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 宏
山東電力研究院 濟南 250002
21世紀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人才將是制約和推動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決定因素。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會計電算化人才,不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的會計人員、理財人員必然不適應未來的財會工作而被淘汰。因此,培養(yǎng)合格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是當前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根本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計算機會計教學必須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都進行必要的改革。
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目標是含糊不清的。大部分院校是把會計、審計、理財學等財經專業(yè)的會計電算化僅僅作為一門專業(yè)課設置,即便如此,該課程的目標也不明確和統一。是要求學生掌握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fā)?還是單純掌握會計軟件的使用?抑或與其他專業(yè)課聯系起來對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專業(yè)課中的某些問題能夠用計算機工具解決等等都有待確定。
1.2.1 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基礎不明確
計算機會計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其課程的設置應該是建立在一定的會計學、計算機基礎學、系統開發(fā)理論、軟件工程學等學科基礎之上。而目前我們的教學中計算機會計課程設置的時間和條件考慮不夠,比如根本沒有信息系統開發(fā)理論的前期課,就直接講會計電算化的開發(fā);學生對軟件工程一無所知就設計系統等等,必然影響教學效果。
1.2.2 課程設置上與其他專業(yè)課相脫節(jié)
對于非計算機方向的學生來說,由于受各方面條件(比如:師資、教學條件、時間等)的限制,在電算化課程的設置上,現在普遍采用一、二年級學基礎,三、四年級學計算機會計的課程體系?;A一般包括WINDOWS操作系統、某種數據庫管理系統。這樣安排的結果使計算機會計與會計割裂開來并完全脫離于會計,學生難以把它作為專業(yè)課來對待,而計算機會計畢竟是基于計算機環(huán)境下的會計,這樣做顯然也是不合理的。
1.3.1 教材千篇一律且內容滯后
計算機會計的教學內容不同于其他的會計專業(yè)課,它應該包括兩部分,一是教材,一是教學使用的軟件。很多高校的計算機會計教材在內容上并沒有考慮會計、理財等專業(yè)特點,而是千篇一律,在一門課里融入系統開發(fā)、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計算機基礎、會計等如此之多的學科知識,又缺乏前期課程做基礎,對于教學來說,講授和接受起來可想而知。同時,教學目標的模糊導致了會計教學內容深淺程度不統一,直接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開展。
1.3.2 教學與實踐相互脫離
計算機會計的實踐性很強,它必須與實踐相結合,而不能脫離開實踐,不進行實踐的計算機會計教學等于紙上談兵。計算機會計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是結合授課內容進行上機實習,一是參與某實際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fā)和使用。目前,我們學生的計算機會計實踐還只停留在隨堂上機,而且由于某方面條件的限制,這一點做得也還不夠。
1.3.3 教學軟件的缺乏
計算機會計教學軟件與會計工作使用的軟件也應該有一定的區(qū)別。此類軟件應該既具有社會應用的普遍性,也要有設計思想的超前性。而實際上現在專門針對教學設計的軟件很少,教學使用的軟件絕大多數是各財務軟件公司商品軟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軟件的功能、性能存在欠缺,對處理數據的時間要求等存在著一定的限制。
計算機會計的教學要求教師既要掌握會計知識,還要具有計算機技術、信息系統理論等多學科知識,這就要求從事計算機會計教學的教師要接受過會計和計算機兩個方面的教育。同時,由于計算機技術發(fā)展很快,即便是具有雙學科知識的人,也存在著知識老化,需要經常進行知識更新問題。師資的水平必然限制計算機會計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教學目標一般要受教育觀、思維方式、經濟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而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則服從專業(yè)教育目標的需要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并且成為會計專業(yè)的骨干課程,正是專業(yè)教育目標的需要。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應該是:通過較全面地介紹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技術以及應用方法,使受教育者學會如何實現和管理企事業(yè)單位會計電算化,為將來使用和維護會計軟件、用計算機處理財務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打下初步基礎。具體要求:
1)初步掌握一個會計軟件或ERP的相關功能的使用方法,具有獨立完成基本會計核算的能力。
2)懂得如何管理或組織企事業(yè)單位會計電算化工作以及對電子形式會計信息的進一步加工與運用。
3)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與原理,理解主要子系統的基本模型與主要控制。
4)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基礎技術,有能力領導或參與軟件開發(fā)與應用的需求分析。
根據電算化人才的層次性、教育的總體目標和不同的教學對象,大學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①非財經專業(yè)的會計電算化教育。充分考慮學生計算機基礎強和會計基礎弱的特點,強調培養(yǎng)學生開發(fā)、使用系統的能力。
②財經類專業(yè)的電算化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使用電算化系統的能力為主,使學生有能力在電算化環(huán)境下,充分利用計算機工具解決會計、審計、理財等工作中的專業(yè)性問題,如財務分析、編制預算等等。
③計算機會計方向的會計電算化教育。培養(yǎng)除了具有較強的會計專業(yè)能力、電算化系統的使用能力外,更要具有一定的系統軟件維護能力。
