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蓉 鄔光祠 黃達敏
開腹手術在基層醫(yī)院目前仍為婦產(chǎn)科疾病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腹壁切口感染和液化是婦產(chǎn)科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其與手術時間,術者的技術,醫(yī)療條件等有關。隨著近年來診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預防措施的重視與完善,腹壁切口感染和液化已很少見,但仍偶有發(fā)生。
切口感染和液化的發(fā)生往往不是單因素的結果,而是多個因素共同存在。其常見發(fā)生原因如下。
1.1.1 肥胖 肥胖被認為是手術切口感染和液化的危險因素。其原因是,肥胖者一般有脂肪代謝障礙,脂肪組織血容量,流量較差,抗感染能力低下,手術切開皮下脂肪組織可使局部血運破壞,如切口縫合不當造成死腔,就會出現(xiàn)脂肪液化,壞死,血腫,液體積聚。
1.1.2 患者全身情況 切口的愈合情況與患者的全身狀況有關。營養(yǎng)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維生素缺乏等可導致切口愈合過程中滲出清除期延長,局部組織水腫,缺氧,前膠原合成不足,纖維組織增生和張力強度減退,使切口或筋膜不愈合而造成切口感染,液化。
1.1.3 原發(fā)病或伴發(fā)病的影響 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時,組織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將下降,均是造成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的高危性因素。
1.2.1 手術前住院時間 傷口感染率隨住院天數(shù)延長而增加,術前住院時間越長,院內交叉感染機會增多。有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住院0~1 d,清潔切口感染率為1.2%,而住院時間超過2周,感染率為3.4%[1]。
1.2.2 手術時間 手術時間的增加可增加切口相關的并發(fā)癥,因時間延長:①空氣中細菌可超標,使手術野受空氣塵埃粒子污染的機率增加;②手術野組織的細胞局部抵抗力降低,造成切口感染;③脂肪組織脫水,分解,變性,壞死而發(fā)生脂肪液化。
1.2.3 切口縫合及選用縫線不當 縫合的方法直接影響著傷口的愈合,若手術中縫合切口縫合過緊影響血運,縫合過松、太淺,使切口沒有完全閉合,容易留下死腔,形成血腫等都可以導致切口脂肪液化;縫合太深,則皮膚內陷,使切口難以愈合發(fā)生感染。
影響切口愈合最常見的原因為切口內異物,如縫線,壞死組織碎片等是引起切口液化及感染的重要因素,縫合材料作為異物均可引起組織炎性反應,致切口感染。
1.2.4 未嚴格執(zhí)行手術操作基本要求 精細的手術操作對整個手術成功極為重要。術中無菌技術不嚴格,操作粗暴,組織損傷多,止血不徹底,縫合不佳致脂肪層與腱鞘層過度分離,均可導致切口感染,血腫,脂肪液化。
1.2.5 手術室消毒 消毒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切口感染率發(fā)生的高低。
1.2.6 預防感染用藥不當 清潔手術預防用藥要求在術前30 min~2 h內或麻醉開始時,這樣手術切口暴露時,局部組織已達到足以殺死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否則,預防切口感染效果差。
2.1 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切口組織急性炎癥、壞死、化膿等改變,是術后切口并發(fā)癥中最常見的一種。早期感染,對針眼發(fā)紅者,消毒后用95%酒精覆蓋。局部有小硬結,紅腫觸痛者,無青霉素過敏史,可用青霉素局部封閉。對有膿性分泌物者,拆除縫線,局部換藥及抗生素治療。對已有膿腫形成者,及早拆除縫線,適當擴大創(chuàng)口,以利膿液充分引流,傷口內所有異物,線頭均應清除干凈,換藥后傷口填塞慶大霉素紗條,以防傷口表層愈合。若擴創(chuàng)傷口較大,可加蝶形膠布固定,以利傷口快速愈合。
2.2 腹壁切口液化 其多于術后4~7 d發(fā)現(xiàn),根據(jù)滲液多少決定不同的治療方法。(1)切口有少量滲液,表皮未裂開,液化范圍小,淺者,一般不用拆除縫線,可由兩邊向中央擠壓切口,將皮下滲液盡可能排出后,外敷95%酒精紗布,每天換藥一次,多數(shù)患者換藥2~3次后可按期拆線;(2)切口滲液較多,愈合不良者,根據(jù)情況將液化明顯處縫線拆除,高滲鹽水沖洗創(chuàng)面,換用干紗條引流,及時更換敷料,無滲液后,用蝶形膠布固定創(chuàng)口,不留死腔。3~5 d換藥后,一般可愈合。(3)切口皮下分離,全層裂開者,拆除縫線,充分引流清創(chuàng),放置高滲鹽水紗條引流,敷料滲透后及時更換,待肉芽組織新鮮,水腫消退后行2期縫合。可酌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需指出,術后傷口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盡早處理。
3.1 腹壁切口感染 ①縮短住院時間,術前0.5~2 h或麻醉時使用抗生素,使術中組織中藥物濃度達到最高濃度;②切開腹壁時不要過度分離各層組織,以免由滲液和積血造成感染;③對皮下層出血點,盡量用電凝或鉗夾而不用結扎止血,結扎止血時應用0號細線,結扎組織不能過多,防止異物殘留;④對腹腔內各種感染組織應緩慢取出,避免接觸切口,一旦被污染,不僅要用生理鹽水清洗,縫合前最好將切口表皮切除,常規(guī)用慶大霉素、甲硝唑清洗傷口;⑤縫合時應注意分層縫合不留死腔。腹膜縫合應用可吸收線,對皮下組織較薄的患者,可不縫合皮下組織,與皮膚一層縫合,減少異物反應,以防切口感染。切口縫合的松緊度要適當,過緊影響血運,過松切口間易存滲血。切口縫線盡量選擇細線為佳,避免在切口中放置引流條。術畢切口以無菌碘仿紗布覆蓋;⑥沖洗。清潔切口不必沖洗,若懷疑切口被污染,可用含廣譜抗生素的生理鹽水沖洗;⑦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3.2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 ①術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貧血,低蛋白血癥及肥胖等高?;颊撸Y合全身狀況予以評估,決定手術時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在7~9 mmol/L,以血糖控制到理想范圍1周后手術為宜。血壓應控制在160/100 mm Hg以下,血漿白蛋白糾正到30~35 g/L,血紅蛋白保持在80 g/L以上;②腹壁切口盡量一次性切開皮下脂肪層,避免反復多次切割。嚴格控制使用電刀,切記以高強度電流切割組織,應盡量縮短電刀與脂肪組織接觸的時間,并避免反復切割組織。脂肪層止血時避免過度電凝,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組織破壞,最好在皮下組織層使用普通手術刀及絲線結扎止血。術中注意用鹽水紗布保護脂肪層,拉鉤動作要輕柔,避免使用暴力和反復移動拉鉤。關腹時注意清除游離脂肪,若有出血則嚴密止血,避免皮下積血??p合脂肪層時應對合良好,不留死腔。打結時動作要輕柔,減少脂肪組織割傷,打結松緊以切口對攏為原則,過松皮下容易積液,過緊影響血運,盡量縮短切口暴露時間。
[1]康驊.切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及其防止.中國臨床醫(yī)生,1999,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