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兆奇
(饒河縣地方志辦公室黑龍江饒河155700)
烏蘇里江畔的修志人
——記饒河縣地方志辦公室原主任鞠桂蘭
曹兆奇
(饒河縣地方志辦公室黑龍江饒河155700)
1983年11月,年僅24歲的鞠桂蘭剛剛從依蘭師范學校畢業(yè)不久就被調入饒河縣志辦工作。從此,她與地方志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27年來,她默默無聞,踏實工作,在平凡的修志工作崗位上取得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特別是在全省第二輪修志工作中,她巾幗不讓須眉,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主持編修第二部《饒河縣志》工作的大梁。八年來,她在省、市業(yè)務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克服了饒河縣志辦編修人員少、工作條件差、資金拮據等諸多困難,于2009年10月在雙鴨山地區(qū)率先完成《饒河縣志》出版工作。在她主持工作16年中,饒河縣地方志辦公室和她本人先后12次榮獲省市地方志工作先進集體和修志先進個人。
一
全省第二輪修志工作啟動后,為了達到《黑龍江省續(xù)志工作規(guī)劃》和《雙鴨山續(xù)志工作方案》要求,鞠桂蘭同志面對饒河縣志辦工作人員少、辦工用具陳舊落后、辦工經費短缺等實際困難,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為早日啟動縣志續(xù)修工作,她克服畏難情緒,利用口頭、書面等形式,想千方設百計主動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匯報工作,不厭其煩地向縣人大、縣政協的領導匯報。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她的艱辛工作,饒河縣的修志工作終于爭得了領導的重視和關注。2001年在她的籌劃下饒河縣志續(xù)修工作全面啟動。為將此項工作落到實處,按照省市要求:一是建立健全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志辦組織實施”的領導體制。縣委辦與政府辦聯合制發(fā)了《關于印發(fā)〈饒河縣續(xù)志工作方案〉的通知》、《關于認真做好〈饒河縣志〉編纂資料征集的通知》等文件,召開全縣續(xù)志工作會議,調整了饒河縣編纂委員會成員,為編纂縣志提供可靠的組織保證。二是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將縣志辦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并按實際需要足額撥款。為了在辦公條件上保障修志工作,縣政府為縣志辦增加辦公室3個(45平方米),購置了微機、打印機、復印機、數碼照像機、傳真機等現代化辦公設備,為完成縣志編纂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物資基礎。三是批準從縣機關內抽調或從社會優(yōu)選有一定政治素質和寫作能力的同志充實到編纂隊伍中,編輯人員由2人增至27人,為編修精品名志增添了技術力量。在她的努力下全縣修志工作真正做到了“一納入,五到位”。
二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2001年5月,饒河縣組建了《饒河縣志》編輯部,鞠桂蘭同志任主編。她安排好縣直機關縣志編寫工作后,不顧交通不便與酷熱,帶領志辦同志走遍了全縣9個鄉(xiāng)鎮(zhèn)、5個國營農場、11個林場與當地駐軍部隊,全部落實了部門資料提供負責人和資料編寫人員,僅一個月的時間,建立起160余人的修志隊伍網絡。組織并舉辦了基層修志骨干業(yè)務培訓班,并親自講授編修課程。為保證修志工作健康運行,她主動與參編單位建立工作聯系制度,深入基層指導資料提供工作。為保證重要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她在工作中不顧勞累,深入基層熱心查尋訪問知情人士,搜集了大量歷史資料。從2006年起,四年間,她先后到佳木斯、吉林、遼寧、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等省市,行程達萬余公里,查閱整理資料30余萬字。為了修志工作,她犧牲了自己四年的公休日;為了修志工作,她沒有很好地照顧八十多歲的婆婆、在外地的女兒,把一切家務推給了丈夫;為了修志工作,她在辦公室里從早到晚,有時甚至忘記了吃午飯……
三
要出就出精品?!娥埡涌h志》第二輪修志年限從1986年開始,截止到2005年,斷限為20年。此階段正處于世紀交替之際,是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時期。這一歷史時期變化大、新事物多、時代性強、工作難把握。面對新情況,她以《地方志工作條例》為準繩,注重把握地方志“三大特點”,不斷更新修志觀念,提高工作效率,確保修志質量。一是以改革、發(fā)展、和諧為主線,突出反映地方特色。為詳細記述饒河二十年發(fā)展進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新特點、新內容,突顯地方特色,在篇目設置上,大膽創(chuàng)新,把饒河東北黑蜂產業(yè)、口岸經濟、赫哲族風情等一大批新生事物獨立設篇,體現饒河特色和工作特點。二是以篇目擬定為先導,突出體現志書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在省、市志辦有關專家的指導下,針對《工業(yè)》、《商貿》、《金融》、《旅游業(yè)》、《經濟管理》等篇目合理調整,共征集社會各界意見與建議160余條。調整后的篇目,更加突出反映了饒河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真實歷史,為修好縣志打下了良好的框架基礎。三是以通俗化語言為特點,突出志書記述大眾化。在志書語言使用上,把記述的重心工作下移,加強黨委、政府及其部門為民辦事的記述,加強各條戰(zhàn)線、各階層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的記述,使志書敘述語言進一步貼進人民群眾,實現語言、風格大眾化。四是以“四級”審查責任制度為切入點,嚴把志稿審查質量關,建立健全部門領導、資料提供人、編輯、主編“四級”審查責任制度,全面查找和糾正縣志編纂中的問題,強化薄弱環(huán)節(jié),把志書失誤降到最低限度。這些實實在在的做法有效地提高了《饒河縣志》的編修質量。
四
修志為用。多年來,她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積極拓寬服務領域,堅持地方志工作為經濟發(fā)展服務,為全局工作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為社會群眾服務的原則,向社會提供縣志資料查閱服務。她先后為發(fā)展東北黑蜂產業(yè)、建立中俄貿易口岸、發(fā)展特色旅游等建設項目提供大量地情資料;為農村調整產業(yè)結構、開拓生產門路、增加農民收入提供了氣候、土壤、野生動物飼養(yǎng)、林下產品種植等數據資料和信息;在中俄勘界談判中,及時為外交部門提供有關島嶼形成、變遷等翔實的歷史資料;利用《饒河縣志》記載的大量日本侵華史和饒河抗日斗爭史,為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列為全國重點革命建筑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全縣招商引資工作中,在建縣百年慶祝等大型活動中,為《雙鴨山日報》提供有關文字資料30萬字;與各地交流《饒河縣志》180余冊,為省市志辦提供饒河縣資料30余萬字,圖片近50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