研管理機構不健全,訓練、后勤管理機構比較健全;有關教練員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比較健全,有關學生的規(guī)章制度(退學、訓練監(jiān)控、參賽流程)不太健全;辦學經費主要由政府撥款,主要用于教職工工資及教學、訓練;設置學校數最多的項目是短跑(14所),最少的是鐵人與花樣游泳(各1所);各校設置的項目數平均為7.96個,設置項目最多的18項,最少的1項。不同學校之間軟件上的差距較大。
表4 校管理人員對學校制度文件規(guī)范化建設方面的認識Tab le Ⅳ Awareness of the School M anagers toward the Standard ized Construction of School System and Docum en ts
績效上,考核合格率、輸送率較低;參訓人數較少;發(fā)表論文的人數、篇數很少。不同學校之間辦學績效上的差距較大。
第二,在學校層面的規(guī)范化建設方面:認知上,管理人員認為最需要規(guī)范的主要是學校定位、獎懲制度、學生選材,教練員認為最需要規(guī)范的主要是學校定位、辦學目標、學生選材;管理人員與教練員在訓練計劃文件、教練考績、獎懲制度、教練考勤、教練進修、學生考勤6項指標是否最需要規(guī)范的意見不同,管理人員肯定的百分比明顯高于教練員;管理人員認為最難以規(guī)范的主要是學生選材、訓練方法、學校定位,管理人員認為學校定位、學生選材需要規(guī)范的強度與難以規(guī)范的強度都較大,教練員認為最難以規(guī)范的主要是學生選材、學校定位、學校場館設施;管理人員和教練員對于什么是難以規(guī)范的項目,意見基本一致。
管理人員對評價理念的看法整體上是正面的,僅有缺計劃文件不能評優(yōu)一項肯否相當,教練員對評價理念的看法整體上是正面的,僅有缺計劃文件不能評優(yōu)一項肯否相當;管理人員與教練員對獎懲偏差責任在領導、審查計劃文件和看課規(guī)范兩項評價理念的意見不同,對于獎懲偏差責任在領導的評價理念,管理人員否定的百分比明顯高于教練員,對于審查計劃文件和看課規(guī)范的評價理念,教練員否定的百分比明顯高于管理人員。
行為上,管理人員認為學校已經實施了規(guī)范化建設的主要是獎懲制度、訓練計劃文件、教練考勤,教練員認為學校已經實施了規(guī)范化建設的主要是訓練計劃文件、教練考勤、學生選材;管理人員認為學校實施規(guī)范化后,已經有明顯改進的主要是獎懲制度、訓練計劃文件、教練考績,教練員認為學校實施規(guī)范化后,已經有明顯改進的主要是訓練計劃文件、獎懲制度、教練考勤;管理人員認為學校有規(guī)范化建設文件的方面主要是訓練計劃文件、獎懲制度、人才輸送。
上述詳細的現狀調查與分析為研制業(yè)余體校評估標準,制定評估方案提供了實證材料,對評估標準具體指標的選取和確定具有重要意義。正由于缺乏統(tǒng)一的辦學規(guī)范化指導文件,各業(yè)余體校在辦學定位、辦學指導思想、學校教學訓練軟硬件建設、教師教練員績效管理等方面努力探索,各自為戰(zhàn)。雖然投入、付出很大,但并沒有獲得最大化的辦學效益。因此,研制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標準,制訂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方案已經成為迫切需要。
縱觀國內外的教育實踐發(fā)展,對學校的辦學狀況進行必要的評估不僅能夠顯著的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還能夠促進學校上級行政管理部門的有效監(jiān)管和指導。具體而言,通過評估,能夠在以下幾個方面促進業(yè)余體校的辦學水平的提高:
第一,有利于業(yè)余體校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革環(huán)境下,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和質量觀,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第二,通過評估所收集的信息,能為業(yè)余體校今后的發(fā)展決策提供依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使學校的教育決策具有照顧全局、適合市情、校情,經濟高效等特點。因此,評估還能提高業(yè)余體校發(fā)展決策的認可水平。
第三,評估能加強和改善業(yè)余體校的教育管理,實現學校發(fā)展的整體優(yōu)化。由于評估活動貫穿于由計劃、實施、檢查、總結等職能活動構成的有序管理過程的始終,可以準確及時地為業(yè)余體校的管理者提供管理的反饋信息,及時調節(jié)、完善和改進管理過程,不斷提高管理的質量。
第四,評估能提高業(yè)余體校的辦學效益,促進學校的文化課教學質量和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大面積地向上級學校和運動隊輸送優(yōu)秀人才,從整體上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聲譽。
第五,評估能使社會對業(yè)余體校的發(fā)展給予更多的關注,為業(yè)余體校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評估能推動學校辦學條件,尤其是場館設施、教學用房、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績效管理等方面的改進,即可以促使業(yè)余體校“苦練內功”,堅決地走內涵發(fā)展之路,立足市情、校情,培育和建設自己的優(yōu)勢訓練項目,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
評估工作在本質上是一個信息收集、處理、反饋、調整、控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出現偏差,否則,所收集的信息就不能真實地反映業(yè)余體校的辦學實際,而此后的信息處理、反饋就會進一步的失真,導致以此作出的調整、控制決策出現失誤。因此,作為評估工作重要依據之一的評估標準,在指標設計、權重設置、操作安排等方面,必須具有較強的科學性。
