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0110665 簡單地形特征建立DEM的HASM方法=Constructing DEM from Simple Terrain Information Using HASM Method/宋敦江,岳天祥,杜正平,陳傳法(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0,35(11).-1373~1376
研究了曲面建模方法(HASM)用于處理河流線和離散點的情形,給出了甘肅省慶陽市董志塬崆峒溝的掃描地形圖案例。為簡單起見,本文只研究其中的河流線和離散點等兩種數據的情形,并通過可視化的手段比較了HASM的結果與河流線約束TIN及薄板樣條方法的結果,發(fā)現HASM的結果更合理。圖4表1參16
?地形特征 數字高程模型 薄板樣條
CH20110666 卡爾曼濾波地形反演算法的系統方程建模=Error Equation Modeling of Bathymetry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K alman Filter/劉繁明,錢東,郭靜(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0,35(10).-1179~1183
利用重力梯度反演局部地形可獲取較高的反演精度。傳統地形反演算法以大尺度離線反演為主,不便于算法移植和與其他系統的組合。研究了利用卡爾曼濾波對潛艇周圍局部地形進行反演的方法。重點在地形坡度理論基礎上對卡爾曼濾波系統誤差方程建模,介紹了詳細的推導過程。仿真結果證實了該誤差模型的有效性。圖4表1參18
?卡爾曼濾波 重力梯度 地形反演 坡度
CH20110667 利用InSAR數據的汶川地震形變場提取及分析=Extract and Analysis Surface Deformation Caused by Wenchuan Mw7.9 Earthquake from InSAR Data/許才軍,林敦靈,溫揚茂(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0,35(10).-1138~1142
以2008年5月12日發(fā)生在中國四川的Mw7.9級汶川地震為研究對象,由于汶川地震發(fā)生在植被覆蓋茂密、地形起伏大的龍門山山區(qū),常規(guī)的C波段雷達在這些區(qū)域幾乎得不到任何有意義的信號,采用日本JAXA的L波段ALOS/PALSAR覆蓋震區(qū)的震前和震后6個條帶的衛(wèi)星數據,以SRTM-DEM數據作為外部DEM,利用GAMMA軟件進行二通差分干涉測量處理,獲取了覆蓋震區(qū)的同震形變場;并使用國家重大科學工程“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項目組公布的震區(qū)GPS同震觀測結果,與InSAR觀測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表明兩者之間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通過傳統差分干涉獲取到的形變量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表2參14
?合成孔徑雷達 干涉測量 汶川地震 地震形變場
CH20110668 顧及地下水位因子的卡爾曼濾波模型在滑坡變形預測中的應用=Application of Kalman Filter Model Considering Groundwater Level Factors to Landslide Deformation Forecast/陸付民,王尚慶,李勁,嚴學清(三峽大學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0,35(10).-1184~1187
介紹了白水河滑坡的地質環(huán)境和監(jiān)測系統。將滑坡變形看作是時間和地下水位的函數,使用泰勒級數建立滑坡變形與時間和地下水位的函數關系,并將泰勒級數的余項及時間變化的二次方和地下水位變化的二次方的系數的變化量等看作數學期望為0的動態(tài)噪聲,建立了卡爾曼濾波模型,并用于滑坡變形的預測預報。實例計算表明,模型的擬合效果和預測效果較好。表1參10
?地下水位 動態(tài)噪聲 卡爾曼濾波 預測模型
CH20110669 基于改進最小二乘配置的地殼垂直形變分析=Analysis of Vertical Crust Deformation by Using Improved Least-square Collocation/陳光保,陳永奇,何秀鳳(河海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0,30(4).-128~132
運用最小二乘配置對地殼運動的形變場進行形變分析時,需要形變場的形變是隨機且各向同性的。但對于大尺度、地殼運動復雜、小斷層或隱伏斷層比較多的區(qū)域,其形變場往往是各向異性的。針對各向異性的形變場的形變分析提出了一種改進的最小二乘配置法,用來對缺少這種先驗假設條件的形變場進行地殼形變分析。按照傳統最小二乘配置法計算出地殼形變監(jiān)測點的趨勢項的估值及其梯度后,根據梯度調整監(jiān)測點之間的距離,通過迭代獲得合理的協方差函數,從而有效地提取整個形變場的形變趨勢項與形變信號。通過仿真模擬與北京周邊地區(qū)GPS監(jiān)測網的計算,結果顯示該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各向異性的形變場的形變分析,并且可以有效地發(fā)現隱伏斷層。圖5參12
