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麗
淺談如何巧妙利用教材寫出個性作文
蔣 麗
評價作文的好壞要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書寫等方面入手,其中,內(nèi)容包括審題、立意、觀點、材料等。既然材料也是評價作文好壞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作文要有個性,選材首先要有個性。巧妙利用教材是寫好個性作文的有效途徑。
個性 材料 教材 演繹 拓展
中學(xué)生在作文中常常存在種種困惑:不知如何下筆,作文僵硬、呆板,充滿著空話、套話。其實生活是五彩的,但為什么學(xué)生不能把生活的體驗躍然紙上呢?一般而言,學(xué)生不善于將生活中的材料搬到作文中去,尤其在高考時頭腦一片空白,不知從何找素材。這個時候,一個簡便的方法是,回到熟悉的教材中來。然而,教材博大精深、應(yīng)有盡有,我們該如何巧妙利用呢?
對課文中的某些內(nèi)容、概念、主題重新加以演繹,使其具有新的內(nèi)涵、新的發(fā)展。例如2004年高考全國卷優(yōu)秀作文《哀痛者·幸福者》,就是對魯迅先生《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重新解讀。現(xiàn)摘錄其中幾段:
然而,他們是“幸福者”嗎?他們真的幸??鞓穯??我時常在心底扣問,按庸常者的思維方式,劉和珍們被校方開除,何來快樂!被執(zhí)政者鎮(zhèn)壓,何來幸福!
于是,我不能不改換一種思堆方式,以戰(zhàn)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
劉和珍們確是“幸福者”,因為他們是信仰的擁有者。
課文可以演繹,名著可以演繹,歷史人物可以演繹,歷史故事也可以演繹,甚至是一個成語、一個俗語或是一種似乎早已被人們定性了的事物,都可能會引起我們的遐想,也都可以在作文中進行充分的演繹,從而使作文有所創(chuàng)新。
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對課文中的某些細節(jié)進行拓展,從而使文本故事變得更充實、更豐富、更生動。例如2004年江蘇高考作文《項王項王奈若何》,將《烏江自刎》中的某些語句進行想象性描寫,使虞姬和項王的形象變得更為豐滿。
“一料多用”指同一素材多角度使用,關(guān)鍵是找準素材與論點的聯(lián)系點。比如,以“屈原”為話題可以論證:選擇、愛國、悲壯、品德、善良等主題。又如《三國演義》,2001年試題“誠信”:桃圓結(jié)義、關(guān)云長千里單騎尋劉備……2002年試題“心靈的選擇”:關(guān)羽降曹還是歸漢……2005年試題“位置與價值”:諸葛亮輔佐劉禪治蜀……2005年試題“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關(guān)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還如《紅樓夢》,1999年試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假如我們移植了曹雪芹的記憶……2000年試題“答案是豐富多才彩的”:紅樓中的女子們各有各的美好……2002年試題“心靈的選擇”:林黛玉還是薛寶釵?賈寶玉作出了心靈的選擇……2004年試題“水的靈動,山的沉穩(wěn)”:林黛玉的美如靈動的水,薛寶釵的美似沉穩(wěn)的山……2005年試題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賈寶玉心儀林妹妹,但家人卻讓他娶薛寶釵……
舊事新論不是舊瓶裝新酒,即作者不盲目認同課文中的某些觀點、評價、情感和態(tài)度等,而是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價值判斷。例如2004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醉翁之意,不在山水之間也》一文,是對《紅樓夢》中黛玉與寶釵的評述,而作者的評述與常論相異,既緊扣話題,又突出自己的獨到之見,顯得新穎生動,能激起讀者的興趣?,F(xiàn)摘錄其中一段:
寶釵則不然,且不論她在“寶黛”戀中所扮演的角色,只看她的為人處事:和氣里頭帶著剛強。她待人接物親厚,無論誰她都一視同仁。在被人言語冒犯后一笑置之。這需要如海一般寬闊的心胸,如水一般輕柔靈活的心思。做人能做到這樣,也算是一種境界——兼具山的沉穩(wěn)和水的變通。
教師每上一篇新課文,都要對課文作者進行或簡單或詳細的介紹,有的甚至要求學(xué)生自己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但遺憾的是,多數(shù)學(xué)生都沒有將這些材料利用起來,白白浪費了許多作文資源。其實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多數(shù)作家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書,在他們的一生中,曾經(jīng)擁有過許許多多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將這些故事整理深化就是一篇篇很好的文章。例如司馬遷一個五尺男兒身受腐刑遭奇恥大辱本可以一死了之做一個烈臣,但他選擇了生,令精神和肉體、自己和親人都極度痛苦的生,確實出人意料,但靜心想一想又在情理之中。他平生夙愿即繼承父業(yè),完成千古《史記》流傳后世,現(xiàn)草創(chuàng)未即,就身遭此難,在他看來若一死了之,則不能完成自己規(guī)定的人生目標,輕于鴻毛,因此,他選擇了生,以生踐志,這是勇敢與崇高的跨越,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中國第一部記傳體史書的問世。
總之,要挑選健康的、熟悉的、新鮮的、獨特的、典型的材料,要從新的角度來使用舊材料。選材時可先用發(fā)散思維,在草稿紙上列出你認為切合題意的材料(為節(jié)省時間,每則材料可用三五字作提示),然后分析、鑒別,選定要使用的材料。選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樣,如引用古代詩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則須加工改造,即根據(jù)表現(xiàn)主題的需要進行巧妙“剪裁”。
看完我的觀點,有些人不禁要問,這不是教學(xué)生模仿教材嗎?還算得上個性化嗎?當(dāng)然算!因為這里的關(guān)鍵不是模仿,不是簡單地套用教材的材料,而是強調(diào)材料為我所用,在使用的過程中,加入一些新的情感體驗以及自己個人的思想認識,力求做到用出新意寫出深度,這當(dāng)然就是最好的個性化了。
湖南省東安縣第一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