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煨牵ㄅ_州學院人文學院, 浙江 臨海 317000)
游戲文章,亦稱為俳諧文、諧文,指內容詼諧或以文字為游戲的一類文學作品。游戲文章歷史悠久,劉勰認為先秦“優(yōu)旃之諷漆城,優(yōu)孟之諫葬馬”(《文心雕龍·諧隱》)已開啟游戲文章之源頭,漢代東方朔等人留下了今天能見到的文人創(chuàng)作的最早游戲文章,如東方朔的《答客難》、揚雄的《逐貧賦》、王褒的《童約》等。清末民初的大報、小報、文藝期刊較普遍地刊載游戲文章,1900年以后,隨著國事日非,報刊對社會關注和干預意識增強,報載游戲文章在迎來繁榮的同時,對社會諸人諸事批判的力度也在加大,游戲“濟世”由換俗發(fā)展到批判改制,風格由溫婉走向辛辣、由含蓄趨向激越。本文即以《民立報》俳諧文欄目為例,揭示清末民初游戲文章的主要特點以及與現代雜文的聯(lián)系。
《民立報》1910年10月11日創(chuàng)辦于上海法租界,于右任為社長,編撰隊伍集中了范鴻仙、景耀月、宋教仁、陳其美、徐血兒、呂志伊、馬君武、章士釗、葉楚傖、張季鸞等一批報界精英,至1913年9月4日被袁世凱查封????!睹窳蟆穭?chuàng)刊后不久,即發(fā)行2萬余份,是當時國內發(fā)行量最大的一家日報,也是國內影響最大的一家革命報紙,“(《民立報》)尤受國內外知識階級的歡迎,學校之內,市肆之間,爭相傳覽。每天銷至二萬份,印機晝夜不停?!雹佟睹窳蟆匪螒蛭恼碌闹饕攸c是:
1.文體形式豐富多樣
從《民立報》創(chuàng)刊到1911年12月31日,共推出俳諧文欄目121天次,游戲文體包括章程、傳、敘、書、銘、謨、檄、序、奏折、八股文、傳單、諭、告示、禱詞、狀詞、敕諭、圣旨、宮門抄、曲、敘、說明書、廣告、文契、碑文、傳記、竹枝詞、祭文、詔、卦辭、解等,除了傳統(tǒng)文體外,還包括一些新的應用文體如章程、說明書、廣告等,堪稱無體不備。此外,《民立報》俳諧文欄目還出現隨感式的短評游戲文章,以老談的24則科學奇譚為代表。
2.諷刺手法辛辣多變
《民立報》所載游戲文章的諷刺風格及技巧堪稱是清末民初游戲文章之代表。諷刺技巧的分類一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里以常見的分類方式舉其大端,以窺《民立報》所載游戲文章諷刺藝術之一斑:
(1)戲擬。戲擬的手法是對某種文體的模仿和變形,出以諧謔內容,造成文體與內容的矛盾或不協(xié)調,產生滑稽幽默的諷刺效果。戲擬在1910至1911年121天的俳諧文欄目中所占比例最大,共有40余天刊登的是戲擬之作,約占總數33%。戲擬之作的文體對應用文尤其偏好,如《民立報》俳諧文欄目戲擬的應用文體包括章程、傳、敘、書、銘、謨、檄、廣告、序、奏折、傳單、諭、告示、禱詞、狀詞、敕諭、圣旨、宮門抄、詔、祭文、卦辭、碑文、契約、說明書等,幾乎涉及傳統(tǒng)所有的應用文體。其中居于前列的是書(8篇)、章程(5篇)、告示(5篇)、詔(3篇)、禱詞(3篇)。究其原因,應用文體一般要求格式規(guī)范、內容嚴肅,但戲擬之作出以諧謔之內容、滑稽之言辭,與莊重的文體要求形成強烈反差,寓諧于莊,造成嘲弄譏笑的諷刺效果。如《擬清廷諭旨》(1911.12.14)中的一則:
上諭:禮拜九,據馮國璋奏請撥軍費一摺,著度支部迅速撥紙錢四百萬以作軍費。該部知道。欽此。
