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一群年輕人,在野生動物園里參觀。干枯的草地上跑過來兩匹馬,體形和斑紋都差不多。講解員說:“這兩匹馬是一對母子,你們能分辨出哪匹是媽媽,哪匹是孩子嗎?”年輕人紛紛搖頭。
講解員拿起一把青草,向兩匹馬扔了過去。連續(xù)的干旱,使原本豐腴的草地變得干枯、荒蕪了,這把青草因而顯得特別青翠和誘人。兩匹馬立即飛跑過來,幾乎同時來到青草前。其中一匹馬迫不及待地低下頭,美美地咀嚼起來,另一匹馬則站在一邊,看著自己的同伴,卻并不急于吃草。
講解員指著兩匹馬說,先吃草的那匹,是孩子;默默站在一邊的,是媽媽。如果只有一把草、一口糧,媽媽總是會讓給自己的孩子。人是這樣,動物也如此。
參觀隊伍繼續(xù)向前。這時,不遠(yuǎn)處跑過來兩只個頭相仿且同樣威武健壯的雄獅。講解員又說:“這是一對父子,你們能分辨出,哪只是爸爸,哪只是兒子嗎?”年輕人仍然無法辨別。
講解員拿起一塊牛肉,扔了過去。兩只雄獅嗅到了牛肉的腥味,同時撲向空中,爭奪那塊牛肉。一只獅子咬住了牛肉,可是,還沒等它站穩(wěn)腳跟享用,另一只雄獅就發(fā)出了兇猛的吼聲,凌厲地從它的口中奪下牛肉,并威嚇性地豎起鬃毛,毫不客氣地趕走了同伴。
這回,年輕人爭先恐后地指認(rèn):搶到肉的那只一定是兒子,因為孩子往往霸道、自私,而爸爸是不會跟兒子搶食的。講解員笑著搖搖頭:“你們說錯了,后面那只看起來兇悍一點兒的,恰恰是爸爸。”
“一個獅群,一般只能有一只成年雄獅,即使是自己的兒子,一旦長大了,也會被獅爸爸毫不客氣地趕出獅群?!敝v解員說,“也許正是為了讓它日后能夠單獨生存,獅爸爸才會對自己的兒子特別兇狠、不留情面。其實,那也是一種愛?!?/p>
原來,愛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dá)。
(黎志摘自《雜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