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時香麗
2010年初,經中央同意,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設立董事會,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曹廣晶任董事長、黨組書記。2月27日,在集團公司召開2010年度工作會議期間,本刊記者采訪了剛剛上任不久的曹廣晶。
三峽集團公司從事的是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的開發(fā),這跟低碳經濟的潮流正好是相吻合的,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走出一條跟其他電力公司不同的道路,以差異化勝出,這就是我們的思路。
記者:2009年,低碳經濟、低碳生活可謂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詞匯,倡導低碳經濟離不開清潔能源,這和您在工作報告里提出的把三峽集團公司建設成一流的清潔能源集團,可謂不謀而合。請您談談您對低碳經濟的理解。
曹廣晶:首先,發(fā)展低碳經濟是一個世界性的潮流,是人類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從聯(lián)合國到各個國家都十分重視,我們國家也不能置身其外,我們也是負責任的大國,自然也應順應潮流,在國際上要樹立形象。如果在這方面不做出努力,在國際社會上是會遭受批評的。
第二,經濟和政治從來都是連系在一起的,表面上看,低碳經濟是基于對全球氣候變暖危及全人類生存的道德關懷,實質上,它是新技術革命背景下對全球政治和經濟利益的再分配。這次的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形成什么實質性的決議,有些國家就把責任推到我們中國身上,這就清楚地表明,政治和經濟是分不開的。碳問題已經從一個技術問題上升為一個全球性的政治博弈,所以不能太天真,對于低碳經濟的本質,我們必須有一個充分的、理性的認識。
打低碳經濟牌有政治原因也有經濟原因,世界經濟發(fā)展需要有一個經濟增長點,并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新的經濟增長點,上一個經濟增長點是信息技術,下一個經濟增長點可能就是清潔能源,也就是低碳經濟。這些方面發(fā)達國家走在了前頭,他們已經占據了至高點,他們利用技術上的優(yōu)勢加上政治上的影響扼制新興國家的發(fā)展,從種種跡象上看,不能說他們沒有這種目的。在碳減排方面,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分歧由來已久。低碳經濟問題雖然屬于全球的公共經濟問題,但其實施卻有賴于追求本國利益最大化的各國主體,所以,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協(xié)商談判,應該說在理論上是很難成功的。
曹廣晶,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攝影/于翔漢
2009年,三峽-葛洲壩梯級電站發(fā)電960.96億千瓦時,與燃煤電廠相比,相當于全年節(jié)約標準煤3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8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90多萬噸。 攝影/劉君鳳/CFP
但不論從哪個方面講,如果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確確實實是氣候變暖的原因之一的話,那么我們也應該負起我們的責任,有效控制碳排放,防止氣候變暖,促進和保持全球生態(tài)平衡,提高人類生存和生活的質量。
當今,發(fā)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國際潮流,隨著低碳經濟的風生水起,必然會引起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進而引起能源結構的調整。所以我在報告中說,低碳經濟正在重塑世界經濟,過去的二氧化碳排放形成了一種經濟格局,現(xiàn)在提倡低碳經濟,提倡減排,必將要按照低碳經濟的要求重新調整經濟格局,重塑世界經濟,清潔能源將無可爭辯地成為未來經濟發(fā)展的主角。
三峽集團公司從事的是以水電為主的清潔能源的開發(fā),這跟低碳經濟的潮流正好是相吻合的,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走出一條跟其他電力公司不同的道路,以差異化勝出,這就是我們的思路。
三峽集團公司在水電開發(fā)上已經樹立起了品牌,而這品牌是有一定的延伸性的,這就是我們的優(yōu)勢。
記者:目前,集團公司在水電開發(fā)方面已經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提起三峽集團公司,人們就會和水電聯(lián)系在一起。但是涉足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清潔能源,應該說還面臨著諸如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競爭和挑戰(zhàn)。請問集團公司在上述這些方面有什么優(yōu)勢?
