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瑛
(山西省林學會 ,山西 太原 030012)
植物新品種保護是指對植物育種人權利的保護,這種權利是由政府授予植物育種者利用其品種排他的獨占權利。未經育種者的許可,任何人、任何組織都無權利用育種者培育的、已授予品種權的品種從事商業(yè)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植物新品種保護是科技進步與社會發(fā)展的產物,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種形式。
1.1.1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lián)盟(UPOV)
1957年 5月 7日至 11日,第 1次植物新品種保護外交大會在法國召開。此后,經過幾輪專家會議,擬定了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草案。1968年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lián)盟(UPOV)成立,總部設在日內瓦,使世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UPOV的職責主要是協(xié)調和促進成員國之間在行政和技術領域的合作,特別是在制定基本的法律和技術準則、交流信息、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發(fā)揮著重大作用。
1.1.2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是保護育種者權益的重要國際協(xié)定,他通過協(xié)調各成員國之間在植物新品種保護方面的政策、法律和技術,確保各成員國以一整套清晰、明確的原則為基礎,對符合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要求的植物新品種的育種者授予知識產權,承認他們的育種成就,保護其合法權益?!豆s》于 1961年 12月2日在巴黎簽署,并于 1968年 8月 10日生效。
我國于 1999年 4月 23日按 UPOV1978年公約文本加入該聯(lián)盟,成為第 39個成員國,并開始接受國內外植物新品種權的申請,新品種保護工作得到快速發(fā)展。國務院于1997年3月 20日發(fā)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于 1997年 10月開始正式實施,標志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2.1 我國林業(yè)植物新品種保護范圍
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由國家林業(yè)局、農業(yè)部根據(jù)各自的職權范圍確定和發(fā)布。根據(jù)國家林業(yè)局和農業(yè)部在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上的分工,國家林業(yè)局負責林木、竹、木質藤本、木本觀賞植物(包括木本花卉)、果樹(干果部分)及木本油料、飲料、木本藥材等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
1.2.2 林業(yè)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
國家林業(yè)局分別于 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發(fā)布了4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名錄,共有 78個植物種或屬被列入保護名錄。凡在保護名錄范圍內培育的植物新品種,均可按《條例》規(guī)定向審批機關申請新品種權。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09年12月底,國家林業(yè)局受理植物品種權申請365件,授權 231件,授權件占總申請量的 63.29%;視為撤回16件,提前終止28件。新品種權年度申請量呈現(xiàn)迅速上升的趨勢,這說明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正逐步趨于成熟和完善。
1.2.3 我國植物新品種權的保護期限
自授權之日起,藤本植物、林木、果樹和觀賞樹木的保護期限為 20 a,其他植物為15 a。
山西省位于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區(qū),四季分明,雨熱適中,適宜多種植物生長,物種資源十分豐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山西省林木良種選、引、育、變、繁工作得到了迅速發(fā)展,涉及的樹種主要有油松、落葉松、側柏、刺槐、榆樹、楊樹、泡桐、核桃、棗、沙棘、仁用杏等。通過幾十年的科研攻關,很多樹種已能提供用于不同生產水平的良種,如:可提供優(yōu)良種源并能滿足省內造林需求的樹種油松;在鄉(xiāng)土樹種青楊中選育出了五臺青楊和牛尾青楊;從柳樹中選育出了優(yōu)良的窄冠類型樟河柳;通過雜交選育出了速生良種中金楊;毛白楊選種進行了省內優(yōu)良自然類型、優(yōu)樹的選擇;干果經濟林核桃、紅棗、板栗的優(yōu)良品種選育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核桃通過決選、區(qū)試等推出山西省自選的晉龍 1號、晉龍 2號、晉薄1號、晉薄2號、晉香等新品種,紅棗通過決選推出自選的金瓶棗 1號、金瓶棗 3號、晉駿 1號、矮化梨棗、大果梨棗、酥脆棗 1號等新品種;沙棘通過調查選擇了優(yōu)良的自然類型和優(yōu)樹,并建立了良種沙棘種植園等等??傊?我省通過人工雜交和天然選優(yōu),培育出了許多優(yōu)質、豐產、抗性強的優(yōu)良品種。此外,木本花卉、木本觀賞植物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工作也逐漸得到重視,在引進國外品種的同時,加強了自選、自育優(yōu)良品種的力度。
