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鋼張繼生羅孝志
(1.湖南婁底市瀟湘職業(yè)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9;2.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李小龍創(chuàng)立與傳播截拳道對中國武術的貢獻與啟示
郝 鋼1張繼生2羅孝志2
(1.湖南婁底市瀟湘職業(yè)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9;2.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2)
當前,隨著李小龍文化現(xiàn)象的興起,關于李小龍截拳道的研究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在國際上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專門學問——振藩學。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歸納演繹法等研究方法,論述李小龍創(chuàng)立和傳播截拳道對中國武術的現(xiàn)代傳承與發(fā)展的貢獻和啟示。研究結果認為:李小龍截拳道的創(chuàng)立與傳播為中國武術在破除門派觀念的思想禁錮,促進中國武術重新正視實戰(zhàn)和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帶動中國武術走上國際化推廣道路等方面產(chǎn)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文章同時認為:截拳道取得的巨大成功對中國武術的現(xiàn)代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有著重要的思想啟示作用。
李小龍 截拳道 中國武術
現(xiàn)代世界著名武術家和“功夫電影”明星李小龍(Bruce Lee),原名李振藩,祖籍廣東順德,1940年11月出生于美國舊金山,1973年7月于香港逝世,享年32歲。李小龍在其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奇跡。他不僅把“KUNG FU”(功夫)一詞寫進了英語詞典,更在好萊塢開辟了一個新的片種:功夫片。他開啟了中國武術和中國電影國際化傳播和發(fā)展的新局面,僅憑個人力量就把中國武術推向全世界。他掀起的世界性的“中國功夫熱”和“中國文化熱”,堪稱20世紀的文化奇觀。李小龍因此被譽為腳踏武學和電影兩座高峰的世紀巨人。
截拳道(Jeet Kune Do),簡稱JKD,是李小龍以中國道家老莊哲學、佛家禪宗哲學及印度哲人克里希納穆提思想為指導,提煉、整合了中國傳統(tǒng)武術詠春拳、西洋擊劍和西洋拳擊的理念及技藝精華,結合自身豐富的跨越學科的交叉實踐和理論總結而創(chuàng)立的?!敖厝馈边@個概念,李小龍本人用英語解釋為“the way ofthe interceptingfist”,中文直譯為“攔截拳頭的方法。”而從其本意上講,“截”是指攔截或阻截,“拳”是指拳頭、拳法,“道”是普遍的規(guī)律方法和最終的實現(xiàn)方式。關于“截拳道”這個名稱,李小龍曾有過這樣的告誡:“請記住,取“截拳道”這個名稱只是為了叫法上便利,我并沒有讓它有什么特殊的含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本身的解放效應,因為它可以充當習武者自我檢驗的鏡子?!?/p>
作為截拳道的一代宗師,李小龍不僅開創(chuàng)了截拳道武學體系,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世界真功夫時代,他引領世界武壇從保守走向開放,從固步自封走向自我解放的歷史潮流,從而在國際武壇上享有武林精神領袖般的卓絕影響力。他不僅在武術技擊上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更前無古人的首次突破門派界限,站在人類武道的高度,提出以強調(diào)自我實現(xiàn)的開放性的武學思想,將人類武術由技擊之術提升到武術之道、人生之道的一個全新的高度,為中國武術的現(xiàn)代化開拓創(chuàng)新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參考,對世界武術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力。
而被譽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越門派限制的革命性的武學體系——截拳道,作為中國武術現(xiàn)代發(fā)展中的一部分,遺傳了中國武術的精華和核心價值,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縮影。它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逐漸成為中國武術乃至世界武林一顆耀眼奪目的璀璨明珠,也成為世界人們認識中國武術的一個文化標識和符號。