曹光晶:三峽集團公司在水電開發(fā)上已經樹立起了品牌,而這品牌是有一定的延伸性的,這就是我們的優(yōu)勢。三峽集團公司在建設了三峽工程之后,三峽工程已經成為一種高品質的象征。現(xiàn)在講風電三峽,三峽風電,這是什么意思呢?三峽已成為一種鮮活力量的象征,一種高品質的象征。企業(yè)品牌是知名度、信譽度和美譽度的綜合體,也是企業(yè)實力的象征、形象的標志、文化的積淀。品牌優(yōu)勢是我們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打造起來的,既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人為包裝。這就促使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在實踐中維護和提升品牌聲譽。
在水電領域能夠取得成功,在相近領域、相關領域,比如風能啊等其他領域,我們一樣,也可以取得成功。因為,這離我們的專業(yè)并不遠,我們一樣可以做得很好,一樣能在其他清潔能源領域里發(fā)揮我們的特長,繼續(xù)延伸我們的品牌優(yōu)勢。我們有這個信心。同時,對公司上下全體員工也提倡這個要求,堅定品牌信念。至于說在技術、人才這些方面存在的競爭和挑戰(zhàn),應該說各電力公司都是一樣的,起步的時間和條件也都差不多,我們缺人才,別人也缺呀,所以,我們的信心是非常足的。
目前,風電盡管出現(xiàn)了短期的產能過剩,短期上網困難等問題,從國家的未來發(fā)展來看,風電肯定會有一個良好的前景。
記者:在您的工作報告里明確地把風電作為集團公司的第二大支柱產業(yè)提出來,在當今世界能源短缺和環(huán)境壓力不斷增大的今天,風電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無疑會有一個光明的前景。但關于風電開發(fā)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風電相對于水電來說規(guī)模較小、成本較高、風機國產化水平低、入網難等。面對這些問題,集團公司該怎么解決?希望國家在風能方面給與哪些政策支持?
曹廣晶:應該說,問題什么時候都存在,關鍵是我們在切入某一個領域的時候,一定要找到一個良好的點。目前,風電盡管出現(xiàn)了短期的產能過剩,短期上網困難等問題,但從國家的未來發(fā)展來看,風電肯定會有一個良好的前景。
風電和水電在清潔能源里頭,是技術最成熟的兩項,一定會有一個大的發(fā)展,這一點毫無疑問。如果說到2020年,我們的能源消耗,折算成標準煤是45億噸的話,那么其中有15%將來自清潔能源,相當于7億噸標準煤,也就是要新增加7億多噸標煤的減排量。風電國家規(guī)劃的最終目標是1.5億千瓦,現(xiàn)在已經開發(fā)的還不到2000萬千瓦,還遠得很。所以,當前社會上比較盛行的“風電過?!?、“風電泡沫”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風電的開發(fā),目前之所以會遇到一些諸如入網難等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國家沒有預料到風電會發(fā)展得這么快,原來十一五規(guī)劃中認為風電發(fā)展到500萬千瓦就不錯了,結果現(xiàn)在都接近2000萬千瓦了。第二個方面是,電網本身對風電的入網也不怎么積極歡迎,這里面也有各種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各風能富集地區(qū)政府都在招商引資,聞“風”而動,所以就造成了現(xiàn)在這種短期產能過剩的局面。
市場上有需求的時候,投資就會涌向這個領域,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叵氘斈?,我國的電視機、汽車的生產也是一樣,需求一來,大家都簡單重復地引進國外的生產線,拼命地生產,結果,產能就過剩了,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對于核心技術的掌握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目前,我國關于近海風電技術的研究開發(fā)、新型發(fā)電機組的研究、風電機組部件和建設設施關鍵技術的研究等,都取得了良好的進展。所以,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們三峽集團公司在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也有我們投資的原則。這次會議上講到的EVA(EVA體系是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思騰思特公司創(chuàng)立的一套進行業(yè)績評估和管理的操作體系),是每一個企業(yè)都必須堅守的底線,必須有正的EVA才能投資。今天會議上還專門安排了一個典型發(fā)言,是關于怎么控制成本的,這個發(fā)言很好。投資比別人都省,建設周期比別人都短,但經濟效益好。這里的關鍵就是怎么選擇好項目。在風電開發(fā)上,怎么選擇好項目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借鑒水電方面的經驗,在風電上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選擇好自己的競爭策略,這是我們必須要下功夫好好思考和研究的。
風電這個產業(yè)是光明的,不能說目前有困難我們就望而卻步,現(xiàn)在哪個地方沒有困難?哪個行業(yè)的競爭不激烈?我國風能資源儲量豐富,據初步估算,我國陸上離地面10米高度層的風能資源,總儲量為3000多萬兆瓦,可開發(fā)的風能資源量約為250萬兆瓦;近海(水深不超過10米)區(qū)域,離海面10米高度層的風能儲量約為750萬兆瓦,共計約1000萬兆瓦。隨著風電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成熟,經濟上可行,風電將來必然會成為重要的可持續(xù)能源。 因此從宏觀上看,我國具備大規(guī)模發(fā)展風力發(fā)電的資源條件。
我國現(xiàn)有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對風電特許權實施的支持度大,但有效性不足。在我國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中,對于發(fā)展風電產業(yè)的規(guī)定比較籠統(tǒng),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風電的地方性立法幾乎還是空白,中央有關政策出臺了,但在地方上卻缺少配套性的實施細則,這也是導致相關法規(guī)缺乏可操作性的重要原因。但是,既然國家有減排的目標,相應地,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及政策也會逐步地跟上,風電目前面臨的種種困難就都可以解決。
對于進軍核電,三峽集團公司將持一個積極態(tài)度。
記者:作為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風電對環(huán)境有無影響?除了風電,三峽集團公司有無進軍核電的打算?
