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桂 管紅云 楊應周 呂建文 吳清芳 許麗 呂德良
(1.深圳市寶安區(qū)慢性病防治院 深圳 518133;2.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深圳 518020)
《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0》指出,2009年我國流動人口規(guī)模達2.11億。流動人口具有流動性強,結核病患病率高和患病后治療管理困難等特點[1]。由于工作或生活等原因,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在治療管理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居住地改變的情況,為了保證患者完成不間斷且規(guī)范的全程治療,減少不規(guī)則治療和耐藥結核病的產生,2009年全國開始試行《全國跨區(qū)域肺結核患者管理程序》。深圳市是流動人口聚集地,流動人口對深圳市結核病疫情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文旨在分析深圳市跨區(qū)域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管理效果,為制定有效的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對策提供科學依據。
1.1 對象 2009年深圳市確診登記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流動人口指的是非深圳戶籍人口,同時排除深圳市各區(qū)之間流動的肺結核患者和一次性就診患者。
1.2 資料來源 結核病管理信息專報系統和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項目季報表、流動人口結核病人登記本和流動人口結核病人轉出登記本。
1.3 診斷依據 以《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肺結核病診斷標準為依據[1]。
1.4 管理程序 以第五輪中國全球基金結核病項目《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實施方案》中的跨區(qū)域肺結核患者管理程序[2]為管理依據。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對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2009年深圳市登記確診肺結核患者5365例,其中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4949例,占92.2%。2009年全市轉出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593例,占流動人口確診登記病例的12.0%。其中男性366例,女性227例;初治561例,復治 32例。平均轉出日期為接受治療后第26 d。
2.2 患者到位情況和未到位原因分析 593例進入跨區(qū)域管理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452例反饋到位,到位反饋率為76.2%。到位患者中,重新登記占54.2%;代管占42.9%。141例患者“未到位”,跨區(qū)域轉診丟失率為23.8%(141/593),其中未回、查無此人和外出3種原因占69%(表1,表2)。
表1 跨區(qū)域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反饋到位情況分析
表2 跨區(qū)域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未到位原因分析
2.3 治療轉歸情況 轉出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為32.0%,代管患者的成功治療率為85.6%,未轉出患者的成功治療率為89.4%。代管患者與未轉出患者的成功治療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轉出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的成功治療率顯著低于未轉出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3)。
表3 轉出與未轉出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治療轉歸情況比較
2009年深圳市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占全部登記肺結核患者的比例高達92%,大多數是青壯年,15~34歲年齡組占病人總數的 71.9%,與廣州市[3]、浙江省[4]、北京市[5]報道基本一致。深圳市流動人口數量多,結核病疫情較高,主要侵襲勞動力人群,因此流動人口結核病是我市結核病控制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工作或生活等多種原因,部分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在確診后或在未完成治療的情況下轉到其他地區(qū)治療從而進入跨區(qū)域管理程序。2009年深圳市轉出的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例達到12.0%,低于北京市昌平區(qū)[6]和上海市閔行區(qū)[7],但由于深圳市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總量很大,因此進入跨區(qū)域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的絕對數量不容忽視。深圳市跨區(qū)域轉出的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到位反饋率為76.2%,高于上海市閔行區(qū)[7]。目前,由于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跨區(qū)管理程序較為煩瑣,轉入地結防機構管理病人的積極性和配合度不高,不愿意“代管”病人,很多病例都被“重新登記”管理,增加當地的“病人管理指標”。
2009年深圳市跨區(qū)域轉診丟失率為23.8%,其中未回、查無此人和外出3種原因占69.0%。究其原因,可能與下列情況有一定的關系:如用工前體檢發(fā)現并確診的肺結核病人,往往由于無法入職,不能在現住地繼續(xù)工作和生活,病人遷移形成再次“流動”,有些病人或繼續(xù)留在現住地“隱匿”下來,結防機構無法得知其真實信息,盲目地將病人轉入戶籍所在地,造成跨區(qū)域轉診“丟失”。
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跨區(qū)域管理效果欠佳,轉出患者的成功治療率(32.0%)顯著低于未轉出患者(89.4%)。主要由于重新登記率高達54.2%,而部分“代管”患者隨訪檢查信息反饋也不及時,需要轉出地結防機構多次追蹤,才能得到治療轉歸信息。同時缺乏對轉入病例管治效果的評價機制,致使轉出病人的管理產生脫節(jié),嚴重影響了轉出病例的管治效果。建議進一步完善全國跨區(qū)域肺結核患者管理機制,允許轉入地結防機構采取“重新登記”,并負責轉入病例后續(xù)的治療、管理和管治效果的評估。
實踐證明,減少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人患病期間的流動,對流動人口結核病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深入開展流動人口衛(wèi)生知識、健康意識的健康教育,門診醫(yī)生要給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留下來進行規(guī)則治療的好處,以及轉診異地可能出現的問題,盡量讓病人克服各種困難留下來進行系統治療,從而提高治療管理的依從性和管治效果。
[1]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結核病防治規(guī)劃實施工作指南[M].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9.
[2]中國全球基金結核病項目辦公室.流動人口結核病防治實施方案[M].北京,2008.
[3]鐘靜,麥潔兒,羅一魯,薛植強,何佩賢,陳淑平.廣州市海珠區(qū)流動人口肺結核病現狀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1):25-27.
[4]何鐵牛,徐旭卿.1997年浙江16個縣城鎮(zhèn)流動人口結核監(jiān)測分析[J].浙江預防醫(yī)學,1999,2:139-141.
[5]劉劍君,張立興.北京外來人口肺結核病控制現狀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1997,19(3):113-115.
[6]高鐵杰,劉麗娜,韓躍飛.北京市昌平區(qū)流動人口肺結核病例回原籍原因及追蹤結果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0,32(5);241-243.
[7]唐利紅,嚴慧琴,成玉萍.閔行區(qū)第五輪全球基金流動人口結核病項目中期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10,32(5);24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