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正霞
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四川 古藺 646500
高血壓腦出血是非創(chuàng)傷性顱內(nèi)出血,最常見原因是高血壓伴腦部小動脈瘤,血壓聚升使動脈破裂所致[1]。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其發(fā)生率為腦血管病的20%,病死率為24%-80%。我院自2006年4月份開展微創(chuàng)液化引流以來,已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6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其護理總結(jié)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61例,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齡41-91歲,平均65.3歲。61例病人均有高血壓史,其中糖尿病12例,冠心病14例,入院時血壓140-225/90-130mmhg,發(fā)病至入院最短時間30min,最長72h,其中嗜睡31例,中度昏迷16例,深度昏迷14例。
1.2 出血部位及血腫量 出血部位于丘腦32例,腦葉出血10例,腦室內(nèi)出血15例,內(nèi)囊出血4例。根據(jù)多田氏公式計算血腫量[2],61例病人血腫量約為30ml-75ml,平均出血量53ml。
1.3 手術方法 采用YL—1型顱內(nèi)血腫粉碎穿刺針,將顱內(nèi)CT測量定點作為靶點,擺好患者體位,避開重要血管及皮層重要的功能區(qū),常規(guī)消毒,局部麻醉,選擇適當長度穿刺針。在電鉆帶動下鉆透頭皮、顱骨和硬腦膜后,去掉電鉆,側(cè)管連接引流管,拔掉蓋帽,插入鈍圓頭塑料針芯,然后進行血腫穿刺,用20ml注射器將液態(tài)部分血液抽出,一般首次抽吸50%,然后插入針形的血腫粉碎器,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殘余的液態(tài)和半固態(tài)血腫,如遇有新鮮血液可用腎上腺素1mg+生理鹽水100ml反復沖洗,待側(cè)管排出液體澄清后注入液化劑,液化劑配制為2-5萬單位尿激酶加入生理鹽水2-5ml,每次注入液化劑3-5ml,保留2至6小時后開放引流,每天2至3次,直到頭顱CT復查顯示血腫清除90%以上時即可拔針,術中術后嚴格無菌操作,注意防止并發(fā)癥。
患者血腫基本清除(80%以上)的時間為24小時至5天,引流管、引流器放置為24小時至7天。本組患者出院53例,完全生活自理16例,部分生活自理34例,植物狀態(tài)3例,死亡8例,病死率為13.1%。
3.1 術前護理 ①健康指導:掌握溝通技巧,向患者及家屬詳細做好病情告知,介紹相關的疾病常識,治療方法及效果,取得理解,使之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②術前剃頭,對神志清楚的患者交待術中及術后注意事項;③將血壓控制在140-160mm/hg90-100mmhg,做好病房的消毒處理。
3.2 術后護理
3.2.1 一般護理 術后患者取平臥位,頭部抬高150-30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肢體保持功能位置,病室溫度18-220C,濕度為50-60%,保持病室安靜整潔,室內(nèi)定時開窗通風,每用消毒劑拖地面,擦試桌椅,每日紫外線照射2次,嚴格限制家屬探視,以防交叉感染。
3.2.2 病情觀察 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血氧飽和度90%以上,控制血壓140-160/90-100mmhg,控制液體攝入量,成人每日限制在1500-2000ml(生理鹽水不超過500ml)輸液速度15-30滴/min,用脫水劑時快速滴入,保證每日尿量500ml以上,術后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凡意識障礙加重,瞳孔縮小或不等大,對光反射減弱或消失,心動過緩,呼吸節(jié)律頻率改變;持續(xù)高熱,術后血壓再度升高等均提示再出血及腦疝發(fā)生的可能,應及時提供信息給醫(yī)生作出相關處理。
3.2.3 引流管的護理 液化引流術后均從三通針側(cè)管處接無菌引流袋,引流袋應低于頭部15-20cm,并固定,護理中注意:①夾閉引流管2-6小時后再開放引流;②保持頭部相對固定,以防引流管拔出、脫落;③觀察引流量、顏色、性質(zhì),并做好記錄。如抽出有新鮮血液,阻力小則有再出血的可能,需立即復查CT;④穿刺部位每天更換無菌敷料1次。
3.2.4 預防并發(fā)癥 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壓瘡。深靜脈血栓都是其常有的并發(fā)癥,因此,在積極給予抗感染的同時,鼓勵清醒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時要可行霧化吸入,加強翻身,叩背,保持床單位的清潔干燥,適當進行肢體的主動和被動運動,必要時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鼓勵清醒患者進食,昏迷者采用飼飯食,密切觀察記錄大便顏色,性質(zhì)和量,以及有關嘔吐及黑便,腹痛及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
微創(chuàng)液化引流術是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定位準確,在血腫清除過程中間斷向血腫腔內(nèi)注入尿激酶液,液化血凝塊,由于受壓的腦組織在“膨脹”、復位過程中擠壓經(jīng)尿激酶液化的血腫,使陳舊性出血可沿引流管側(cè)孔排出顱外,因血腫清除與腦組織復位同步進行,真正達到微創(chuàng)的效果,嚴密細致的術后觀察及護理,早期的康復訓練,是挽救病人生命,恢復機體功能,預防術后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質(zhì)量的關鍵,其中嚴密的病情觀察和精心有效的護理措施,則是手術取得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1]王維治.神經(jīng)病學(第五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46.
[2]趙繼宗.神經(jīng)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院大學出版社,2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