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章
(韶關(guān)學(xué)院,廣東 韶關(guān) 512005)
中國古典詩詞有關(guān)夏天詩歌的意象美*
華 章
(韶關(guān)學(xué)院,廣東 韶關(guān) 512005)
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有關(guān)描寫夏天的作品,這些作品充分使用視覺意象、觸覺意象、味覺意象、聽覺意象、動覺意象和抽象意象等,各種意象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來調(diào)動刺激讀者的各感官,使讀者切實(shí)感受到夏天的氣息,夏天的活力和美麗。原本了無生趣的夏天也因此具有了活潑的生命力,讓人喜愛。
中國古典詩詞;夏天;意象;美
長久以來,似乎人們的文學(xué)作品中只是在嘆春、悲秋、憫冬,唯獨(dú)漏了一個夏天。但其實(shí)不然,很多詩詞家尤其是中國的文人騷客是很喜歡夏天的,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詞來贊美夏天,描寫夏天的喧鬧和“熱趣”,讓人讀來朗朗上口、意興盎然,往往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會心一笑給人帶來炎炎夏日的一絲涼風(fēng),無比愜意。正所謂“眾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因此,本文以中國古典詩詞中描寫夏天的一些經(jīng)典為例,探討其中的意象美。
夏天的美是由其自身的物候特征決定的。《詩經(jīng)·小雅·四月》中說“四月維夏,六月徂暑”,意即“四月進(jìn)入夏季,六月到了暑天”;繼而《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中又說“四月秀葽,五月鳴蜩”意即“四月遠(yuǎn)志 (一種中草藥)結(jié)子了,五月知了叫個不?!薄O奶焓菬狒[的,當(dāng)風(fēng)兒帶著微微的暖意吹著,時時送來布谷鳥的叫聲,它在告訴我們春已歸去,此時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fēng)里蹦跳著走來了。初夏時節(jié),各色野花都開了,紅的、紫的、粉的、黃的,像繡在一塊綠色大地毯上的燦爛斑點(diǎn),成群的蜜蜂在花從中忙碌著,吸著花蕊,辛勤地飛來飛去,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地上印滿銅錢大小的粼粼光斑,空氣里都充滿了甜醉的氣息;而等到了七月盛夏,瓦藍(lán)瓦藍(lán)的天空沒有一絲云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成熟的谷物飽滿的墜彎了腰。
夏天的熱情讓孩子們脫去了襯衣、長褲,只穿背心、短褲,舒臂踢腿,奔跑追逐,別提多輕松了。白天,人們可以去釣魚、游泳,享受一份清涼;夜晚則更加迷人,如果你走出城市步入田野,天上是明月繁星,地下是蛙聲一片,尤其是那美麗的螢火蟲,只見朦朧的夜色中,一盞盞綠色的燈,悄無聲息地在林間草叢飛來飛去,忽明忽滅,閃閃爍爍,靈動飄忽。因此,夏天除了炎熱,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快樂和享受,所以夏天是美麗的。
而中國古代文人早就注意了夏的特點(diǎn),他們欣賞夏天,贊美夏天,認(rèn)為夏天充滿了各種動人的色彩和聲音,自有一番別樣的詩情畫意,因此創(chuàng)作了大量文學(xué)作品來描寫夏天的美。而這些作品中體現(xiàn)了各種意象之美。
在講意象之前要先講表象,表象是人們對客觀世界最基本的初步感知。隨著人類對物質(zhì)世界了解的深入以及對精神世界掌控能力的增強(qiáng),人們用一定的規(guī)則概念理性地對周圍事物分類,并形成了特定范疇。原先只是作為思維材料的感性影像 (感覺、知覺、表象)由于概念的參與、影響、制約,不再是單純的感知或表象了,而是被思維化和概念相聯(lián)系,被改造成為富含人的思維創(chuàng)造的影像。這種被人類腦力勞動改造過的思維化的影像,叫做“意象”,即有意識之形象,意識中產(chǎn)生之形象,以區(qū)別于單純的感知或表象。意象既保有原汁原味的外部世界的樣子,又超越外部客觀形體,通過聯(lián)想空間的思維輻射,連接著人類的物質(zhì)世界和精神寄托。意象是構(gòu)成詩的審美意境的重要元素,極具審美感染力。
炎炎夏日,并非一味的燥熱,夏天也有他的美妙。看中國文人墨客筆下的夏天,描寫是那樣的精妙,看一看古詩中夏天的意象之美,人們心里也會覺得清爽。
(一)中國古典詩詞中夏詩的視覺意象
夏天的景象是美麗繁榮的,因此各位詩人使用了大量視覺意象來表現(xiàn)夏天的這種繁茂,這其中有郁郁蔥蔥的樹木,如“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茵茵芳草,如“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yùn)《游赤石進(jìn)帆海),有小花小草如“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韋應(yīng)物《游開元精舍》),“墻頭雨細(xì)垂纖草,水面風(fēng)回聚落花”(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有成熟飽滿的果實(shí),如“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夏景》),“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當(dāng)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夏天獨(dú)有的標(biāo)志性植物荷花,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糝徑楊花鋪白氈,點(diǎn)溪荷葉疊青錢”(杜甫《絕句漫興》),因此夏天的景致層次分明而又豐富多彩,實(shí)在是繽紛的。