這里故意杜撰“禮拜九”、“紙錢”等來套用至高無上的圣旨,滑稽與莊嚴對比,從而達到譏笑清政府已陷入四面楚歌之困境的諷刺效果。其中,“紙錢”還運用了語音和語意雙關的諷刺技巧。宮門抄是嚴肅的朝廷公報,但是登上俳諧文欄目,風味大變,如《戲擬清廷宮門抄》(1911.12.9):
上諭,據張勛電奏,……微臣更欲以后死之身與臣家小毛子及時行樂,辜負天恩,惶恐萬死等語,所奏甚是。南京形勢雄固,何至失守?天命使然,非卿之罪。卿家既有小毛子,幸無為楊小樓第二所攫。朕亦準備隨父王偕倭婆東渡矣。欽此。攝政王鈐章,曾國藩左宗棠署名,李鴻章假。
用宮門抄這種莊嚴的公文夾雜小毛子(原秦淮名妓,張勛最寵愛的小妾)、倭婆、及時行樂之類輕浮之辭,并提醒張勛不要讓寵妾被楊小樓(當時名伶)這樣的人騙去了,故意丑化清廷君臣荒淫不堪的嘴臉;再錯置以曾國藩等已不在人世的昔日重臣,荒誕無比,嘲弄至極。所謂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這是自古對正式應用文莊重嚴肅的要求,戲擬模仿的文體要求愈嚴肅,所擬內容愈滑稽,對諷刺對象的嘲諷效果就愈大,這正是《民立報》俳諧文欄目戲擬之作所希望達到的效果。
(2)隱嘲。隱嘲又叫反諷、反語,就是用與所表述的內容相反的意思起到指桑罵槐的效果。如表面是贊揚,實則是嘲罵,表面是責罵,實則是贊賞。這類作品尤多,如《辭年啟并頌》(1911.1.26)對官界、紳界、商界、軍界、警界的祝辭,虛頌實貶;如《戲擬部批留日全體學生公呈》(1911.4.4)贊美使館參贊吳振麟與日本女子私婚:
該參贊多年留學,夙擅外交,化合華人與日人,直視國事如家事,增兩國感情之厚,借此溝通,竭一身運動之能,揆其奧竅。淪肌浹髓,全消國界之嫌。怵腎鏤心,大倡人群之道??v使乙女子有心為國,不須捐軀,須知吳振麟刻意成交,何虞隔膜?彼參贊憚精王事,豈曰無功?……
這篇游戲文章通篇使用反語,愈是表彰該參贊私婚之外交貢獻,愈彰顯其荒廢國事、及時行樂之丑陋行徑。
(3)比擬。將人比作物或將物比作人的手法,為了加強諷刺效果,通常將人貶低為物。如老談《地支生肖十二曲》(1910.10.21),以十二生肖為歌,實則諷刺十二類人,如犬“頭動尾巴搖,乞人憐,為腹枵,殘羹冷炙憑他飽;生人吠得哮,貧兒逐得驕,眼中只認衣裳好。最糟糕,詩文自詡,亂放屁偏豪”。顯然,“犬”代表那些無骨氣、倚權勢、恃強凌弱一類的文人。又如《昆蟲學一》(1910.11.16):
蜩亦蟬類,卵化,未出土時,僵若死;脫穎頗美觀,頂紅,頭巾綠,涼血無腸;嘴尖銳,六足,爪多牙刺,軟翅二,式如亮紗之外套然,每當夏初,即飛集滿樹,其鳴聲曰:“立憲,立憲?!鼻О俪扇?,擾人清夢,而實則其聲非出諸口也,乃其腋下生響板二,鼓之能作此怪響,非由衷也。……蓋惡此者,其病必深,故終至不可救藥云。
顯而易見,這則游戲文章將當時口是心非、主張立憲的一批人比喻為擾人不得安寧的蜩。
(4)夸張??鋸堃彩浅S玫闹S刺手法,以現實為基礎,夸大其詞,使被諷刺對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典型,從而具有普遍性或揭示事物的本質?!睹窳蟆焚街C文欄目多數文章使用了這種手法,如諷刺朝廷喪權賣國,《戲擬某部尚書謝恩摺稿》(1911.1.12)借某尚書謝主龍恩,鞠躬盡瘁地完成賣國任務,“自茲以后,臣自當益肆狼貪,舉中國之地皮賣盡,再施狡技將人民之權利奪完,庶藉以上答圣明,下酬素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息尚存,此志不懈?!边@里故意用極盡夸張的筆調諷刺清廷及官員以出賣國家主權和人民為能,從而諷刺揭露清朝是一個賣國政府。