評估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對業(yè)余體?,F有辦學、管理狀況的整體了解和把握,為學校的長遠發(fā)展提供決策依據。評估標準的引導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體現已有辦學水平較高學校的經驗和做法,將其經驗以標準的形式進行推廣,引導其它學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進行吸收、創(chuàng)新;二是著眼于業(yè)余體校未來的發(fā)展,在部分指標設置上適當超前,具有適當的前瞻性,引導學校按照標準的要求對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教學訓練、場館建設、師資培訓等方面進行整改、建設。
在制定評估標準時,堅持全面性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評估標準具有一定的普適性。當確定首批參加評估的學校,但評估標準應具有較大的適用性。全面性原則的第二層含義是評估標準應該涵蓋業(yè)余體校的整體辦學狀況。不僅檢查學校的運動訓練情況,還評估學校的文化課教學,教書育人情況;不僅反映學校的運動訓練的場館器材、儀器設備等硬件條件情況,還了解學校的日常管理、師資隊伍等軟件條件情況。
評估標準是為評估實踐服務的,應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反映在標準文本中,即要求指標的設置、分級、內涵的表述等方面應該盡可能的具體,既要避免模棱兩可、含糊不清,便于評估人員的解讀、理解、實施;又要避免虛化抽象,能夠給接受評估的學校準確具體的信息,充分發(fā)揮評估標準的信息前置的引導作用。
評估本質上是一種診斷性評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絕對性評價,其結果應該能在同類學校當中進行比對,而進行比較的最直觀、最簡易的對象就是定量的數值。因此,評估標準應具有定量化特征,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標準指標設置上,能夠直接用數據反映的辦學情況,就直接采用最原始數據進行單項評價;二是對各指標進行權重賦值,將整體的辦學情況轉化成直觀的得分。
從相關書籍文獻及報章雜志的報到來看,對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進行評估,尚屬首創(chuàng)。再加上上海市當前的業(yè)余訓練主體多元,業(yè)余體校體制多樣,辦學模式不一。因此,在缺乏經驗借鑒及評估對象紛繁復雜的多重困難下,科學的選取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的評估指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為盡可能提高評估指標設置的信度和效度,滿足評估標準制定的各項原則要求,課題組通過抽樣調查、文獻研究、專家咨詢(包括從事學校教育、體育訓練研究的學者、教育、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以及部分業(yè)余體校的管理干部、教師、教練員)等手段,進行了反復的篩選和論證,最終缺了評估標準文本中的各項指標。
就以往實踐經驗而言,一項規(guī)定、標準、決策的科學性,是建立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之上的。因此,為保證此次評估標準制定的科學性,特對上海市(區(qū))縣的25所業(yè)余體校進行了問卷調查。
所調查的這25所學校,既有業(yè)余青少年體校,場館辦的運動隊,也有傳統(tǒng)體育項目學校的體育班等多種業(yè)余體育訓練形式,包括了不同的辦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評估標準具有較強普適性的要求。通過對這些學校的調查,了解了當前這些學校規(guī)范化建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希望在今后辦學過程中能夠采取措施進一步加以規(guī)范的方方面面。從這些學校采集的數據及分析,是制定評估標準的重要依據之一。
如前所述,目前還沒有專門以業(yè)余體校為對象的評估標準,對于業(yè)余體校的規(guī)范化建設,也處在不斷探索和完善之中。但這并不意味著,業(yè)余體校的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文本資料和評估實踐。經過檢索,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有關教育評估、學校評估、訓練評價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在選取上海市業(yè)余體校評估標準指標時,著重參考借鑒了1999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發(fā)布的《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2 0 0 1年國家體育總局發(fā)布的《中等體育運動學校設置標準[試行]》、教育部2 0 0 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教育部2005年頒布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yè)學校評估指標體系》以及各區(qū)縣、體校制定的考核獎懲規(guī)定等文件。其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是國家隊高等學校進行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的重要依據,在全國范圍內經過了評估實踐的檢驗,具有較高的權威性。雖然它的評估對象是普通高等學校,和業(yè)余體校完全不同,但作為教育領域內的評估標準,其指標選取、層次劃分等,對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標準在框架結構、組織形式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在前期,組織了學校領導(包括部分教師、教練員)的座談和訪問,并對并對教育局、體育局的部分主要領導進行了咨詢。在后期,制定專門制訂了《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標準專家意見咨詢表》,邀請了上海市有關高校的體育專家、教育專家、體育局和教育局的有關主管領導對評估標準的指標設置、權重安排等進行了把關,收集了專家、領導的修改意見,并依據這些修改意見對評估標準進行了修改調整。
