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華 王玉靜
(1.河南財經(jīng)學院成功學院 河南鄭州 451200;2.河南財經(jīng)學院成功學院 河南鄭州 451200)
英漢文化心理與翻譯探析
彭艷華1王玉靜2
(1.河南財經(jīng)學院成功學院 河南鄭州 451200;2.河南財經(jīng)學院成功學院 河南鄭州 451200)
英漢民族在漫長的演變發(fā)展過程中,各自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獨特的文化心理,這些文化心理因素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心理等,這些因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各自民族的情感表達,言語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上的隔閡和語言翻譯上的障礙。本文主要從文化翻譯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探討英漢不同的文化心理及其對語言翻譯的影響和翻譯方法。
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心理;翻譯
英漢民族兩個民族獨特的文化心理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受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影響。這些文化心理因素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心理等,這些因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各自民族的情感表達,言語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產(chǎn)生跨文化交際上的隔閡和語言翻譯上的障礙。本文主要從文化翻譯和跨文化交際的角度,探討英漢不同的文化心理及其對語言翻譯的影響和翻譯方法。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譯者的思維方式是翻譯過程中的一個核心問題。翻譯的本質(zhì)是不同思維形式的轉(zhuǎn)換。思維和語言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思維的方式?jīng)Q定著語言的表達形式;英漢不同的思維方式必然影響著漢語和英語的不同表達形式。
具體來說,東方民族習慣于具體思維,綜合性思維,本題型思維和順向思維,而西方民族見長與抽象思維,分析行思維,客體型思維和逆向性思維,并由此導致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東方民族的思維特點,促使中國人注重整體和諧,強調(diào)“從多歸一”的思維方式;句子結(jié)構(gòu)以動詞為中心,以時間順序為邏輯語序,橫向鋪敘,歸納總結(jié),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結(jié)構(gòu)。西方民族的思維方式則不然:句子結(jié)構(gòu)以主語和謂語為核心,統(tǒng)攝各種短語和從句,由主到次,形成“數(shù)杈形”的句式結(jié)構(gòu)。
因此翻譯時應(yīng)考慮漢英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特點,通過調(diào)整句子結(jié)構(gòu)和句子重心,變換句子視點等方式適應(yīng)不同思維方式的讀者。
1.調(diào)整句子結(jié)構(gòu)。著名翻譯家、散文家孫家晉曾說過,“西文像樹上分出枝椏,中文如銅鈿串在一起?!闭媸且徽Z道破天機。印歐語言是以形合為主的語言,有人稱之為線性的語言,其句法以主謂結(jié)構(gòu)為中軸線;如果有賓語或補語成分,可在主線上延伸;定語及狀語成分則以枝椏的形式構(gòu)成分支線,并通過關(guān)聯(lián)詞與主軸線相接。這種樹狀結(jié)構(gòu)由于主謂結(jié)構(gòu)形成了對“全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提挈性結(jié)構(gòu)主軸”。(劉宓慶,1992)漢語則是以意合為主的語言,F(xiàn)owler把漢語描述成流水型環(huán)性的語言:“猶如海浪向前推進,浪峰浪谷似分似和,彼此相象,又各不相同;隱含著某些規(guī)律,但卻過于復雜,難以分析或表述;這些規(guī)律規(guī)范著波浪與波浪、波浪與大海、詞組與詞組、詞組與語段之間的各種關(guān)系?!保ㄟB淑能,1993:45)漢語句子以主題為統(tǒng)率進行鋪排,“話題——說明”(topic-comment)的結(jié)構(gòu)靈活、形式多樣、組合自由,無主句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分句與分句之間、句與句之間少見邏輯關(guān)系詞或是句子之間的邏輯辯證關(guān)系是隱性的。這種邏輯關(guān)聯(lián)詞的缺失使?jié)h語有更多種可能的理解,因而可以表示更為廣延的邏輯關(guān)系,與此同時也造成了語意模糊。
總之,漢語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間或句子之間的結(jié)合多依靠語義的貫通,少用連接語,一個小句接一個小句,很多地方可斷可連。這就表現(xiàn)為漢語長句中的各個分句之間,句意相連但斷句不嚴。英語重形合,語句各成分的相互結(jié)合常用適當?shù)倪B接詞語或各種語言連接手段,以表示其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就要相應(yīng)調(diào)整句子結(jié)構(gòu)使譯文更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下面就舉例說明:
這當然是實話,并且吹牛也要有相當?shù)挠柧殻谝灰患t臉,你雖從來沒有著過一本半本的書,單不妨咬緊牙根說:“我的著作等身,只可恨被一把野火燒掉了!”
And to be good at bragging,you also ne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raining. You should first of all be thick-skinned. For instance,although you have never authored a single book,you can nevertheless brazenly declare,“I've published a great many books,but unfortunately they've all been destroyed by a big fire!”(張培基,2003:96-99)
譯文根據(jù)原文內(nèi)在的邏輯語義,將七個短句譯為三個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的句子。既完整的表達出原句的含義又更符合西方的表達習慣。再如:
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們也就越高興。不只我們高興,人民高興,國家高興。
We should devel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higher and newer the technologies are,the better,and the more delighted we shall be--and not just we,but the entire people and the state.(包惠南,2004:42)
原文是三個存在遞進關(guān)系的短句。由于語義上內(nèi)在的邏輯聯(lián)系,原文三句并成一句,行文流暢,邏輯嚴密。
2.調(diào)整句子重心。由于漢英民族不同的思維習慣,句子重心在句中的位置和表達形式也不相同,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東西方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進行必要調(diào)整。漢英語句中的一個明顯區(qū)別就是:受“從眾歸一”思維方式影響,漢語傾向于把句子重心放在句子末尾;英語恰好相反,語義重心多放在句子開頭。例如:
噯,噯,這樣的一個海淹不死、山壓不死的人,他活著到底做什么的?
