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徐曉丹
高職英語教學的重點轉移
黑龍江 徐曉丹
當代高職學生,把學好英語視為當前學習的重中之重,這就給高校英語教師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如何改進英語教學。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應該將注重英語知識傳授,轉為注重英語基礎訓練,以創(chuàng)造自學英語的基本條件,培養(yǎng)自學英語的能力。
自學能力;語音教學;語法知識;聽說能力;詞匯教學
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緊缺人才,部分高職學院嘗試將三年制變?yōu)閮赡曛?,總體學時大大減少。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去教學生,要讓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在以前的基礎上有很大的提高,顯然是不現實的。
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應試教育痕跡很深,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強,沒有形成自學能力。通常高職入學新生英語基礎較差,而中職畢業(yè)入學新生的英語基礎更差。在短短的高職英語學習階段,老師只能著重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給予足夠的學習方法技巧指導,注意興趣的培養(yǎng)和引導,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快樂,使其形成較強的英語自學能力。
因此,高職英語教學必須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加強英語基礎訓練,培養(yǎng)英語自學能力上來。那么,教師應該在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基本培訓,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掌握語音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而正確的語音語調能夠使交流成為可能,激發(fā)進一步交流學習的愿望。其次,語音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減輕學習壓力和負擔。許多高職學生語音掌握得不好,不會拼讀單詞,也不會根據讀音記憶單詞,完全靠死記硬背字母,花了大量時間結果事倍功半。再者,掌握語音可以使學生具備自學英語的能力。學好了英語語音,學生可以獨立朗讀和記憶單詞,從而建立學習信心。英語基礎較差的高職學生,讀單詞都困難,更不必說開口說英語,課后自學英語了,因此對他們進行語音教學尤其重要。在語音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既要教音素的發(fā)音,又要教讀音規(guī)則,要讓學生將讀音與字母、字母組合、單詞對應起來,三者不能脫節(jié),否則學了因素也毫無意義可言;2.要教授學生英語朗讀技巧,如失去爆破、連續(xù)、升降調、節(jié)奏等,使其語調流暢,形成語感;3.強調語音學習用中學(Practice makes perfect),一定要讓學生反復練習,并在英語學習中貫穿始終,直至形成能力。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交際的基礎。因此,在語言學習的初始階段,打好詞匯基礎至關重要。由于學生入學時英語基礎水平差異很大,因而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跟不上的矛盾,而加強詞匯教學則有助于這一矛盾的緩解。教師在講解詞匯過程中可通過講解構詞法,尋找同義詞、反義詞,介紹短語搭配等手段來擴充學生詞匯量,并通過選取重點詞、關鍵詞進行精講多練,提高學生對詞匯的應用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擴大詞匯量,促進閱讀和交際能力的提高;而基礎差的學生則可以通過擴充詞匯知識來彌補語法知識的不足和語感差的欠缺,為進一步提高語言能力打基礎。不難看出,強化詞匯知識教學、擴大新生詞匯量在解決新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的矛盾中可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
只注重聽讀,理解語言意義是不夠的,還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愉快的心境,讓學生在內化知識的同時以說寫的形式外化,即培養(yǎng)其語言交際能力。學習外語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流,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加上初高中階段大多只為應付筆頭考試,聽說訓練很少,大部分學生開口難。針對大部分學生的基礎,選取較為簡單的日常會話內容,讓每個學生大膽開口嘗試,給予適當的鼓勵,讓學生有成就感,能看到學好英語的希望,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只要打破難于開口說英語的僵局,克服心理障礙,建立說英語的自信,在以后的廣闊空間,他們能主動與人交流。這就達到教學的目的了。
有了語音基礎,學生學習單詞就不困難了,但學生還缺乏連詞成句的能力。沒有基本的英語語法知識,要讀懂文章是很困難的。很多同學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單詞認識,一旦組成句子就感到茫然。這一現象的關鍵在于這些學生對英語詞法、句法概念不清,看到句子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讓學生對英語基本語法有一個清楚地認識是非常必要的。盡管中學老師大多重視語法教學,但部分學生還是學得不好,因此在高職教學中應該抽一部分時間對基本英語語法進行復習和鞏固,使其對英語句子結構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語法這個攔路虎一解決,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只需擴大詞匯量,加強聽說讀寫訓練即可,英語學習也就變得容易了。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盡管高職學生思想相對成熟,學習目的性較中學更為明確,但因為英語基礎較差,學習難度大,容易產生放棄英語學習的念頭。因此,在高職還是需要英語興趣的引導和培養(yǎng)。在課堂英語教學中,尤其是語音、語法和簡單的聽說練習,覺得內容較為簡單、枯燥沒什么意思,但內容深了,學生學起來又有困難,難以產生成就感,好的學習方法也難于用上。在高職的英語教學中,營造濃烈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這應是高職英語教學追求的境界。課堂教學要精講多練,適量板書,摒棄傳統(tǒng)的精講細說,大量的板書教學模式,從而提供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努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實踐練習。教學時注意循序漸進,不在于知識的難度和深度,要讓學生學有所得,獲得成功的體驗,并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掌握自學英語基礎知識和英語自學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總之,外語教學改革是綜合性的改革。它要求我們既要遵循外語教學規(guī)律,又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穩(wěn)步推進。高職英語教學重點的轉移能夠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從而實現外語教學從應試型向實用性轉變。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重點必須轉移到英語基礎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會學生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上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因材施教、轉移重點的思路一定能使高職英語走出一條新路,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1]楊學文.高職學生的學習障礙及對策[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4,5.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鶴崗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