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揚州職業(yè)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1)
優(yōu)秀影視作品在高?!皟烧n”教學中的運用
張 莉
(揚州職業(yè)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1)
“兩課”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經濟、政治、文化發(fā)生重大轉型的新形勢下,高?!皟烧n”教學迫切需要進行深度變革,本文通過分析優(yōu)秀影視作品的獨特德育教育功能,對其優(yōu)勢實現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尋。
優(yōu)秀影視;高校;兩課教學
“兩課” 指我國現階段在各普通高校開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其課程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必修課程。“兩課”的課程性質屬于公共基礎課,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著眼于引導和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而,近年來由于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大潮的沖擊,一些傳統的價值取向面臨嚴峻挑戰(zhàn),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奉獻意識、團隊精神、遵紀守法觀念等基本素質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和提升顯得愈發(fā)艱難。為此,專家學者們一直在獻計獻策,探求更切合實際的有效途徑,改善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不良現狀。筆者則結合十多年來的“兩課”教學經歷,嘗試著從充分運用優(yōu)秀影視作品的感染力角度對高校德育教育改革進行有益的探尋。
高校開設的“兩課”課程與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銜接,力求構建以鄧小平理論為中心內容,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理論聯系實際的課程教學體系,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成為具有較高政治理論和法律道德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1978年恢復高考以來,“兩課”教育就提上了議事日程,經過眾多“兩課”教育工作者的艱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世紀之交的社會轉型帶來的是各個領域的深度變革,“兩課”陣地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1.1 國際國內局勢帶來的客觀環(huán)境變化
首先,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所謂“時尚”的諸如“超前消費”的理念,攀比炫富、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明哲保身、極度自私的人生哲學等對廣大青少年的影響極為深刻。其次,部分黨員干部的腐敗、官僚主義、弄虛作假等丑惡現象時常見諸于報端,加上發(fā)達的網絡傳播時常把一些消極、反面的小人物形象或惡性事件公諸于眾,這一切都給“兩課”教學帶來許多障礙,迫切需要我們幫助大學生甄別正誤,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教師除了講授教材大綱規(guī)定的理論知識,更要有選擇性的在他們心目中樹立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偶像”,優(yōu)秀影視作品的引入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
1.2 新一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有其獨特性
目前的在校大學生多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他們誕生的家庭環(huán)境及浸染的校園文化有別于70年代,獨立、張揚、叛逆、追求時尚是他們的共性,對一些老生常談的空洞說教極為反感,對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更是敬而遠之,如何使之準確把握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弘揚延續(xù)千年的中華民族美德成了一件值得關注的大事。一味進行理論灌輸勢必收效甚微,相反,影視藝術使人們“觀古今于須臾,扶四海于一瞬”[3],能大大拓展學生的視野。有鑒于此,將一些符合大學生審美意識的影視作品引進課堂,遠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要生動震撼。
1.3 傳統教學理念存在的誤區(qū)
高校是以院系專業(yè)為劃分重點的,教師和學生普遍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有專業(yè)才有職業(yè)”,而對從小到大伴隨學生始終的德育則覺得無足輕重。高校“兩課”課時相對偏少,除了書面考查,對一個學生的道德素質沒有其他的考核手段,“有才無德”成了遏制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瓶頸,這樣的學生走上社會又必將引領社會風氣進一步惡化,因此,兩課教師的責任非常艱巨,亟需針對目前的現實狀況,積極改良授課方式,想盡辦法提高德育實效,除了建設精品課程、編寫優(yōu)秀教材、提高授課質量,適時地利用優(yōu)秀影視作品的獨特感染力和強大示范作用幫助學生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其學習動力才會持久,就業(yè)動機才會高尚。
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的“兩課”教學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互動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加強在各高校都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相比較而言,精心選擇經典的富有時代特點的代表性影視作品,有著其他教學模式無可取代的獨特優(yōu)勢。
2.1 寓教于樂,生動活潑,易于接受
例如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幾乎貫穿學校教育的始終,作為已滿18周歲、有著自己獨特判斷能力的大學生,很多時候會覺得老師們真是老夫子再世,傳道授業(yè)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也應該轉換思路,針對學生實況因材施教,現實往往是教師在上面講中國史,學生在下面忙“責任田”。反之,若在課堂穿插諸如《火燒圓明園》這樣的經典故事片,《建國大業(yè)》、《葉問》這樣的明星偶像片,反響卻決然不同?!罢缰熳郧逅f:‘欣賞是情感的操 練’?!盵1]對經典名片觀摩欣賞的過程實際就是情境化的教學過程,從而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道德的熏陶與性情的陶冶,使學生精神境界得到提升、人格趨于完善。其實,大學生的愛國情緒比任一年齡段都要強烈,如果受到良好激發(fā)和積極引導,一定會轉化成強大的動力。