李小龍截拳道對中國武術發(fā)展的最大貢獻莫過于破除中國傳統(tǒng)武術固步自封的門派觀念,開創(chuàng)“天下武學一家”之先河,從而也加速了中國傳統(tǒng)武術解除長期以來門派觀念的思想禁錮。李小龍創(chuàng)立截拳道的原則是吸收有用的技藝和理論,加上自己的專長和領悟,向著學以致用的路線發(fā)展,從而達到增強實戰(zhàn)能力,提高實際搏擊水平的目的。他的截拳道辯證地吸收傳統(tǒng)武術流派的優(yōu)點,同時也融合了各國武技的思想精華,對中國武術的傳承樹立起了一個新的風貌。在其開館授徒的過程中,所有學員不論種族、不論國籍、不分性別,他都一一接收,而且是毫無保留地傳授。這在當時中國傳統(tǒng)武術界絕對是被視為犯了“欺師滅祖”大忌的一種“大逆不道”的做法。不破不立,李小龍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去偽存真,揚長棄短,把中國武術的實戰(zhàn)技能演繹到了一個后世人所無法企及的高度,摒棄了中國傳統(tǒng)武術一切華而不實的“空架子”,一改傳統(tǒng)武術技不外傳的陳規(guī)陋習,沖破了傳統(tǒng)武術自我禁錮的藩籬,解除了傳統(tǒng)武術清規(guī)戒律枷鎖的束縛,把中國傳統(tǒng)武術帶進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同時通過與世界各國的武林高手進行較量和切磋,充分吸收世界各國武技的精華,博采眾長,為己所用。正是李小龍的這種“離經(jīng)背道”的做法,為中國武術在此后的發(fā)展可以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打開了局面。李小龍是中國武術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為中國武術剔除幾千年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的保守觀念,樹立武術傳承的新風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學者把截拳道稱作是肢體表達的藝術,而通過親身修煉截拳道后,筆者發(fā)現(xiàn),截拳道不僅是一門肢體表達的藝術,更是一門肢體表達的科學。截拳道無論是在攻擊時機、距離控制還是在訓練方法和手段方面都是最講究效率的。李小龍在教授弟子截拳道的時候提倡“去枝蔓,立主腦”,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否定了傳統(tǒng)武術模式化的練習形式,自稱其截拳道是“無形之形,無式之式”,反對傳統(tǒng)武術只曉得盲從與模仿的做法,認為傳統(tǒng)武術永遠找不到武術技擊的真諦。李小龍一生武壇生涯的經(jīng)驗總結。第一是實效。李小龍?zhí)岢賾?zhàn)速決,截拳道以快速猛烈、剛毅和旋風般的快攻著稱于世。第二是直覺。李小龍主張用本能的反應和直覺去完成攻防動作,這也是真實搏擊唯一有效的應付方法。第三是簡單。李小龍反感不切實際的花拳繡腿,他認為真正實用的招數(shù)應簡化了再簡化,一拳就是一拳,一腳就是一腳,返璞歸真,才是武學的最高境界。李小龍截拳道這種注重實效,招式簡單、招法直接的技術體系是中國武術技擊內(nèi)涵的升華,讓中國武術重新正視實戰(zhàn)的作用。此外,李小龍還十分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新是李小龍在整個截拳道訓練過程中不斷實現(xiàn)突破的根本保證。中國武術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也只有通過創(chuàng)新,才能走向世界化發(fā)展的道路,中華武術才能真正發(fā)揚光大。
在武術和電影兩個領域做出的偉大成就和杰出貢獻,李小龍曾被譽為武術界和電影界的兩座高峰。李小龍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苦心鉆研,首先取得武道上的成功,他把截拳道演繹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讓世界認識了真正的中國功夫,改變了世界對中國武術長期以來的偏見,從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國武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步伐。繼而他又通過自編、自導、自演了一系列別具風格的“功夫片”,取得電影上的輝煌成就。李小龍十分巧妙地把他的截拳道功夫和電影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在影片中宣揚他的截拳道功夫和武學理念,他的影片超越了一般動作電影的局限,獨樹一幟,開辟出功夫電影的新片種。而在電影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不僅促使李小龍的截拳道功夫和武學理念廣為傳播,使截拳道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風靡全球,也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一場學習中國功夫的熱潮,從而為帶動中國武術向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門派觀念由來已久,可謂根深蒂固。在中國武術的現(xiàn)代傳承中,門派觀念的存在一直是限制中國武術傳承發(fā)展的主要原因。關于門派觀念,李小龍認為那是一種埋葬創(chuàng)造者智慧的愚蠢行為,他曾經(jīng)提出一個很是精妙的論斷:“某一位武術家發(fā)現(xiàn)了武術中的部分真理,在這位武術家的整個生命過程中,他堅定地完善著他的帶著他個人傾向的偏見的真理,雖然這種傾向性的真理是一個人在他的生命過程中為自己尋找安全感與認可性所擁有的一般性常識。但是,在他死后,他的學生們開始將‘他的’假設,‘他的’設想,‘他的’愛好和‘他的’方法轉變?yōu)閷W生們應該執(zhí)行的法規(guī)。于是嚴格的教條產(chǎn)生了,森嚴的等級產(chǎn)生了,門派也由此形成?!崩钚↓埧嘈墓略剟?chuàng)立截拳道,為的就是要沖破傳統(tǒng)武術門戶之見的束縛,提倡“天下武學一家”的思想。他集各派技擊精華于一身,不僅把中國功夫推向了世界,同時他革命性的的武道理念對中國武術當前拋棄“門派”,回歸“大同”,實現(xiàn)各門派之間的整合,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盡管李小龍所創(chuàng)造的截拳道在技法上未必盡善盡美,盡管在他死后截拳道又有了淪為“教條”的趨勢,但是他在傳統(tǒng)武道理念上第一次提出了開放性的武道哲學理念,也就是在技法上無門無派,以人為本,充分挖掘自身潛能,不斷自我完善的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在拋棄了門派限制之后的一種學無止境,藝無止境的心境。