綜合運用上述3種方法,課題組經過頭腦風暴論證,最終確定了辦學方向與改革創(chuàng)新、基礎配置與規(guī)范運作、隊伍建設與工作實績、附加項4個一級評估指標,以及學校定位的規(guī)范、校園教學設施規(guī)范等15個二級評估指標的指標樹(見圖2)。
由于在調查中,各業(yè)余體校普遍反映需要加強對教練員的規(guī)范化績效管理,因此,特針對教練員制訂了引導性評價指標體系,作為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補充,供各學校加強對教練員進行績效管理參考使用。
評估指標是評估的重要基礎和依據,決定了評估信息的廣度。如前所述,對上海市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進行評估,應堅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原則,這就涉及到一個信息轉化、處理的問題。對評估指標進行權重賦值,是建立從信息收集到對信息進行定量化分析、處理重要橋梁的重要步驟,決定了評估信息使用的深度。評估指標的賦值,體現著評估主體的評估價值取向,其精確度和科學性會對評估結果產生重大而直接影響。
在各類綜合性評價中,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有多種方法,一般可以劃分為定量計算和定性賦值兩大類。定量法主要有熵值法、灰色關聯度法、人工神經網絡定權法、因子分析法、回歸分析法和路徑分析法等,定性法有特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聚類法和比重法等。定量計算法對調查樣本數據有較高要求,而本課題所設計的評價指標不僅有客觀計量指標,還有主觀判斷指標。且前期調查所收集數據不足以支撐對評估指標進行定量分析計算。因此,在參考其它權重系數確定方法的基礎上,專門制定了《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標準專家意見咨詢表》,采用專家咨詢法,確立了評估指標的權重賦值。
綜合分析專家意見,最終確立各級指標的分數比重(見表5)。
就各指標權重賦值而言,體現了對于工作實績的重視,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評估標準的操作性和引導性,體現了評估標準的剛性和彈性的結合。通過調查和座談發(fā)現,在上海,一些學校由于各種原因,校園設施、場地設備等硬件條件的改善和擴充受到了極大的局限,但這些學校卻揚長避短,在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方面,向上級運動隊、學校輸送了大量人才;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因此,在當前階段,在規(guī)范化建設中,突出業(yè)余體校的辦學績效,有利于調動各學校的辦學積極性,充分發(fā)掘學校辦學潛力,即使是辦學硬件條件一般,也能夠在評估中獲得較較高的評價。
表5 標準指標權重Tab le Ⅴ W eight of the Standard Ind icators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指標權重雖然是綜合所有接受調查專家、領導咨詢建議的結果,但在后前的再次咨詢過程中,也有個別專家、領導對評估標準指標權重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些意見主要集中在學校辦學指導思想權重是否可以進一步增大、對于教練員的科研素養(yǎng)要求是否過高、人才培養(yǎng)數量和質量的關系導向上,孰重孰輕、不同運動項目之間是否應該存在權重上的差異等問題上。對于專家、領導的這些意見,課題組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研究,雖然最終的權重賦值并沒有完全采納每一位專家和領導的建議(也不可能做到),但這些建議對確定評估標準指標權重發(fā)揮了重要的啟示、參考作用,并對今后評估標準的修改和完善有著重要意義。
評估指標體系的選取及各指標的權重的信度、科學性、可操作性如何,是否達到設計標準,滿足各項基本原則要求,必須通過評估實踐加以檢驗。因此,為進一步完善評估標準,特在浦東、楊浦、徐匯、盧灣4個區(qū)各選取了一所青少年體校對評估標準體系及權重設置,以各校自評的方式進行了診斷性預評估。
就總分而言,4校得分均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評估標準的引導性原則,當然,也不排除各校在自評過程中,對部分指標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指標自查把關不嚴的情況導致最后得分較高。依據傳統(tǒng)等級劃分標準,一校達到優(yōu)秀等級,一校達到良好等級,兩校達到合格標準。結合四校辦學實際,可以看出,評估標準指標體系及權重設置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從4校得分具體情況看,各校在這隊伍建設和辦學實績這一指標上平均分僅34.3分,而在其余三大項指標上得分情況較好,這表明評估標準較好地反映了當前各校的辦學實際,眾所周知,學校隊伍建設和辦學實績的提高與改善絕非一日之功,是一個長期積累,逐步改善的過程。而在辦學方向與創(chuàng)新方面,各校的得分均較高。對比現狀調查數據,可以發(fā)現這4所學校的辦學現狀得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制定的評估標準指標體系和權重設置基本能夠反映不同學校辦學水平的差異。