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e Aimelet 著 郭可 譯
總是腳步匆匆,無法安心品味片刻閑暇;總是忙于奔波,無法打理煩亂的思緒……為什么我們總是處于匆匆忙忙的狀態(tài)?這種急迫感源自何處?如何才能停下腳步,傾聽來自心底的聲音?
為什么總是忙于奔波
每天,江雁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兒,時間來不及了!”35歲的她說:“看著時間在滴答流逝,我就心急如焚,感覺時間不夠用。我干什么都一路小跑,吃飯也是狼吞虎咽,像打仗一樣?!?/p>
盡管她強調(diào)這種行為方式給自己造成的煩惱不大,但實際上她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她說:“由于總是催促身邊的人,尤其是我的孩子和丈夫,我感到他們快窒息了。而且,我無法充分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因為我總是對那些尚待解決的事情憂心忡忡?!?/p>
對速度的崇尚
法國格式塔療法研究所的副主任皮埃爾·伊夫·高里奧說:“現(xiàn)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催促,使這些‘急切的人難以自拔。由于生活的高要求,我們渴望馬上得到所有可能獲得的東西?!?/p>
現(xiàn)代生活的誘惑力顯而易見:我們可能在7分鐘之內(nèi)找到理想的伴侶,也可以在7小時之內(nèi)穿越大西洋。高里奧說:“抵御現(xiàn)代生活的這種刺激非常困難?!?/p>
精神分析專家帕斯卡爾·訥維也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歌頌雷厲風行的世界,那些沒事就旅旅游、看看海的人難免被視為游手好閑之徒?!彼?在現(xiàn)代社會做的事越多,人們的自我感覺就會越好。訥維接著說:“現(xiàn)在的人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和社會的承認,他們試圖通過增加大量活動,來修復較低的自我認同,并從外界獲得自己不敢給予自己的認可。”
對空閑的焦慮
皮埃爾·伊夫·高里奧強調(diào):“在這種匆匆忙忙的背后,隱藏著空閑的恐懼?!碑斘覀兏械郊逼鹊臅r候,便會產(chǎn)生嚴重的焦慮。比如在堵車或者度假時,這種接近于“空洞”的喪失時間的感覺令我們感到正在喪失自我。為了避免這種感覺,我們就會想更快到達目的地,因而總是步履匆匆。這樣,我們會迅速回應缺失感,立刻徹底滿足自己的欲望,才能更快感到安心。
缺乏安全感
皮埃爾·伊夫·高里奧認為:“這種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的行為方式,源自一種情感上的不安全感?!?/p>
如果一個孩子對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充滿自信,那么他在滿足自己的欲望時必然是從容不迫的。基于自信,他不會擔心做這件事情所需的時間會被浪費。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則大相徑庭:由于沒有獲得來自父母的足夠信任,也沒有獲得身邊人的肯定,他(她)會因缺乏自信而傾向于對相同的欲望做出迅速回應。這樣的孩子在疏導自己的沖動時,往往感到困難重重。
以每個人每天都會產(chǎn)生的饑餓感為例:如果我們確信可以用一種對我們有益的方式來填飽肚子,就不會那么著急。反之,如果我們因缺乏自信而懷疑這一點,就會像江雁一樣,吃飯時也會因為狼吞虎咽而感覺毫無樂趣——那時,在我們眼中結(jié)果才是最重要的,達到結(jié)果的方式和過程顯得無足輕重。
她們?nèi)绾螒獙Ь?/p>
張紫云,38歲,公務員
兩年來,我做什么事都慌里慌張,這令我深受其害:我經(jīng)常胃痙攣、抑郁、抓狂……為了讓自己平靜一些,我開始學習鋼琴,這樣能逼著自己專注于所做的事情,我也在堅持中學會了忍耐?,F(xiàn)在,我越來越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丈夫和孩子帶給我的快樂。
阿嵐,33歲,銷售人員
現(xiàn)在,我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每天晚上會花10分鐘記錄白天的經(jīng)歷:做了什么事,遇見了什么人。雖然只是寥寥數(shù)語,但能舒緩心情。開始的時候,我是強迫自己那么做,寫日記是為了“完成任務”。漸漸地,每晚寫上幾句讓我感覺其樂無窮——這讓我在白天做事時有了很強烈的參與感,能夠更清楚地體驗它們,因為我知道這個過程會在晚上再一次被我重溫。
心理治療師的建議
皮埃爾·伊夫·高里奧(格式塔療法專家):
要賦予自己一些權利,如沒有目標地漫步,在露天茶座上細品一杯美酒,關掉手機欣賞身邊的風景……起初,只持續(xù)幾分鐘,目的是不要產(chǎn)生焦慮感。然后,再慢慢延長時間,堅持做,反復做。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傾聽自己的心聲,細心體會內(nèi)心的感受,了解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時間一久,你就會慢下來、靜下來,并享受這種跟自己心靈對話的感覺了。
帕斯卡爾·訥維(精神分析專家):
想清楚哪些東西對自己來說是最重要的,這樣當你著眼未來的時候,心里就更清楚應該先考慮什么,后考慮什么,哪些必須馬上去做,哪些可以從容地慢慢去做。即使對那些很著急的事情,也不要馬上采取行動,先花幾分鐘考慮一下這個行動的具體意義。長此以往,你會獲得更大的喜悅感,會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之所以喜歡或不喜歡某事的原因,繼而發(fā)現(xiàn)更多的自我。
(摘自《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