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順,韓 亮,徐永清,蔣慧亮
(1.黑龍江省氣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2.黑龍江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
冬季自動觀測注意的事項
劉傳順1,韓 亮2,徐永清1,蔣慧亮1
(1.黑龍江省氣候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2.黑龍江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30)
目前 ,我國大氣探測自動化系統(tǒng)已建成實施 ,地面監(jiān)測網中的國家基本 (準 )站中的主要觀測項目使用的儀器已由器測手工操作轉為自動站觀測。國內外學者研究表明,在許多導致氣候資料序列非均一的原因中 ,儀器變化是重要因素 ,主要包括儀器校準、儀器更換、氣候環(huán)境改變等。冬季觀測項目主要包括:雪的天氣現象觀測、積雪、雪深和雪壓觀測、地溫表被雪埋時地溫的觀測、降水(雪)量的觀測。針對這些項目的觀測方法[1-2],本文對降雪天氣下自動站及人工站觀測、發(fā)報的注意事項等作一些歸納。
(1)冬季觀測要堅持巡視儀器,應注意濕球紗布是否結冰,可用鉛筆側棱去試,不能用手觸摸。
(2)濕球紗布結冰后,需及時進行溶冰,并根據風速、濕度情況掌握好濕球溶冰時間。
(3)熟知濕球結冰的記錄和濕球溶冰不當的處理方法。
(4)因濕球結冰剪掉紗布后,如未更換紗布,應于每次定時觀測前充分濕潤紗布,勿使紗布干燥。
(5)應經常保持小百葉箱內各儀器的清潔、干燥。
(6)每天20:00觀測干濕球溫度、最高最低溫度,每月1~5日觀測最低溫度表酒精柱,都記入人工站氣簿,并訂正。
(7)發(fā)報時次正點自動站溫度或相對濕度記錄缺測時,立即在正點后10 min內讀取小百葉箱內有關儀器的記錄,作為正式記錄進行編發(fā)報和數據處理。
(1)冬季應特別注意溫度計、濕度計是否停擺、跡線是否中斷,以保持運行良好。
(2)注意溫度計、濕度計感應部分是否附著水珠、冰粒、米雪等固態(tài)降水,如有應立即進行處理。
(3)冬季在巡視觀測場時,要小心用毛刷把百葉箱頂、箱內和箱葉縫中的雪、米雪、冰粒等固態(tài)降水掃除干凈。
(4)雖不再處理自記紙,但不要忘記在20:00觀測時作記號和在08:00發(fā)報后進行更換。
(1)注意放置溫濕度傳感器的百葉箱的清潔。
(2)當大霧已結束,但濕度仍達到100%時,應立即除下溫濕度傳感器的防塵罩,在值班室將防塵罩放一段時間(約 30 min)使之干燥。
(3)將防塵罩放上去時要先適應一段時間。
(1)入冬前,應先稱好雨量器的重量(帶漏斗和不帶漏斗分別稱量)作好標簽。
(2)遇固態(tài)降水時,雨量器應取下漏斗、拿出儲水瓶。(3)保持自動站雨量傳感器的清潔。
(4)遇固體降水時,自動站雨量傳感器應加蓋,其間自動站自記降水作缺測處理。固體降水結束后,應立即將蓋取掉。
(1)冬季蒸發(fā)皿內的水在觀測時仍結冰時改用稱量法,稱量前要先擦凈蒸發(fā)皿外的雪等附著物。
(2)稱量后一般就除去冰塊,再注入20 mm的清水作為原量。
(3)降水時應注意將蒸發(fā)罩取下,若蒸發(fā)皿內的積雪有溢出或被風吹走的可能時,應及時進行補充觀測。并將測得的數值及時記入觀測簿備注欄,并加在該日的“余量”中。
(1)當有霜、雪、霧或其它凍結物時,在日出前作好日照計兩孔的清洗工作,以防損失日照記錄。
(2)冬季往往陰雨綿綿,日照計內往往容易進水。如發(fā)現日照計內有水,應用干凈的軟布擦去。
(1)發(fā)報時次正點地溫記錄缺測時,立即在正點后10 min內讀取人工地溫值,作為正點的正式記錄。
(2)每天14:00對人工站深層地溫進行觀測,記入人工站氣簿,并訂正。
(3)每天20:00對地面溫度(含地面最高、最低)、淺層地溫進行觀測,記入人工站氣簿,并訂正。
(4)巡視時更要注意對各地溫表的檢查,有問題立即處理。
(5)冬春季如估計有可能出現較大冰雹時,應將地面和曲管溫度表用鐵絲網罩罩住,冰雹停止或變小后再及時拿掉網罩。
(1)冬季要特別注意自動站風傳感器和電接風感應部分是否凍結,經常對兩種風儀的風杯轉動速度和風向進行比較,以免記錄發(fā)生錯誤。
(2)入冬前應做好感應部分的防凍準備,以減少風杯凍結的可能。
(3)每天20:00將人工站定時風記錄到人工站氣簿。
(4)發(fā)現自動站風傳感器有故障時,每小時的風記錄都要用人工儀器觀測的風記錄代替。
(1)冬季取暖,嚴禁將火爐接近氣壓室或放在安裝氣壓表的房子里,以免溫度突升產生氣壓測示誤差。
(2)保持氣壓室的干燥、清潔。
(3)發(fā)報時次正點自動站氣壓記錄缺測時,立即在正點后10 min內讀取氣壓表記錄參與正點記錄的計算。
(4)每天20:00觀測附溫和氣壓表讀數,記錄到人工站氣簿,并進行計算處理。
(5)讀取氣壓表記錄時,要注意附溫讀數是否已在零下,如在零下不要忘記負號的記錄和輸入。
(1)注意霰與米雪、冰雹與冰粒的區(qū)別,熟記各種固態(tài)降水現象的特征及所降自的云層。
(2)一日中降雹數次,每次都要測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徑,當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徑>10 min時,就同時測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但在紀要欄中只記錄一次最大的。
(3)觀測前一小時內有冰粒和雨存在,但兩者不是同時下降,無重疊部分則報“22”,有重疊部分則報“23”。
(1)霰下降時一般都是帶陣性的,應作為陣發(fā)降水編報,如果確實觀測到非陣性的霰,則按米雪編報,WW報電碼 77或 22。
(2)注意省定組重要報(如925SS和 2VVww組)的編發(fā)條件,并用何志軍軟件編發(fā)。
[1]譚海濤.地面氣象觀測[M].北京:氣象出版社,1985.
[2]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P412
A
1002-252X(2010)03-0029-01
2010-6-6
劉傳順(1955-),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黑龍江省水利工程學校,中專生,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