?地殼形變 最小二乘配置 協方差函數
CH20110670 峽谷型水庫地殼形變流動監(jiān)測技術研究=Study on Mobile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Canyon-reservoir/尚紅,劉天海,楊懷寧(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0,30(4).-74~78
對峽谷型水庫地殼形變流動監(jiān)測技術方案進行研究,給出峽谷型水庫地殼形變流動監(jiān)測技術方案的設計思路、監(jiān)測網布設原則以及具體建設方案。圖3表1參12
?地殼形變 地震 流動監(jiān)測
CH20110671 聯合GPS和InSAR觀測結果計算汶川地震三維地表形變=Calc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rrain Deformation of Wenchuan Earthquake with GPS and InSARData/班保松,伍吉倉,陳永奇,馮光財,胡守超(同濟大學測量與國土信息工程系)∥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0,30(4).-25~28,35
為了解決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SAR)不能真實反映三維地表形變量,給分析地震的水平位移場和垂直位移場帶來困難的問題,提出一種聯合利用GPS和InSAR觀測結果計算地表三維位移的方法,并以汶川地震為例進行計算。計算結果表明,汶川地震具有明顯的右旋和逆沖特征。圖5表2參11
?全球定位系統 干涉合成孔徑雷達 汶川地震 曲面擬合
CH20110672 利用D-InSAR技術監(jiān)測鹽城地區(qū)地表形變=Monitoring Ground Deformation of Yancheng Using DInSAR/何敏,何秀鳳(河海大學衛(wèi)星及空間信息應用研究所)∥測繪通報.-2010(11).-1~3
利用Envisat獲取的鹽城地區(qū)2004年1月~2009年5月的6景SAR數據,通過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測量技術處理,得到了2004年1月~2005年1月、2005年6月~2005年11月和2008年12月~2009年5月鹽城市地表形變場。研究結果表明,鹽城主城區(qū)在2004年1月到2005年1月之間整體沉降量相對較小,僅存在一個平均沉降量為-5mm左右的沉降小漏斗,不存在較大的沉降漏斗;在2005年6月到2005年11月之間沉降中心有所轉移,出現了兩個新的區(qū)域性沉降區(qū)域,最大沉降量可達-39.4mm;2008年12月到2009年5月之間,鹽城主城區(qū)區(qū)域性沉降區(qū)域的范圍有所減小,但出現了新的沉降漏斗,平均沉降量可達-12mm。沉降量的加大與鹽城市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有關。圖5表1參7
?合成孔徑雷達 差分干涉測量 地表形變
CH20110673 基于AutoCAD平臺的光柵地形圖建庫技術研究=Research on the Database of Raster Topographic Maps Based on AutoCAD Platform/李喬,蔣林(重慶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測繪通報.-2010(10).-63~65
通過光柵地形圖在工程設計中的使用實踐,利用地形圖的空間索引特性,探索以光柵文件構建空間數據庫的新思路,并建立以AutoCAD平臺為基礎的光柵地形圖數據庫,實現對光柵地形圖的高效存儲、管理和使用。圖3參4
?光柵地形圖 空間數據庫 地圖管理
CH20110674 多尺度城市地形圖數據建庫研究=Study of Construction of Urban Multi-scale Topographic Map Database/張保鋼,楊伯鋼(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測繪通報.-2010(9).-12~14,41
分析多尺度城市地形圖的特點,對城市地形圖要素進行分類,并將城市地形圖要素制圖綜合歸納為3類映射共19種變化。提出多尺度城市地形圖建庫、聯動更新和可視化的思路。最后通過相鄰尺度城市地形圖數據的“基態(tài)”、“增量”組織方法,實現了多尺度城市地形圖數據的組織。簡述多尺度城市地形圖的聯動更新及可視化方法。表1參7
?多尺度 城市地形圖 制圖綜合 數據組織
CH20110675 特征嵌入式DEM的地形要素快速格網分割算法=A Fast Grid Segmentation Algorithm for Terrain Elements of Features Embedded DEM/江嶺,湯國安,李偉濤,李鵬(南京師范大學虛擬地理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測繪通報.-2010(9).-15~18