Ai,I wonder if life has any meaning to such a creature,though he is not drowned in the sea,nor buried in the pit.(喬萍,2002:226-227)
原句的句子重心落在句尾,英譯文將語義重心提至句首,以更符合英美人的思維習慣。再如:
只有四嬸,因為后來雇傭的女工,大抵非懶即饞,或者饞而且懶,左右不如意,所以也還提起祥林嫂。
My aunt was the only one who still spoke of Xianglin'Wife. This was because most of the maids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or both,none of them giving satisfaction.
原文與譯文的不同之處在于因果語序的不同。漢語在表示因果關(guān)系時習慣將原因至于句首,而英語卻習慣先提出結(jié)果后說明原因。
3.變換句子視點。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往往導致不同的思維視角傾向。習慣于本體思維的中國人,在描述或記錄事件時,敘述的視點往往落在動作的發(fā)出者,并以動作的發(fā)出者為句子的主語,因此漢語中主動語態(tài)句使用頻繁;而習慣與客體思維的西方人卻常把觀察和敘述的視點放在行為,動作的結(jié)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為句子的主語,因此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的使用相當廣泛。漢譯英時,要根據(jù)語境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主語及謂語動詞的語態(tài)。
世界上每一種文化都有一套完整的辨別是非、指導人們?yōu)槿颂幨碌膬r值標準,這種價值標準給處于這個社會的人們傳達了什么行為是社會所期盼的,什么行為是社會所唾棄的,應(yīng)該愛什么,恨什么;什么是美,是好的;什么是正義的,什么是非正義的……等等觀念。我們把這套系統(tǒng)稱之為價值體系,或價值觀念。”
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這些價值觀念成為他們經(jīng)驗中的重要部分,左右著他們對世界的理解與表達。對于譯者來說,一方面要以讀者主體的身份對新知的信息內(nèi)容結(jié)合大腦中已有的圖示進行意象塑造;同時要在兩種語言、文化、審美等不同模式中進行對比選擇。那么在翻譯的過程中就有可能由于譯者的價值觀的不同,最終導致翻譯出來的譯文與原文意義相差甚遠甚至是截然相反。具體對于英漢兩個民族來說,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個體與集體的觀念不同,個人價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點,而東方民族則更注重集體的觀念。如individualism,其漢語對等語是“個人主義”,與自私自利相連,是貶義詞,但在西方,個人主義不僅在中世紀的人與神權(quán)斗爭中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近代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起著積極的作用。那么在翻譯individualism時,就不能簡單地照字面指稱直譯,而應(yīng)該充分考慮兩個民族的價值觀念的差別。再如: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譯文把“和尚”譯為 boy。因為中國是個佛教盛行的國家,“和尚”是人們熟悉的形象,而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對和尚的形象比較陌生,通過形象的變化,有利于英美讀者的閱讀與理解。
審美心理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言文化方面主要表現(xiàn)為節(jié)奏韻律、詞匯選擇 句型結(jié)構(gòu)、修辭技巧、篇章布局乃至文學作品中人物語言、形象刻畫、心理描述等方面的接受或排斥、認可或否定、愛好或拒絕、欣賞或反對的心理趨向。既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考慮譯入語民族的審美心理差異,適當調(diào)整語句結(jié)構(gòu)已達到較好的審美效果。
總體來說,漢語喜歡重復,喜歡對稱,喜用四子結(jié)構(gòu)而英語崇尚簡潔,這是漢英民族審美心理差異所形成的不同審美標準。因此在漢譯英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重復與四字結(jié)構(gòu)的翻譯。例如:花言巧語譯為fine words;捕風捉影譯為to catch at shadows;水深火熱譯為in deep water。這些成語語義對稱,英譯漢時往往只需譯出其中一組,以避免重復。再如:
此時魯小姐卸了濃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速公孫舉目細看,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By this time Miss la had changed out of her ceremonial dress into an ordinary gown,and then Gongsun looked at her closely,he saw that 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此句把,“真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合譯為一個“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一句話,這樣調(diào)整句子結(jié)構(gòu)更符合英語這種譯入語的習慣。
總之,翻譯作為以雙語的轉(zhuǎn)換為主要內(nèi)容的學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兩國之間文化心理方面的內(nèi)容。因此譯者必須除了應(yīng)具有訓練有素的語言文字駕馭水平外,還應(yīng)了解交際雙方國家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心理等文化心理。只有當譯者充分了解不同民族社會文化心理體現(xiàn)在語篇中的文化內(nèi)涵,正確理解語詞所包含的文化語義,仔細分析隱含在語詞背后的容易引起語義沖突的文化因素,并且采用恰當?shù)姆g方法,在不違背原文語言的表達基礎(chǔ)上再現(xiàn)原文語詞的文化意蘊,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兩種語言的溝通與移植。
[1]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外文出版社,2004.
[2]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89.
[4]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劉宓慶.漢英對比與翻譯[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6]喬萍,瞿淑蓉,宋宏瑋.散文佳作108篇[M].譯林出版社,2002.
[7]王興武.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王欣.縱橫:文化與翻譯之間[M].外文出版社,2008.
[9]張培基.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s,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formed unique cultural psychology respectively, of which the elements include: ways of thinking, values and aesthetical psychology. It is those elements that determine the two nations have different emotional expressions, speech habits and modes of behavior,which in turn hinde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ultural psychology over the transl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kills.
cultural psychology; way of thinking; values; aesthetical psychology;translation
彭艷華(1983-),女,河南新鄉(xiāng)人;王玉靜(1982-),女,河南安陽人,二者皆為河南財經(jīng)學院成功學院外語系助教。
20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