從調查實施來看,評估標準的各指標表述清楚、簡潔,能向被評估學校傳遞正確積極的辦學導向信息,對學校今后的發(fā)展能夠發(fā)揮導向引導作用。但這次診斷性預評估也反映出評估標準在以自評方式使用的時候,容易受到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部分指標得分情況不能完全真實的反映學校規(guī)范辦學的真實可靠的實際情況。這說明在技術層面,評估標準指標體系和權重設置還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和提高。當然,通過設計合理的評估方式和流程,在評估的實施過程中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為因素對評估信息的干擾,提高評估的可靠性。因此,這次診斷性預評估也反映出,科學可靠的評估標準依據文本只是獲得良好評估效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要獲得理想的評估效果,對評估實施過程進行科學的設計安排必不可少。
就評估主體的層次而言,對一所學校的評估通常有4個層次,一是內部評價,也稱學校自評,即學校參照評估標準,按照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評估精神,在校內組織學校教職員工對學校辦學各項工作所開展的自我檢查、自我評價。二是區(qū)縣級主管教育、體育主管機構展開的評估。三是市級教育、體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評估。四是由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評價。對上海市業(yè)余體校辦學規(guī)范的評價,可以采取三級評價模式。先由學校自檢、自評,然后由各區(qū)縣自行組織評估,最后由市級主管部門組織統(tǒng)一評估。
就評估的時間進度控制而言,可以講評估分為4個階段,一是預評估階段。在這個階段,向所有評估對象公布評估方案,給予被評估學校一定的準備時間,引導學校按照評估方案的要求展開自檢、自評、整改,以迎接正式的評估。第二階段為正式評估階段,按照預先制定的評估方案,展開評估工作。第三階段,信息反饋,指導整改階段。在此階段,將評估結果反饋給學校,督促學校采取措施對在評估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加以解決。第四個階段是復查階段,針對在第三階段的整改情況,展開檢查,繼續(xù)給予指導性建議,并公布最終的評估結果。
就評估信息的收集方式而言,對上海市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辦學的評估可以劃分為兩種方式。一是申報評估,即通知學校按照評估方案提交各項評估文件和資料(包括多媒體資料),對學校辦學狀況進行遠程評估。二是進?,F場評估,組織評估團(小組)深入到學校辦學現場進行觀摩、檢查,收集各項評估信息。由于申報評估和現場評估各有其優(yōu)劣,建議對上海市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辦學的評估可以綜合采用兩個評估方式。
評估細則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評估標準作出的操作性解釋和補充說明,對評估工作的實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確定了評估標準指標及指標權重的基礎上,制定了評估標準細則。對各項指標的內涵作出進一步的具體說明,并明確了計分依據和分數計算辦法。
在評估結果的形成過程中,建議采逐校逐項評議的辦法。即收集完某一業(yè)余體校的信息后,組織評估團(小組)就該校的各項辦學評估指標分別進行評議,給出評估結論,然后將各項指標的評估結論進行匯總成文,形成最終的評估結論。建議主管部門指定的地方或獨立的第三方地點舉行評估團(組)的評估工作會議。工作會議應設有記錄,要詳細記錄評估會議的進程及各項結論。
在評估團(小組)評估工作會議后,可以將初步成文的原始評估結論報告信息以文本的形式反饋給被評學校,對被評學校進行意見征詢。被評學校對于評估結論的意見,原則上只能作為最終評估結論的參考,不能據此對評估結論進行更改。
對于業(yè)余體校的評估這一首創(chuàng)性工作,其挑戰(zhàn)性是相當大的。在掌握和分析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辦學現狀的基礎上,對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的評估標準指標、評估的實施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專題探討研究,并據此制訂了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方案,為開展對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規(guī)范化建設評估實踐提供參考。雖然圍繞這一評估方案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分析與論證工作,但畢竟既沒有先例可供借鑒,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在以后的評估實踐過程不斷的加以完善。并且,在評估實踐實施過程中不僅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和組織工作,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諸如獎懲機制、評估常態(tài)化運行機制等配套措施的制訂及完善工作。隨著評估實踐的深入,各項配套措施的完善,上海市業(yè)余體校辦學評估工作科學化水平必將不斷提高。今后,上海市區(qū)(縣)業(yè)余體校辦學各項工作將會更加規(guī)范,辦學效益將會顯著提升,對上海市的教育、體育事業(yè)的貢獻將會日益增大。
[1]董官清等.自由教育理念與職業(yè)體育價值觀的互動與融合——美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文化基因[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3)