2.2.1 為了達到上述分層目標的不同要求,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做到
非財經專業(yè)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計算機專業(yè)的全部課程、會計學基礎、會計軟件包的使用、計算機會計的基礎理論、簡單系統開發(fā)實踐。
財經專業(yè)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財經專業(yè)的全部課程、計算機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系統理論、軟件工程學、會計軟件包的使用、計算機會計的基礎理論、會計信息資源應用。
計算機會計方向課程體系:財經專業(yè)主干課、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軟件基礎、程序設計語言和方法、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系統理論、軟件工程學、會計軟件包的使用、計算機會計的基礎理論、簡單系統開發(fā)實踐。
2.2.2 課程的安排要循序漸進,與專業(yè)課緊密相連
高校的電算化課程的安排中要做到循序漸進,每一學期都應該有一定的電算化的課,本著“先易后難、先基礎后專業(yè)、緊跟專業(yè)課”的原則,安排不同專業(yè)(方向)課程時間。
我們難以直接比較目前國內外 《會計電算化》的開設目標及其教學內容,只能從兩個方面對中美兩國做一些比較。
2.3.1 對會計信息系統理解的差異
美國教科書一般將會計信息系統、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虛擬辦公系統、基于知識的信息系統稱為基于計算機的信息系統,而將營銷信息系統、制造信息系統、財務信息系統、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信息資源信息系統、經理信息系統稱為企業(yè)組織的管理信息系統。強調“AIS是面向數據的,而不是面向信息的,并且數據大部分是歷史數據?!?/p>
渦流發(fā)生器安裝角度直接影響尾渦強度: 角度過小, 產生的渦強度不夠, 改善效果不明顯; 角度過大, 產生的渦將很快破碎, 作用區(qū)域小, 而且對主流的干擾也將增大. 此外, 還應考慮氣流黏性的影響, 尾渦強度隨著距葉片流向距離的增加而減弱, 直至完全消失. 因此, 安裝角度應依據具體需要控制的區(qū)域作相應調整.
我國教科書一般將會計信息系統作為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核心子系統,內容不僅包括財務會計,而且包括管理會計甚至財務管理?!皶嬓畔⑾到y是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核心子系統,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它們分別是財務、購銷存和管理分析。其目的是加工和利用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滿足經營管理的需要?!?/p>
2.3.2 會計信息系統教材的差異
覃杰宏在 《中美會計信息系統教材比較研究》中,從中美兩國各選擇5本AIS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其中有幾個結論值得借鑒。
1)美國教材比我國教材的版面篇幅大。
2)從教材主要內容的篇幅比例來看,美國教材比我國重視信息系統的開發(fā)、控制與審計、專題,而我國則更重視軟件系統尤其是功能結構的介紹,有59%的篇幅用于介紹會計軟件的各種子系統。
3)美國比我國教材更重視生產、物流、人事等子系統,而對各個子系統的介紹,美國教材偏重系統流程、管理決策與內部控制,而我國教材則偏重于系統分析、設計與編程。
對于會計專業(yè)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教育來說:
首先,應從層次教育出發(f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研究、編寫適合的教材。
其次,隨著現代科技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此有關的知識發(fā)生著很快的更新,計算機會計的社會應用也不斷發(fā)生著更新換代。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也應體現這種先進性,把更新的知識介紹給學生,并要求其掌握較為成熟的新知識。
再次,組織教學軟件的研究和開發(fā)。這一點高校自己做可能有困難,可以與會計軟件公司合作共同來搞。如果有學生的適當參與,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還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資源,提高知識水平。
最后,有手工模擬會計實踐教學的院校,還可以安排同樣模擬業(yè)務的電算化會計實踐,使學生在應用實踐中體會電算化的特點,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環(huán)境下會計業(yè)務的變化。
教學軟件應該體現會計理論的基礎性,具有諸如模擬業(yè)務的處理,與模擬業(yè)務的比較、學生上機過程是否正確的自動提醒等普通會計軟件不具備而又非常有用的功能,更好地輔助會計電算化的教學。
電算化的教學方法上應摒棄傳統的“知識靠教師傳授”的教育觀念,改為教師引導和傳授方法,然后由學生自己去構建知識的做法。教師與學生是教學活動中同等重要的角色,教師的作用是主導,即引導學生自覺掌握知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變過去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為教師課堂講授基礎理論和方法并輔以實踐指導,學生上機實踐為主的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作為教學活動重要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的水平。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的優(yōu)勢。有條件的應采用大屏幕投影聯機教學;無條件的也應盡量在機房計算機前而不是教室黑板上講解與計算機有關的內容。
如何培養(yǎng)更多高水平、多層次的電算化會計人才,推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是會計電算化教學永遠都不能停止思考的問題。
[1]楊寶剛等.會計信息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2-46.
[2]楊周南等.會計信息系統[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40-45.
[3]付得一等.會計信息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33-46.
[4]覃杰宏.中美會計信息系統教材比較研究[D].北京:中山大學研究生論文,2003.
[5]林中靜.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