基于地形要素(PLA)對象屬性的數據組織方式,完成特征嵌入式DEM(F-DEM)構建中PLA在格網DEM中快速定位、剖分及數據組織。試驗結果顯示,該算法能有效地解決在構建F-DEM中DEM與PLA一體化集成的問題,同時也為GIS矢量數據的分區(qū)分割與管理提供了較好參考。圖6表2參10
?數字高程模型 格網分割
CH20110676 區(qū)域地面沉降評估方法研究=The Research on Assessment Methods of Regional Land Subsidence/吳清海(淮海工學院測繪工程學院)∥測繪通報.-2010(8).-40~41
地面沉降是一種不可補償的永久性環(huán)境和資源損失,是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較為普遍的地質災害。目前仍然沒有形成比較完整的有關地面沉降評估的理論體系。以連云港云臺變電所為研究對象,確定了地面沉降評價指標,建立了地面沉降評估體系。實例驗證結果表明,該研究方法能較好地反映地面總體沉降情況。表2參8
?地面沉降 沉降速率 綜合沉降量
CH20110677 基于PDA的1∶10000比例尺地形圖野外調繪=Field Annotation of 1∶10000 Scale Topographic Map Based on PDA/王迪偉(貴州省第二測繪院)∥測繪通報.-2010(7).-59~61
隨著移動信息設備的發(fā)展,GIS逐步進入后PC發(fā)展階段,嵌入式GIS應用不斷增加,因此開發(fā)基于移動信息設備的地理信息軟件,可以更加方便地進行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更新及導航應用。圖8參5
?基礎測繪 外業(yè)調繪
CH20110678 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在滑坡變形預測中的應用=Application of Grey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Landslides Deformation Prediction/李瀟(九江學院土木工程與城市建設學院)∥測繪通報.-2010(6).-44~46
結合灰色系統思想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構成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根據目前灰色模型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結合的方法,提出并聯型、串聯型和殘差型三種預測模型的結構。將上述三種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模型用于對三峽庫區(qū)石佛寺滑坡垂直位移進行預測,模型精度和預測結果比較理想,優(yōu)于單一預測模型。試驗表明:灰色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可提高預測精度,用于滑坡變形預測是有效可行的。圖4表1參9
?灰色模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 滑坡變形預測
CH20110679 時變參數模型在邊坡變形分析中的應用研究=Research of Time-varying Parameter Model for Slope Deformation/楊柳,岳建平(河海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系)∥測繪通報.-2010(3).-21~23
為揭示邊坡變形規(guī)律,保證邊坡安全,采用數學模型對變形監(jiān)測資料加以分析。邊坡變形的時效性明顯,為提高灰色模型對邊坡不同變形規(guī)律的適應性,提高模型的擬合精度和預測能力,對常規(guī)的灰色模型進行改進,將常規(guī)灰色模型中的常量參數改變?yōu)殡S時間變化的動態(tài)參數,由此建立時變參數灰色模型。實例分析結果表明,時變參數模型具有更好的擬合和預測效果,且適應不同變形規(guī)律的能力更強。圖1表3參4
?灰色理論 邊坡監(jiān)測 時變分析
CH20110680 基于蟻群算法的地圖矢量化算法研究=Study of Map Vectorization Based on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劉永杰,曹順茂(北京林業(yè)大學省部共建森林培育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測繪通報.-2010(3).-35~37
蟻群算法是一種模擬進化的在圖中尋找優(yōu)化路徑的幾率型算法,能有效地解決一系列組合優(yōu)化問題。將蟻群算法應用于森林資源地圖矢量化過程中,提出一種基于蟻群算法的新的地圖矢量化算法。詳細討論該算法,并與傳統算法作比較。該算法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圖2參6
