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石(上海電子信息學院, 上海 200411)
《申報》有一消息《出席文學者大會——滬代表晉京》:“中央社訊。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及第十一屆中國文學者年會于本月11日起,在首都舉行。上海方面出席代表周越然、包天笑、傅彥長、張若谷、楊光政、路易士、陶晶孫、潘予且、柳雨生、丘石木、楊之華、顧鳳城等十二人業(yè)于昨夜八時半聯(lián)袂抵京。……”①
這則新聞之所以有展開談的價值,在于它牽涉到張愛玲。張被人稱為“文化漢奸”,一是因為她是大漢奸胡蘭成的妻子,二是她在淪陷區(qū)上海發(fā)跡??谷諔?zhàn)爭的硝煙散去,張愛玲在《傳奇》的修訂版中為自己做了辯解,下面是她為小說集寫的序言《有幾句話同讀者說》:
我自己從來沒想到需要辯白,但最近一年來常常被人議論到,似乎被列為文化漢奸之一,自己也弄得莫名其妙。我所寫的文章從來沒有涉及政治,也沒有拿過任何津貼。想想看我惟一的嫌疑要末就是所謂“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第三屆曾經(jīng)叫我參加,報上登出的名單內(nèi)有我;雖然我寫了辭函去,(那封信我還記得,因為很短,僅只是:“承聘為第三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代表,謹辭。張愛玲謹上?!保﹫笊先耘f沒有把名字去掉。
至于還有許多無稽的謾罵,甚而涉及我的私生活,可以辯駁之點本來非常多。而且即使有這種事實,也還牽涉不到我是否有漢奸嫌疑的問題;何況私人的事本來用不著向大眾剖白,除了對自己家的家長之外仿佛我沒有解釋的義務(wù)。所以一直緘默著。同時我也實在不愿意耗費時間與精神去打筆墨官司,徒然攪亂心思,耽誤了正當?shù)墓ぷ?。但一直這樣沉默著,始終沒有闡明我的地位,給社會上一個錯誤的印象,我也覺得是對不起關(guān)心我的前途的人,所以在小說集重印的時候?qū)懥诉@樣一段作為序。反正只要讀者知道了就是了。②
很明顯,張愛玲認為愛情、婚姻是個人的私事,他人管不著,也不能管。這要看讀者拿什么尺度去評說,寬容或嚴苛的眼光將有不同的結(jié)論,見仁見智、過于主觀的問題這里不多說。就這一件事可以追問的是,張愛玲跟著胡蘭成有沒有干過背叛民族、國家的壞事?應(yīng)該說,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好事倒做過一件??蚂`被日本人逮捕,張愛玲找胡蘭成想辦法,大約他們還是出了力,柯靈終于被放出來了。這一點,胡蘭成在《民國女子》有記述,張愛玲在《小團圓》也有文字披露,柯靈則在《遙寄張愛玲》表達了對張的感激。就第二件事,張愛玲說她的寫作從未涉及政治,短文寫于1946年11月,如果政治專指主動或者有意識地配合日偽的“大東亞共榮”的文化活動,那么,張愛玲的辯解還是站得住腳的。首先,張愛玲要吃飯,所以,她要寫文章。這無可厚非,如果有人在淪陷區(qū)開了個小店,生意做得很好,或者說有人種了幾畝田,收成很好,這都無關(guān)民族大義,張愛玲的文學創(chuàng)作其實也是為了生活。不過,就影響而言,作家張愛玲是一個大目標,所以,據(jù)柯靈在《遙寄張愛玲》里說,鄭振鐸希望張愛玲見好就收,張愛玲則非要“趁熱打鐵”。她這么做是否就一定錯了?傅雷做人做事既剛直又嚴謹,在《論張愛玲的小說》,他只是批評張愛玲的一些小說寫得很草率,卻沒有請她擱筆的意思,這說明在淪陷區(qū)寫小說,尤其是寫好小說并無不妥。其次,就文學或文化活動看,張愛玲沒有積極參與日偽的文藝活動,甚至還不與日偽合作,如她婉辭了“第三屆大東亞文學者大會”。這一點,很多學者輕信了張愛玲的說辭,她說,報紙上有她的大名,大約有的報紙將她的名字刊載出來了,但有的報紙卻沒有,《申報》可為例。
《申報》是近現(xiàn)代上海的第一大報紙,它的消息應(yīng)確鑿無疑,再說消息來自南京中央社,并且,張愛玲是名作家,無論她如何低調(diào),到了南京肯定是被關(guān)注的對象,這就印證了張愛玲的說法絕非虛假。張沒有參加這次大會,一是她個性使然,不喜歡在大場合露面的秉性決定了她必定推脫,二是她恐怕也隱約地知道這其中的利害,所以,她做了一次正確的選擇。因此,無論是通過胡蘭成這條路徑還是經(jīng)由寫作通道,就已有的資料看,張愛玲既沒有主動地參與日偽文藝活動,也無為迎合日偽而創(chuàng)作之意向;相反,在與日合作上她消極怠工;出于友誼,她主動營救柯靈。除非是日后發(fā)現(xiàn)新的不利于張愛玲的證據(jù),否則,就上面兩條簡單地推斷張愛玲是“文化漢奸”或她“附逆”實屬牽強附會。
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是否一直沒有涉及政治呢?也未見得。有人細致地分析張愛玲的作品,指出:“令人難以原諒的是,張愛玲在淪陷區(qū)上海的創(chuàng)作,竟和敵偽政治相聯(lián)系。”③究竟有多大的聯(lián)系呢?《忘不了的畫》《雙聲》等似乎有一點聯(lián)系,但要聯(lián)系上又勉強,所以,這種解讀也只能是一家之言。張愛玲在解放后確實沾染政治,“我們回過頭來看張愛玲在新中國生活期間的作品,卻又發(fā)現(xiàn)她在字面上對共產(chǎn)黨的政治比國統(tǒng)區(qū)留下來的任何一個作家跟得都緊,簡直到了熱衷為政治服務(wù)的程度?!雹堋?952年,張愛玲去了香港。很快供職于美國新聞署在香港的新聞處。麥加錫是她的頂頭上司。她又很快決定‘附美’?!雹菘梢姡瑥垚哿岵⒉皇且粋€超越政治、遠離政治的作家。
但在日偽期間,在政治上她的確很小心。她看似墜入是非圈,卻又在努力地保全個人清白,不主動參與、回避政治是她的策略。她這么做顯然有效果,雖然有一些人指責她是“文化漢奸”,但也有文章為她辯護,本文就是其一。
① 中央社:《出席文學者大會——滬代表晉京》,《申報》,1944年11月11日,第1版。
② 張愛玲:《流言》,海南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53頁。
③④⑤ 陳遼:《張愛玲的歷史真實和作品實際不容遮蔽》,《華文文學》,2007年第3期,第63頁,第65頁,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