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華,羅建祥,劉連紅,岳 楓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yī)院檢驗科,廣東廣州 510507)
尿微量白蛋白與原發(fā)性高血壓及冠心病關系的研究
馬艷華,羅建祥,劉連紅,岳 楓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yī)院檢驗科,廣東廣州 510507)
隨著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進展,其腎臟及心血管系統(tǒng)并發(fā)癥,冠心病的發(fā)生率明顯上升。尿微量白蛋白(MAU)是血管內皮損傷的敏感指標,它的早期檢出,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旨在探討尿微量白蛋白與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的關系及臨床意義。
1.1 研究對象 來自2008-2010年我院門診診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 156例,其中男85例,女71例,年齡52±10歲,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原發(fā)性腎臟疾患、惡性腫瘤等其他嚴重疾病;冠心病患者132例,其中男 72例,女 60例,年齡 53±9歲,排除原發(fā)性腎臟疾患,糖尿病,妊娠及其他嚴重疾病。對照組為本院健康體檢者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45±11歲。
1.2 方法 采用免疫熒光法檢測尿微量白蛋白(i-CHROMATMMAU公司試劑盒)。取尿液 10 μ l,加入到裝有熒光標記抗白蛋白抗體檢測緩沖液管中,充分混勻,吸取75 μ l的樣品混合液,并將其加入到檢測板的加樣孔中,檢測板在室溫下放置12 min,將檢測板插入到i-CHROMATMReader全定量免疫熒光檢測儀中,讀取數(shù)據(jù)。MAU>30 mg/L為陽性。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多組資料之間比較用方差分析,兩組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
不同組別尿微量血蛋白含量及其陽性率的檢測結果見表1。原發(fā)性高血壓組、冠心病組分別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01)。
表1 不同組別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與陽性率的比較
原發(fā)性高血壓MAU陽性組87例,平均尿微量白蛋白86.5±56.6 mg/L;原發(fā)性高血壓MAU陰性組69例,平均尿微量白蛋白15.6±13.9 mg/L,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MAU陽性組與陰性組收縮壓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MAU陽性組與MAU陰性組比較
尿微量白蛋白(MAU)是指尿中白蛋白排泄率超過正常值范圍,但不能用常規(guī)的方法檢測出這種微量的變化。為了使這一檢測指標標準化,國際上采用白蛋白分泌率表示尿中白蛋白的排出量。健康人MAU在<20mg-30 mg/24 h的范圍內,而在病理情況下,任何能夠引起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病變,均可導致白蛋白的排出。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學者就已經提出MAU陽性是血管廣泛損傷的標志[1]。在高血壓病及冠心病患者中由于腎小球高壓、濾過屏障障礙、毛細血管硬化、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腎小球基底膜異常、細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質等機制,均可使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加[2]。近年來,隨著對高血壓及冠心病的臨床及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MAU含量在高血壓亞臨床靶器官損害及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關注。研究表明MAU含量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密切相關。本研究中,15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中有87例存在微量白蛋白尿,陽性率占55.8%,平均尿微量白蛋白75.2±36.4 mg/L,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01,升高患者不僅預示著早期腎損傷,同時也預示著全身血管內皮受損。因此,MAU含量的檢測,可早期發(fā)現(xiàn)并積極干預和治療,從而延緩病情進展,減少心血管疾病并發(fā)癥及相關病死率。本組結果還顯示,原發(fā)性高血壓MAU陽性組與MAU陰性組收縮壓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這與國外的臨床研究,結果相似[3]。這也提示我們,對于高血壓患者,及時、滿意地控制患者收縮壓可能對減少尿微量白蛋白的發(fā)生有一定作用。
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4],其在冠心病診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65.4±31.2 mg/L,較對照組明顯增高,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和嚴重性的重要預測指標,與文獻報道的尿微量白蛋白是多種人群心血管危險性重要預測因素相一致[5]。因此,冠心病患者篩查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及疾病的預后。
目前,MAU的測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免疫熒光法、ELASA法,免疫透射比濁法等,操作簡便,實驗室易開展,且相對于影像學檢查費用低廉,非常適合于臨床大規(guī)模篩檢糖尿病腎病、原發(fā)性高血壓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使高血壓及冠心病病人及時得到干預治療,阻止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1]DeckertT,Feldt—Rasmussen B,Borch—Johnsenk,et al.Albuminuria refects widespread vascular damage.The Steno hypothesis[J].Diabetologia,1989,32(4):219.
[2]Alan R.Evaluation of measures of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in epidemiologic studies[J].American Joumal of Epidemiology,2004,160(11):1122.
[3]Bakris GL,W eir MR,Shanifar S,et al.Effects of blood pressure level on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results from the RENAAL study[J].Arch Intern Med,2003,163:1555.
[4]Loannis L,Athanasis K,Gevrgios L,et al.Comparison of the extent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and without microalbuminuria[J].Am J Cardiol,2004,94:334.
[5]Johannes FE,Qilong Y.Hertzel CG.Albuminuria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outcomes in people with known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Kidney Int,2004,66:59.
1007-4287(2010)09-1460-02
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