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梅 陳 桓
彩繪亦稱彩畫,是中國古代建筑對木構件油飾彩繪的總稱。包括油活和畫活,前者指單色油飾,后者指彩色裝飾性繪畫[2]。建筑彩繪的起初本意是通過油漆色彩對建筑物起到保護作用,使其木質免遭日曬雨淋而受潮腐壞,以延長建筑物的壽命。后來隨著施工技藝的提升和文化內涵的融入,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象征意義和美學價值的裝飾風格。
蘇式建筑彩繪,簡稱蘇畫或蘇作,起源于江浙一帶的私家住宅與園林之中,采自江南蘇杭一帶民間建筑彩畫的傳統(tǒng)做法。一般用于園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廊、軒、榭等以觀賞為主的建筑上,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門的額枋上。其畫面內容豐富多彩、形式變化自由、色彩絢麗清秀,花鳥魚蟲、自然山水、各式人物一應俱全。具有幽雅流暢、秀麗絢爛、輕松愉快且具有詩情畫意的特點,是我國古建筑彩繪中最豐富、最精彩的一種[3]。
隨著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生活品位也隨之發(fā)展,對地方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保護越來越為人們所認同。我們傳統(tǒng)的蘇式彩繪無論在色彩和造型上都寓意著吉慶祥瑞之意,精美的紋飾和吉祥的圖案共同構建了一個美好的精神家園,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表達,是我們的文化根源。我們必須將其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在尊重、保護的基礎上不斷發(fā)揚創(chuàng)新,使其舊時只有王侯將相、達官貴人才可以使用的尊貴表現飛入平常百姓家,為大眾服務。
由于蘇式彩繪的靈活多變和技術日趨提高,彩繪藝術將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密切的聯(lián)系,與現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文化藝術特征、歷史人文、地理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內容將更加豐富多彩,將不斷反映時代與社會的需求,技術的發(fā)展,個人情感和審美的取向?,F今彩繪中色彩的運用沒有封建等級制度的束縛,不會再有“明貴賤、辨等級”之說,它的發(fā)展必將更符合“以人為本、生態(tài)和諧”的時代主題。
[1] 何振球,嚴 明.常熟文化概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
[2] 張 馳.淺談建筑彩畫的發(fā)展沿革與現狀[J].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學報,2008(7):77-78.
[3] 王澤猛.清代建筑彩畫裝飾藝術探析[J].裝飾,2006(1):109-110.
[4] 武思標,魯小風.淺談建筑的色彩設計[J].山西建筑,2009,35(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