歷史也告訴我們,因門派觀念引起的因循守舊和固步自封是造成中國武術不能為外界所認知的根源所在。中國武術要發(fā)展,必須從根本做起,從源頭做起,根除門派觀念。
從文化學的角度看,不管是東方武術還是西方武術,都是追求一種“戰(zhàn)而勝之”的價值取向,戰(zhàn)而勝之需要的是有“真功夫”,對這一點的認識東西是相通的,不存在文化差異的沖突。只是中國武術更加講究“不戰(zhàn)而勝”抑或“以弱勝強,巧中取勝”的思想傾向。事實上,中國武術之所以能薪火相傳,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武術有真功夫,而“花拳繡腿”也為歷代武林人士所不恥。在近代中國武術的發(fā)展過程當中,“不戰(zhàn)而勝”和“以弱勝強,巧中取勝”價值取向的功能和作用卻被人為地放大了,而“戰(zhàn)而勝之”的價值取向則退化成為一種“攻防含義”。這一點現(xiàn)代競技武術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盡管武術套路做為中國武術代代相傳的一種傳承方式,有其存在的積極意義,然而現(xiàn)代競技武術發(fā)展起來的套路運動,背離了中國武術的核心,讓中國武術偏離了其正常發(fā)展的軌道。在“高、難、美、新”的競賽規(guī)則杠桿撬動下,現(xiàn)代競技套路運動的體操化、舞蹈化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以“創(chuàng)新動作”為難度的動作組合如同一塊任意拼裝的七巧板,充滿“搖滾”特色,與所謂“遵循技擊規(guī)律”、“體現(xiàn)攻防含義”層層剝離,加之武俠小說家們和電視電影中對中國武術的大肆渲染和出離夸張,也嚴重混淆了人們對中國武術真面目的認識,中國武術名副其實成了一張徒有虛名的文化標簽。如果拋開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的歷史淵源,中國武術已無多少實際意義,僅剩下一具“文化空殼”。無怪乎現(xiàn)在不斷有泰拳向中國武術發(fā)起挑戰(zhàn),且氣焰囂張言詞激烈,讓中國武術顏面掃地。而在這一點上,李小龍為中國武術做出了榜樣,他用他鋼鐵般堅硬的拳頭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武術的厲害,也證明了他的截拳道并不是“花拳繡腿”。他先后擊敗了眾多的武林高手,贏得了許多贊譽。他讓連獲兩屆冠軍殊榮的空手道冠軍心服口服,讓韓國的跆拳道天才俯首稱臣,也擊敗過前來挑戰(zhàn)的泰拳王。他的功夫讓無數(shù)武林高手為之自嘆弗如,改變了世界對中國武術長期以來的偏見。李小龍的經(jīng)驗表明,中國武術要發(fā)展,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能只講“花架子”,必須要有“真功夫”,必須得用實力說話才行得通。武術要有“真功夫”,這不僅是中國武術的核心價值,也是世界任何武技的核心價值。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崩钚↓埥厝乐阅艿玫绞澜绶秶鷥?nèi)的廣泛認可,其成功的經(jīng)驗就在于在充分吸取其他門類武術精華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李小龍的截拳道體現(xiàn)了一種批判繼承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事實上,中國武術也從未停止過改革和創(chuàng)新,但卻在對傳統(tǒng)的堅持與放棄之間一直找不到很好地突破口。從中國武術在進軍奧運會的征途中屢屢碰壁的遭遇中也可以看出,對中國武術進行的削足適履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行不通的,這種做法只會讓中國武術走上一條發(fā)展的不歸路,斷送中國武術的美好前景。中國武術要發(fā)展,對中國武術的改革創(chuàng)新既不能一味堅守傳統(tǒng),抱殘守缺,也不能全盤否定傳統(tǒng)的價值,而是要選擇批判繼承傳統(tǒng)的科學發(fā)展道路,在保留傳統(tǒng)武術中最精華最本質(zhì)的特色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chuàng)新思路,改良方法。只有既保留中國武術的技擊特點,又改革現(xiàn)有不盡合理的武術競賽制度,規(guī)避競賽中出現(xiàn)的諸多不和諧音符,中國武術才有可能走出低迷,走向光明。