(5)錯置。錯置就是故意顛倒生活中的人或物,利用荒謬的顛倒混亂達到諷刺效果?!缎挛溧l(xiāng)侯傳》(1910.11.17)一篇是代表,節(jié)錄一段:
諸葛亮問于孔明曰:“子亦知武鄉(xiāng)侯之事乎?”曰:“唯唯,否否,吾知之,吾能言之,然不詳也。夫武鄉(xiāng)侯,宋之名臣也。輔朱元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后知元璋非可以共富貴也,乃去之,從赤松子游,復因有五湖約,乃扁舟載酒游于赤壁之下。月明星稀,烏雀南飛,不覺慨然擊楫,欲投鞭以斷江流。忽見樓船東下,牧馬南下,烏鴉(即鴉片)火于粵南,黃鶴焚于漢上,而吊民伐罪之師方興未艾,或則嘉興屠城,揚州十日,長城之役為已,而燕逆已稱兵犯闕矣。”……
這篇游戲之作幾乎每一句話都包含著至少一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實則是抨擊清兵入關的暴行,倡排滿革命。其中歷史人物和事件錯亂不堪,故意錯置之中體味到的是荒唐滑稽的審美效果。王永瀾《擬清廷諭旨》(其二,1911.12.14)“上諭,據張勛奏稱革命軍性猛力烈,日夜攻城,南京已下,……著李鴻章、曾國藩統(tǒng)精兵五萬,水陸并進。并著鳳山琦孚帶兵二萬以為后援?!閲д跚拢垢盗?、榮祿、張之洞署名”。李鴻章至張之洞已逝有年,這里故意用起死回生的荒謬造成混亂達到諷刺清廷在革命浪潮下再也回天乏術。
(6)雙關。包括諧音雙關和語意雙關。如《擬保辮子章程》發(fā)起人署名“歸東朱屯、鼠紳侯韋同啟”利用的是龜、豬、猴的諧音;《新敬惜字紙文》發(fā)起人署名“賈聞銘、史輔稗同啟?!睂崉t是假文明、死腐敗,這兩處是諧音雙關。還有一些游戲文章使用語義雙關,如《戲擬國民游戲學堂章程》“校址在無何有之鄉(xiāng)”。意思是這個學校是虛幻的,不過用來嘲弄諷刺罷了?!稇驍M某部尚書謝恩摺稿》這位尚書“高等拍賣路礦學堂肄業(yè)”,諷刺清廷及該大臣以出賣國家主權為能事?!稇蜃侍旌笸翣钤~》(1911.6.5)則通篇使用雙關:
告狀人姓黃名忠,為霸占血產,叩求昭雪事。竊黃氏闔族自始祖仙元以來,遺有田產十萬四千畝零,前被惡族利身族兄弟鬩墻,將田產盡行占去,距今九萬七千余日,尚未退還。前往理說,乃惡族不特置之不理,且敢肆彼毒焰,多方虐待,昧盡天良,有冤莫訴。今其不肖子孫將此田產零星拍賣于人,身等聞之不勝駭異,以為闔族生機系于一線。若再久假不歸,任其盜賣,則后患何堪?……
這則狀詞將語音、語義雙關綜合運用,如黃忠——黃種,血產——中國,仙元——軒轅,兄弟鬩墻——明末關內之亂,零星拍賣——出賣國家主權,等。概言之,通過雙關手法的使用,這篇游戲文章鼓吹的是排滿革命的主張。
(7)痛罵。研究表明,諷刺乃源于痛罵②。痛罵就是用嚴厲或侮辱性的語言對人物或事件予以譴責,痛罵是直接辛辣式的諷刺技巧。如《官場銘》(1910.12.22)斥責官吏“斯是官場,惟奴隸馨。人血染頂碧,民膏潤發(fā)青”。《戲擬資政院議員上軍機大臣乞降書》(1911.1.13)借議員自己之口痛罵所謂的立憲議員:
是以入都而后,不敢輕議一事,以犯威嚴。不敢妄發(fā)一言,以觸忌諱。旅進旅退,一時噤若寒蟬。人云亦云,兩端持如首鼠。而且昏暮不辭,由竇鉆破頭皮。殷勤走謁豪門,奔穿腳底。狗頭狗腦,報端貽插畫之羞。賊骨賊皮,門外遭老拳之擊。
這段痛罵之詞淋漓辛辣,用夸張、侮辱之詞痛罵有名無實、碌碌無為、干謁鉆營的所謂國會議員。直接痛罵式的諷刺可以發(fā)泄激越的情感,酣暢淋漓地發(fā)揮游戲文章的輿論力量。其余像《戲擬軍機大臣討資政院議員檄》(1910.12.29)、《戲擬某部尚書謝恩摺稿》(1911.1.12)、《擬豬八戒賀某老年節(jié)書》(1911.2.2)、等都以辛辣、直白的痛罵見長,鋒芒所向,痛快淋漓。
以上只是將《民立報》游戲文章主要的諷刺手法舉其大端,實際上,許多游戲文章將多種諷刺手法冶于一爐,達到一種令人啼笑皆非、酣暢淋漓的審美享受,《擬保辮子會章程》(1910.10.11)就是其中的代表,現將該文節(jié)錄一節(jié)如下:
原夫天之生物,各有取材,辮之于人,實為異彩。矧千秋所僅有,亦萬國所絕無。白發(fā)數莖,紅線表壽征之象;黑頭萬縷,長綏增國粹之光。符號借辮夫喪儀,或藍或白,形式尤關乎體制,如 如綸,秘戲圖開,盤額大添豐采。出恭事好,繞肩尤見精神。何須繩索高懸,藁街曉示,借可鞭 。并代深巷狗鳴,指繞回旋,幫友假為暗號。頸圍重疊,舊軍借以避兵?;^渾蛋之新妝,漫散股益增斌媚;販子挑夫之尚武,常勝鬏愈長威風。倘逢帷薄不修,得此則捉奸亦易;更遇萑苻未靖,由斯而捕賊尤多。所臚陳尚其大略,誰云發(fā)辮竟可革除不謂邪說?……
從整體上看,這篇文字運用的是戲擬和隱喻的諷刺手段,作為守舊頑固的象征——辮子,作者必欲剪除之而后快,但作者反其意而堅持保護;其次是夸張的手法,辮子可以“增國粹”、“關體制”、“添風采”、“長精神”、像巨大的繩索、戰(zhàn)爭中可以抵擋兵刃等等,極夸張之能事,幽默可笑;再次是映襯的諷刺技巧,辮子可以增國粹、關體制、辨喪儀,這是何等莊嚴,但辮子解手時繞在肩上、梟首示眾或鞭笞時不需繩索、捉奸或捉賊時易于得手,又低俗不堪。崇高和庸俗映襯,莊諧并用,極盡嘲弄揶揄之能。另外,該文還運用瑣碎、雙關的諷刺手段,如把保辮子會的入會資格、職員、經費、會所等詳細臚列,瑣碎中增添滑稽;將發(fā)起人署名“歸東朱屯、鼠紳侯韋同啟”,直接用雙關予以痛罵??梢?,該文綜合運用了戲擬、隱喻、夸張、映襯、瑣碎、雙關、痛罵等多種諷刺手段,對頑固保留辮子者予以嬉笑怒罵的嘲弄和批判,辛辣犀利。李歐梵先生曾對民初《申報·自由談》所刊游戲文章做過梳理,他說:
到了民國初年,五四運動前夕,“游戲文章”的題目也越來越大膽,并直接針砭時政,特別對于議會政治和袁世凱,可謂極盡諷刺的能事,用的是極為透明的反諷手法,讀者一望可知③。
其實,如果把晚清像《民立報》上的游戲文章與民初、五四前夕《申報·自由談》的“游戲文章”相比,它們在諷刺、針砭時政上一點也不遜色。這正說明民初以后《申報》等報刊所載游戲文章與清末報載游戲文章在諷刺精神上是一脈相承的。
報載隨感文章的出現是報刊推動文體發(fā)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晚清報載隨感文體類型有時評、戲評、小說話、小品文等形式?,F有研究一般把報載隨感作為現代小品文、雜文的直接源頭,如現代雜文史都認為現代雜文是從《新青年》的“隨感錄”欄目開始的。同樣,隨感式游戲文章的出現也是傳統(tǒng)游戲文章文體形式之外的一種新形式,因為從游戲文章的文體選擇上看,套用既有的文體也成游戲文章寫作的固定模式。晚清一些報刊開始出現非套用既有文體的隨感式游戲文章。例如《民立報》諧文欄目就刊登了一些隨感式的游戲文章,如1910年刊登在俳諧文欄目的24則《科學奇譚》把最新的科學發(fā)明或科技知識和時政批評結合在一起,進行文明批評和社會批評。如:
某天文學家造一“測風器”,風東來則指東,西來則指西,極其靈便。樸庵曰,吾國有一“天然測風器”,或問何物?曰楊樹,其條柔弱而無骨,遇有微風,其枝頭則指風所向之度,名曰楊度。(1910.11.12)
這則小游戲文字把行藏多變、當時依附袁世凱的楊度(1874—1931)比擬成楊樹之枝頭,隨風飄搖,這是文學形象化的手法;用科學術語贈予其“天然測風器”,理趣盎然,諧謔中諷刺了楊度缺少骨氣,具有形象性、批判性和理趣性的特點。又如:
或問“化學”中有不可思議之理,銅色本紅,以硝強水合之,則為深藍色;金本定質,以淡氣合之,則為氣類;養(yǎng)硝二氣本無味,及其交感而合化為硝強水,其味酸。樸庵曰:此何足奇,官場中變化更有不可思議者,明明一慷慨激昂之留學生,一由官場合,則化為嗜利無恥之真小人。(1910.11.12)
以化學反應中的千變萬化諷刺那些嗜利無恥的留學生,在類型化、形象化上較有特點??梢钥闯?,此類隨感式的游戲文章已初具現代雜文的文體一些特點。這種根據社會時政新聞隨感而發(fā)、運用文學手法、旨在批判的游戲文章已經溢出傳統(tǒng)“游戲文章”的主要的戲擬特征,而是一種將新聞批評與諧文精神融合而成的報刊新文體。
研究者認為,現代雜文是報刊的催生物,“中國現代雜文與定期刊物須臾不可分離。”④現代雜文的文體特征是:以議論和批評為主,以廣泛的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為主要內容,筆法豐富多樣、短小靈活,藝術上要求理趣性、抒情性和形象性⑤。本文的討論可見,《民立報》所刊游戲文章切合時勢,以社會批判和文明批判為內容,諷刺手法辛辣而靈活多變,文學性較強,成為抨擊清政府的鋒芒匕首和制造革命聲勢的鑼鼓號角,具有強烈的戰(zhàn)斗色彩和時代精神。傳統(tǒng)游戲文章與報刊結合,游戲文章在適合報載的同時,其關注社會的現實精神得到加強,表現手法和形式愈趨豐富,報載隨感式游戲文章開始出現,報載游戲文章正在向現代雜文的方向演變。要之,清末民初報刊和游戲文章的結合是現代雜文的直接源頭之一。
① 胡道靜:上海的日報[A].見楊光輝:中國近代報刊發(fā)展概況[Z].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350.
② 劉燕萍:怪誕與諷刺:明清通俗小說詮釋[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56頁.
③ 王曉明主編:批評空間的開創(chuàng):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C].上海:東方出版社,1998,108.
④ 張華:現代雜文史[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15.
⑤ 姚春樹,袁勇麟:二十世紀中國雜文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