?地圖矢量化 蟻群算法 森林資源
CH20110681 一種從城區(qū)LiDAR數據提取DEM的方法=A Method of Extracting DEM from LiDAR Data in Urban Areas/袁楓,高井祥(中國礦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測繪通報.-2010(2).-26~28
機載激光掃描系統可以直接生成掃描區(qū)域的數字表面模型,但為了提取數字地面模型還須對LiDAR數據進行濾波處理。分析用坡度法對機載LiDAR數據進行濾波的不足,針對其不足以及城區(qū)LiDAR數據的特點,提出一種將坡度法與區(qū)域增長相結合的濾波方法。與坡度法相比,該方法提高了濾波的精度和效率,并能對復雜的城市地貌進行濾波。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計算速度快,并能夠有效地濾除城區(qū)LiDAR數據中的地物。圖2參10
?機載激光雷達 數字地面模型 坡度
CH20110682 SuperMap Objects中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方法研究=A Study of Generating Buffer Zone Based on Super Map Objects/李家,徐進,劉蘇雯,朱永春(遼寧師范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測繪通報.-2010(1).-28~30
基于SuperMap Objects進行緩沖區(qū)分析時,由于地圖坐標系單位與用戶輸入距離單位不一致,導致無法直接使用Buffer方法正確地生成緩沖區(qū)。提出變換緩沖區(qū)半徑距離單位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構建橢圓對象創(chuàng)建點對象的緩沖區(qū)、變換緩沖區(qū)對象坐標系創(chuàng)建緩沖區(qū)等方法予以解決。表7參3
?緩沖區(qū)分析 警用地理信息系統
CH20110683 利用WorldView-1衛(wèi)星立體影像測繪1∶5000地形圖的試驗=Experiment of the Production of 1∶5000 DLG Based on WorldView-1 Imagery/夏先麗,韓明,文廣,趙俊華(云南省航測遙感信息院)∥測繪通報.-2010(1).-37~38
通過采用WorldView-1衛(wèi)星影像生產1∶5000數字地圖的試驗,證明WorldView-1衛(wèi)星影像能滿足1∶5000數字地圖生產的精度要求,為邊境地區(qū)和邊遠航攝死角地區(qū)基礎測繪生產找到了新的途徑。表2參6
?衛(wèi)星影像 基礎測繪 空三加密
CH20110684 基于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1∶2000地形圖更新=Updating 1∶2000 Large Scale Topographic Map with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厲彥玲,梁勇(山東農業(yè)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測繪通報.-2010(1).-39~41
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QuickBird來更新1∶2000大比例尺地形圖為例,分析遙感影像處理、數據格式轉換和地圖更新方法的關鍵技術及流程,著重在遙感影像和數字線劃圖疊加配準的基礎上對地形圖更新進行研究,并對更新后的地形圖進行精度評定。該方法具有快速、準確、經濟等優(yōu)點,是大比例尺地形圖更新的發(fā)展方向之一。圖4參8
?高分辨率遙感影像 影像處理 地圖更新
CH20110685 基于地面三維激光掃描的精細地形測繪=Fine Topographic Mapping Based on Ground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梅文勝,周燕芳,周俊(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測繪通報.-2010(1).-53~56
對陡崖、峽谷等復雜危險地形,傳統地形測繪方法常常束手無策,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數字化、精確、快速、不接觸的特點正好可以解決這類問題。介紹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的基本原理,以某工程局部地形測繪為例,詳細說明應用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實現精細地形測繪的方法及流程,并歸納總結目前該技術用于地形測繪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圖6參7
?地面三維激光掃描 精細地形 點云
(665~685 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