當前,中國武術正徘徊于如何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十字路口,中國武術的美好前景還需要更多的人關注,還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揚國粹的行列中來。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和認識中國武術,是所有武術工作者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所有武術工作者也應當義不容辭。讓世界認識中國武術,當務之急還是要培養(yǎng)出一批高素質(zhì)的武術人才,畢竟,人才和質(zhì)量才是中國武術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沒有人才和質(zhì)量保證,任何舉措都無異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誠然,李小龍截拳道是屬于全中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但它同時屬于世界。在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世界文化多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我們研究李小龍和截拳道,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以及中國武術的發(fā)揚光大仍然具有良好的現(xiàn)實意義。
關于李小龍截拳道的研究還會繼續(xù),關于中國武術的發(fā)展還會受到更多關注。只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李小龍截拳道,截拳道的傳承和發(fā)展才能后繼有人。也只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中國武術,中國武術的發(fā)揚光大才會指日可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顆燦爛的東方之星才能煥發(fā)出熠熠奪目的光輝。
[1]朱建華.李小龍與截拳道縱橫論(上)(中)(下)[J].中華武術,2006(1),2006(2),2006(3).
[2]李小龍.從傳統(tǒng)空手道中解放出來[EB/OL].李小龍中文圖書館官網(wǎng),2008.
[3]關文明. 論李小龍對中西體育交融的貢獻、成因及其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6).
[4]李小龍.截拳道進攻原則[J].精武,2006(6).
[5]朱建華.截拳道為何與眾不同[J].中華武術,2005(7).
[6]黃錦銘.論截拳道的起源[J].天下武林,2008(6).
[7]陳琦平. 龍典:李小龍經(jīng)典原著書系中文從書系列第一輯[EB/OL].李小龍中文圖書館官網(wǎng),2008.
[8]陳琦平.中國李小龍熱二十年[J].中華武術,2002(9).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Jeet Kune Do Created and Publicized by Bruce Lee
Hao Gang1Zhang Jisheng2Luo Xiaozhi2
(1.Xiaoxiang Vocational College,Loudi Hunan 417009;2.P.E.Department,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12)
At present,with the rise of Bruce Lee's cultural phenomenon,the research which on Bruce Lee Jeet Kune Do is becoming more extensive and deeper,a specialized knowledge-Jun Fan-school has forme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a.This paper,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field interview,induction and deduction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discussed its contributions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Wushu.The article found:Bruce Lee's Jeet Kune Do has completely break the idea of school imprisonment of Chinese Wushu,which,to some extent promoted Chinese Wushu to re-face comba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and produced a more profound impact on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Wushu.The article alsofound:the great success of Jeet Kune Do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inspiration of the modern Chinese Wushu heritage,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Bruce Lee Jeet Kune Do Chinese Wushu
G85
A
1004—5643(2010)12—0011—03
1.郝 剛(1960~),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