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飛,楊小鳳,鄧玉英,蔣爭艷
隨著社會對護理質量的高要求,護理范疇的拓展和細化,護理工作量增加,對護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也發(fā)生很大變化。急診科在臨床治療中具有病情急、病種多、治療和搶救復雜等臨床特點,因此要求急診護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我院急診科2002年1月-2009年10月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分組管理和使用的嘗試,護理工作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搶救成功率和服務對象滿意度不斷提高?,F將做法和體會介紹如下。
1.1 人員配備 全科護理人員按 1∶5∶10∶(10~15)結構配置,即護士長1人、責任組長5人、高級護士 10人、合格護士10人~15人(科室根據急診病人增減人員),采取分層次分組管理和使用的工作模式,以保證急診護理工作的實施。護士長由院內競聘產生;責任組長由工作5年以上、業(yè)務技術好、責任心強的護理人員擔任;高級護士為工作3年~5年的護理人員,合格護士為工作3年以下、具有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的護理人員;合格護士在責任組長、高級護士的帶班指導下進行工作。
1.2 護士分層次使用特點及方法 采取分層次分組管理和使用,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高級護士-合格護士管理框架和使用工作形式;將科室護士分成5組,每組人員固定,由1名責任組長、2名高級護士、2名或3名合格護士組成。
1.3 具體做法 首先把護士劃分為責任組長(高層次人員)、高級護士(中層次人員)、合格護士3個層次。責任組長的職責是全面負責組織本組開展護理科研、分診、帶教、培訓、考核、調配本組人員,指導中層次護理人員提高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負責本組各項護理質量監(jiān)控,確保護理質量和醫(yī)療安全。高級護士的職責是負責院前急救、疑難及危重病人的搶救、健康教育以及下一級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合格護士在上一級人員的指導下開展急診病人接診、分診、處置、啟用綠色通道和一般急診病人常見病的護理常規(guī)工作。每天分成3個班,每班由1個組負責即安排APN班,A班工作時間08:00~15:00,P班工作時間15:00~22:00,N班工作時間22:00~08:00。
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分組管理和使用后,2002年-2008年急診搶救成功率從90.5%提高到96.8%,病人滿意度從91.2%提高到97.8%。
3.1 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按目前護理人員配置,每個小組在當班時間內再分工,責任明確到人;執(zhí)行各項工作的分管護士相對固定,每班責任組長根據急診人數和病人的急危重程度,及時調整護理人員的工作,并在班指導督促。分管護士對工作情況熟悉,護理工作連貫,保證了急診病人的診治、護理的高質高效;減少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從而使護理質量得到提高。
3.2 加強了管理力度 設置責任組長,培養(yǎng)責任組長的管理意識,分擔科室管理任務,對本組護理工作負責,責任組長要向護士長及值班醫(yī)生負責。護士長抓責任組長崗位職責落實,責任組長管理本組護士的護理質量,體現分層管理,增強了科室整體管理力度。
3.3 充分發(fā)揮護士潛能,有利于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 低年資護士主要完成急診一般護理工作,加強急救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業(yè)務能力較強、經驗較豐富的高級護士帶領下級護士進行工作、業(yè)務學習,并不斷提高自己的急救水平。業(yè)務技術好、責任心強的責任組長負責培訓本組人員執(zhí)行正規(guī)操作程序,熟練掌握急、危、重癥病人的搶救常規(guī)及急救用物準備,常用急救儀器的正確使用與急救技能的規(guī)范操作[1]。每項操作均有相關內容的理論考試作為指導,注意點、相關參數、禁忌證、適應證、關鍵定位等都是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的考核內容,做到每項操作人人能講,個個能操作;責任組長在培訓、督促、檢查、指導下級護士的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引進新業(yè)務、新技術以及急診護理工作的新進展,使自己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因此,按層次管理和使用護理人員能激發(fā)每個組員的奮發(fā)進取精神,使業(yè)務知識及各種操作技能不斷提高,有利于急診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
急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是科學性、技術性、服務性結合在一起的工作,將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是提高護士實際工作能力的手段。我院從2002年開始對急診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管理和使用以后,不但加強了科室的管理,而且做到層層質控;使護士以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提高了急救知識和技能。因此,護理質量得到了保證,搶救成功率和病人滿意度也不斷提高,體現了護士的價值,實現醫(yī)院發(fā)展與護士自身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2]。
[1] 梁先惠,康亞荔.關于對急救科各級護理人員帶教的體會[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6,15(1):58-59.
[2] 許志玉.實施分層護理模式 加強護理隊伍建設[J].全科護理,2010,8(3A):63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