[2]馬志和等中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制的比較研究[J].上海體育科研,2003(2)
[3]雷金火等.論我國體教結合的未來發(fā)展取向——兼對上海市體教結合的調查分析[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6)
[4]吳貽剛,等.論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指導思想及原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 02(5)
[5]許龍.“體教結合”是培養(yǎng)體育后備人才的新途徑[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6)
[6]郁靜,等.韓國、日本、中國足球職業(yè)化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12)
[7]潘前,中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制初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 0 0 3(7)
[8]劉慶山,周洪珍,吳燕波.廣東等六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的比較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2):13-16
[9]馬志和,徐宏偉,劉卓.論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制創(chuàng)新[J].體育科學,2004,24 (2):56-59
[10]楊再淮,俞繼英.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資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27(1):1-4
[11]鐘秉樞,梁棟,于立賢.社會轉型期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及其可持續(xù)發(fā)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0
[12]張紅松.中美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比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6):36-38
[13]彭貽海.試論我國夏季奧運項目的市場資源[J].體育文化導刊,2003,(12):12-14
[14]戴健,馬志和,張林.影響江、浙、滬地區(qū)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因素[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1):7-10
[15]郭經宙,倪湘宏,張志華.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2):18-20
[16]李紅艷,黃衫球.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53(1):21-23
[17]俞繼英,沈建華,楊再淮.21 世紀我國競技體育人才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28(1):1-6
[18]劉曉峰.加快體育人才資源開發(fā)推動我省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0(1):1-6
[19]簡捷,樊晨光.從數字看俄羅斯體育[N].中國體育報, 2002210225(5)
[20]葉楊.普京決心大力支持俄少年體校的改革工作[DB].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國外體育管理數據庫,國外體育動態(tài), 2000(11)
(責任編輯:陳建萍)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District (County) Amateur Sports Schools
SHEN Jian-hua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the status quo of Shanghai district (county) amateur sports schools, the paper makes a specific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evaluation implement in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the amateur sports schools. It provides an evaluation program for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district (county) amateur sports schools.
Shanghai; amateur sports school;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book=5,ebook=34
G80-05
A
1006-1207(2010)02-0055-08
2010-02-12
2009年度上海市體育局體育社會科學、決策咨詢項目(TYSKYJ2009073)
沈建華,女,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上海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上海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