(二)中國古典詩詞中夏詩的觸覺意象
夏天這季節(jié)也是人們可以用觸覺感知的,當(dāng)然不光是感覺到熱,人們對暑夏中的涼尤其感覺強(qiáng)烈,如“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也許在炎炎夏日中,我們的詩人最欣賞的就是能用一場雨來釋放暑氣,用對雨的觸覺來表現(xiàn)對夏天的喜愛,如“殘?jiān)剖障氖?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夏半陰氣始,淅然云景秋”(韓愈《送劉師服》),“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方干《題報恩寺上方》)。這些觸覺意象體現(xiàn)的夏天難道不是更可愛嗎?
(三)中國古典詩詞中夏詩的味覺意象
夏天也是有味道的,最典型的就是各種花香,“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盛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晴日暖風(fēng)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王安石《初夏即事》)。夏天同樣是果實(shí)豐獲的季節(jié),可以讓人伴著微微涼風(fēng)大快朵頤,如“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李重元《憶王孫·夏詞》),“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有這樣的味覺體驗(yàn),誰又能不喜歡夏天呢?
(四)中國古典詩詞中夏詩的聽覺意象
夏天是喧鬧的,其聲音豐富多彩,最特別的就是蟬聲、蛙聲,還有天空中的雁鳴和布谷鳥也是詩人們描寫最多的,如“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白居易《宴散》),“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賈弇《孟夏》),“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有約》),“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陸游《初夏絕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些聽覺意象把一曲曲夏之歌傳遞到讀者的耳際,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五)中國古典詩詞中夏詩的動覺意象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這種以小荷露頭,蜻蜓飛舞的動作來暗指夏天的到來或景色,是典型的動覺意象,這樣的動覺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描寫夏天盛況的還有很多,如“麥隨風(fēng)里熟,梅逐雨中黃”(庾信《奉和夏日應(yīng)令》),“夏潭蔭修竹,高岸坐長楓”(楊廣《夏日臨江》),“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杜甫《江村》),“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袁枚《所見》)等等。
(六)中國古典詩詞中夏詩的抽象意象
所謂抽象意象就是不明寫夏天,但讀完之后讓人覺得這就是夏天的特征,就是我們熟悉的夏天,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首“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小童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全詩沒有一個字提到夏天,但一看就使人眼前浮現(xiàn)出夏天的那副活潑情景,農(nóng)家之樂躍然紙上。其他還有如“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朱淑真《即景》),“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等。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詩人使用視覺意象、觸覺意象、味覺意象、聽覺意象、動覺意象和抽象意象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來調(diào)動刺激讀者的各感官,而受眾也確實(shí)從視覺、觸覺、聽覺乃至味覺上都體會到和感受到夏天的氣息,夏的包羅萬象、無所不在和夏的色彩繽紛、夏天的花朵果實(shí)和美妙樂聲。詩人們使用這些美麗的意象把無形的、抽象的、模糊的、空洞的、不可感知的夏變成了可見的、具體的、實(shí)在的、靈動的、可觸摸的夏,虛變成實(shí),無形化為有形,并且這種感覺是繽紛艷麗的。這樣一來,原本了無生趣的夏也就具有了活潑的生命力,像一個青年一樣充滿了朝氣、生機(jī)和活力,惹人喜愛。
[1]胡經(jīng)之.文藝美學(xué)[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
[2]翁少騰.杜甫秋詩淺析[J].天府新論,2007,(12).
[3]于年湖.韓孟《秋懷》詩意象比較[J].綏化師專學(xué)報,2003,(3).
2010-09-11
華章 (1978-),女,廣東韶關(guān)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