2.2 貼近生活,榜樣示范,引起共鳴
很多優(yōu)秀影視來自于真實的生活,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們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2]如“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 王順友,是四川省馬班郵路的一名投遞員,20年來,他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親身實踐,塑造出“忠誠執(zhí)著、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樂觀向上”的一種“馬班郵路”職業(yè)精神。同學們在觀看他的紀錄片時,那孤寂、漫長的馬班郵路上令人難忘的一幕幕、那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細節(jié),深深地打動了他們,很多學生被深深感動流下了熱淚。這樣感人肺腑的生活素材遠比教材的理論灌輸、教師的反復強調要生動鮮活得多,這樣一些普通而又偉大的人物,正是他們需要而且可以學習的榜樣,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不可小視。
2.3 師生探討,交流溝通,消除隔閡
在觀看了令大家深有感觸的影視片之后,作為教師,應趁熱打鐵,及時總結提煉,與學生交流感悟,并結合現實談談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打算。如2010年風靡中國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屬于青春偶像劇,片中主人公杜拉拉(徐靜蕾飾),因其敬業(yè)、寬容、執(zhí)著和善良而在短期內數次得到晉升并收獲圓滿愛情,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深刻思考:在功利取向愈演愈烈的今天,每一個年輕人到底應該怎樣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事業(yè)與愛情之間如何尋找最佳契合點?更為重要的是如何使自身的幸福與自然、他人及社會的共同發(fā)展呈和諧統一之勢?為了達到這樣的理想,在校大學生應該做哪些有益的積極準備?通過交流,讓學生消除思維定勢,認識到老師其實一直在“與時俱進”,師生之間產生很多共同語言,這樣方能拉近師生距離,提升教育實效。
以上分析了高校“兩課”傳統教學模式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將優(yōu)秀影視作品引進“兩課”課堂的獨特德育教育優(yōu)勢,但必須引起注意的是,適當穿插影視作品只能是“兩課”教學的輔助手段,由于課時限制,我們不可能擁有大量的時間無節(jié)制地讓學生欣賞電影電視,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3.1 嚴格篩選,鎖定“優(yōu)秀”
隨著全球演藝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名目繁多的影視作品不斷推陳出新,作為高?!皟烧n”教學的輔助手段,教師在選擇該類作品時應充分考慮到其德育教育的獨特性質,盡量避免如下缺陷:(1)內容過于陳舊,完全不適應時代需求;(2)主題雖然新穎,但過于花哨,如一些港臺勵志片,言語粗魯、打斗場面甚多,其負面影響不可小視;(3)一部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不僅有扣人心弦的曲折情節(jié),更應該有積極向上、令人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境界,此外,唯美的畫面、配音、配樂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教師在選擇素材時應該多花些心思,嚴格把關和篩選,避免在課堂上渲染一些頹廢、消極、反面、過時的影視氛圍。
3.2 靈活穿插,主題突出
影視作品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必須配合教材和教學大綱,以教育引導為主線,同時注意不要本末倒置,更不能使之淪為娛樂學生的工具。教師在精心選擇了有著強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素材之后,就要注意靈活運用,時刻與教學主題密切相關。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課程中涉及到很多人物,我們不能一一播放其傳記,最好的辦法是結合所要講授的章節(jié),配合章節(jié)主題,選擇一部既能凸顯偉大人物、又能講述歷史梗概的經典作品,讓學生在深刻了解中國歷史巨大變遷的同時,從偉人們身上感悟其堅韌、無私、奮發(fā)的崇高品質,最終達到以史明志、修身養(yǎng)性的教育目的。
3.3 及時總結,不斷更新
當今中國,東西文化相互碰撞,各種思潮跌宕起伏,這對于擔負著大學生品德教育的“兩課”教學來說,其內容亟需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以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和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真正解決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困惑和疑慮。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對課堂影視作品使用情況進行認真總結,進行調查分析,選擇效果最佳的作品繼續(xù)使用,對一些不符合時代需求的則果斷淘汰。(2)配合教材的更新,設計符合實際需求的影視內容和形式,例如對一些篇幅過長的作品,可以考慮截取精彩片段,并注意作品之間不可相互對立和抵觸,否則將毫無收獲。(3)“兩課”教師要抽出大量的時間認真研究新形勢、新問題,既要兼顧歷史前沿,又要通曉當代學術前沿,更要有異?;钴S的理論思維,這樣方能準確把握教學主旨,適時選擇優(yōu)秀素材,以適應“兩課”教學內容不斷更新的需要。
[1] 于松. 論大學生素質教育[J].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2] 蔡東東. 當代英美電影鑒賞[M]. 外文出版社,2000.
[3] 孫沛然. 影視文化導論[M]. 浙江大學出版社,1995.
On Excellent Movie in College’s “Two Courses” Teaching
ZHANG Li
“Two Courses” is the main wa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e, “Two Courses” teaching needs deep changing urgen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ique function of excellent movie in moral education, and explores a useful route about their advantage.
excellent movi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wo Courses” teaching
G41
A
1008-7427(2010)10-0056-02
2010-08-20
作者系揚州職業(yè)大學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