2.2.1 新品種的品種權申請
截至目前,山西省僅申請“金昌 1號棗”1項,申請日期為2005年2月,申請單位為山西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授權日期是 2007年1月。
2.2.2 新品種保護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山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成立于 2000年12月,據(jù)統(tǒng)計,自委員會成立以來,我省通過省級審定和認定的林木良種 98個,其中審定 58個,認定40個。新品種僅申請授權 1項,在全國處于落后位置。這表明:山西省每年審定和認定的良種并不少,但申請新品種保護的卻很少。由此可見我省植物新品種保護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
1)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的認識不足、意識不強。由于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實施時間不長,一些單位對《條例》的主要內容沒有系統(tǒng)認真的學習和研究,對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不熟悉,對新品種保護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存有疑慮。不少企事業(yè)和科研單位受現(xiàn)有成果評價體系的引導,從事育種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高,但對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沒有把他作為推動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及商品化林業(yè)生產的核心手段和決策內容。
2)申請單位范圍窄,申請量少,品種單一。截至目前,山西省林業(yè)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申請量很少,且申請范圍狹窄,僅限于科研單位。今后,我們需要加大宣傳,擴大育種主體,讓相關的企業(yè)、教學單位和個人參加到隊伍中來,提高申請量,擴大申請范圍,更好地保護育種者的合法權益。
3)缺乏植物新品種保護的有效激勵機制。由于山西省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比較落后,許多人對他的優(yōu)點不是很了解,為了激勵育種人積極地申請植物新品種保護,應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勵機制。如:吉林省農科院設立了 50×104元植物新品種保護專項資金用于第 1批品種權的申請,還從保護品種的銷售利潤中拿出 25% 歸育種組所得,極大地促進了該省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我省也可以向吉林省農科院學習,依據(jù)實際情況來制定優(yōu)惠政策或設立專項資金來扶持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植物育種人大部分屬于科研單位,即便在新品種保護費用調整之后,申請 1個品種保護仍需幾萬元,科研經費緊張,課題組根本沒有足夠的經費來進行申請工作。
為了提高全社會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應加強其宣傳力度,使各級政府與有關部門領導、林業(yè)科研單位、教學單位及企業(yè)充分認識到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育種創(chuàng)新、公平競爭和實現(xiàn)林業(yè)技術跨越式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林木育種周期長、投資大,且新品種的可控性差,容易被繁殖擴散,使育種人失去對新品種的控制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會導致育種人缺乏培育新品種的積極性。針對我省科研人員經費困難的情況,可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引導和鼓勵育種者及時申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防止無形資產的流失。對于國家及省內有些針對新品種選育的研究課題,應該列出專項經費用于申請保護植物新品種權。除此之外,還須制定出臺有效的激勵機制和配套政策,使育種者獲得一部分收益,這樣不僅可以收回自己已經投入的育種資本,還可以將這部分資本再行投入到更新的植物品種培育工作中。由此往復,可以使山西省植物新品種的培育機制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
[1]唐 浩,唐之濱,李軍民.國外植物新品種保護經驗對我國的啟示[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2]王汝鋒,崔野韓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發(fā)展趨勢[J].山西大學學報,2006(3):46-53.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
[4]張成亮,李銘豐 ,龍江雨,等 .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新品種保護的狀況及發(fā)展對策 [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09(4):148-149.
[5]張建華,王建軍 ,米艷華,等 .云南植物新品種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 [J].西南農業(yè)學報,2004(17):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