曹廣晶:什么都是相對的,風電的清潔性、可再生性,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化石能源而言的。一是風電屬于物理能源,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二是空氣的流動是一種大自然現(xiàn)象,永不枯竭,不會有用完的那一天。但風力發(fā)電對環(huán)境也是有一定影響的,這種影響主要是改變風的流向,影響候鳥的棲息。
核電也很有前景。英國長期以來反對核電的聲音很強,但現(xiàn)在為了搞低碳經濟,又把發(fā)展核電提上了議事日程,準備進一步更新和新建核電站。美國也啟動了新的核能計劃。目前的核能利用,盡管在核廢料處理上還是一個難題,但相對來講它是經濟可行的。從安全的角度看,核電大國——法國就沒有發(fā)生過核事故。中國也在大力發(fā)展核電,原來是在沿海地區(qū),現(xiàn)在延伸到了內地。但有一個問題,發(fā)展核電所需的鈾礦資源,中國比較缺乏。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和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協(xié)定,要求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中亞國家給中國提供鈾礦資源。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建設的浙江慈風電場 攝影/微光
蓄水172米后的三峽水庫 攝影/微光
對于核電開發(fā),我們只能參股,因為我們沒有牌照。但對于進軍核電,三峽集團公司將持一個積極態(tài)度。
2010年,三峽水庫要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早一點蓄水,爭取蓄到175米。
記者:最后,我們還想了解,在您的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三峽集團公司2010年最重要的工作目標之一,就是完成三峽水庫175米蓄水。我們知道,2008年、2009年,三峽水庫兩次蓄水175米,都因故受阻。那么,如果今年再次遇到諸如干旱、滑坡等情況,或其他一些預想不到的情況,集團公司將會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如果今年蓄水再次受阻的話,在輿論上可否會對三峽集團公司形成壓力?
曹廣晶:蓄水有個保證率的概念,90%或是95%,如果是90%,那就允許十年中有一年蓄不到設計最大水位。對三峽水庫來說,并不是年年都要求蓄到175米。今年我們會密切關注水情、氣象、在早蓄水科研方面做些工作,爭取早點啟動。蓄得早呢,蓄滿率就高一些,同時對于下游的影響也就小一些。總的來講,2010年,三峽水庫要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早一點蓄水,爭取蓄到175米。
滑坡是蓄水的正?,F(xiàn)象,水庫蓄水以后,在三五年的時間里,由于水庫庫岸水文條件的變化,出現(xiàn)一些崩塌、滑坡現(xiàn)象,都是正常的。經過一個時期的滑坡等地質災害集中釋放以后,新的庫岸將逐漸趨于穩(wěn)定??梢哉f,全世界沒有哪個水庫象三峽這樣,進行了全面的、系統(tǒng)的勘查、治理、預警,或是搬遷,花了這么大的代價進行治理,這是絕無僅有的。應該說175米蓄水這兩年以來,沒有發(fā)生大的滑坡,沒有因為滑坡死人,這已屬罕見。有一些滑坡現(xiàn)象是水庫蓄水的普遍規(guī)律,對此,我們也會密切關注,盡量減少滑坡所帶來的危害。
關于蓄水受阻,媒體一定要正確引導,包括你們自己。全世界有那么多水庫,蓄水初期都是如此。為什么要對三峽工程說三道四?我想,除了報道本身帶有一定的質疑性外,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證明了三峽工程的重要和特別。三峽工程是經過了近百年論證的特大型工程,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它不是一般的工程,因此對于三峽工程,輿論給與特別關注是當然的,也是應該的。但一定要有一種主流的目光,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不能一發(fā)生什么鼠害呀、干旱哪等不好的事情就和三峽工程聯(lián)系起來,網絡上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些片面的、偏激的言辭,以一些細枝末節(jié)甚至一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來否定三峽工程,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不理性的誤導。我相信真正負責任的、有公信力的媒體,都會進行深入的、細致的調查研究,還事實一個真相,給公眾一個明白。希望你們雜志在這方面能夠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