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071 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 馮玉奎 張立營
271000 濟南軍區(qū)第88醫(yī)院 徐慧斌
Ⅲ型前膠原(TypeⅢ Collagen,PCⅢ)反映肝內Ⅲ型膠原合成,含量高低與肝纖維化程度一致,并與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它與肝纖維化形成的活動程度和病變程度密切相關,反映肝纖維合成狀況和炎癥活動性[1-3]。筆者就其對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膠原進行了檢測,目的在于探討血清Ⅲ型前膠原在診斷肝病患者嚴重程度的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肝病組均為濟南軍區(qū)第88醫(yī)院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92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46.5歲。按2001年1月北京第五次全國傳染病會議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急性黃疸性肝炎29例,慢性肝炎輕度21例,慢性肝炎中度19例,慢性肝炎重度12例,肝硬化11例。正常對照組90例,為健康獻血員,標本來自401醫(yī)院體檢中心。
1.2 方法 靜脈抽血3 mL,分離血清后置-20℃?zhèn)錂z。采用Roche電化學發(fā)光儀按操作說明進行測定。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 11軟件處理數據,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CⅢ在健康對照組和急性黃疸性肝炎組的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與慢性肝炎輕度組、慢性肝炎中度組、慢性肝炎重度組及肝硬化組的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尤以肝硬化組最高。
PCⅢ在慢性遷延性肝炎、脂肪肝時不增高或僅輕度增高;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時均增高;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肝癌時顯著高于其他慢性肝病。血清PCⅢ與纖維化活動程度呈正相關,與膽紅素、ALT、白蛋白和HBV-DNA不相關,提示肝臟的炎癥、壞死對其影響較小[4-5]。
PCⅢ反映肝內Ⅲ型膠原合成,含量高低與肝纖維化程度一致,并與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它與肝纖維化形成的活動程度和病變程度密切相關,但無特異性,其他器官纖維化時,也升高。持續(xù)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會惡化并向肝硬化發(fā)展;而降至正??深A示病情緩解,說明PCⅢ不僅在肝纖維化早期診斷上有價值,在慢性肝病的預后判斷上也有意義。反映肝纖維合成狀況和炎癥活動性,早期即顯著升高,而陳舊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化、肝萎縮患者不一定增高[6-9]。
本研究結果說明,PCⅢ檢測水平隨炎癥及肝纖維化的進展存在逐漸升高的趨勢,可反映肝臟輕重度炎癥的變化。PCⅢ在肝纖維化的不同時期之間的差異也表明,PC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纖維化的程度。
表1 肝病患者與健康人血清Ⅲ型前膠原水平
[1]溫慶輝,萬德勝,黎鳳英,等.血清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肝纖維化的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7,4(6):494-496.
[2]樊錫鳳,羅威.凝血酶原活動度與肝纖四項聯(lián)合檢測肝硬化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yī)藥,2009,31(14):1772-1774.
[3]鐘月華.肝纖維化血清學臨床生化診斷指標的評價[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10(2):138-140.
[4]陳偉雄.血清肝纖四項檢測在肝纖維化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河北醫(yī)學,2007,13(3):375-377.
[5]許宏岳,汪曉,李愛紅.血清層粘連蛋白檢測的臨床應用[J].臨床檢驗雜志,1996,14(6):334.
[6]王勝,侯元,柳忠輝.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膠原肽檢測及臨床評價[J].吉林醫(yī)學,2007,28(1):26-27.
[7]劉明友,陳悅,易建華,等.血清Ⅲ型膠原測定在臨床肝纖化的關系[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5,15(1):132-134.
[8]楊順,肖燕,林軍,等.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檢測在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診斷中的價值[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28(3):430-432.
[9]李忻,張立新,陳亞寶.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及PAPP指數與肝纖維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2009,4(5):3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