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麗 李東冰 謝振年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肛腸科(北京 100091)
痔是常見疾病,嚴重時常影響人們的生活。治療痔的方法繁多,各有其優(yōu)缺點和適應證,臨床療效也不一致,但切開手術的明顯疼痛、并發(fā)癥始終是影響治療方向的關鍵問題。我們經過大量臨床觀察發(fā)現銅離子電化學療法治療痔具有痛苦小、術后并發(fā)癥少等諸多優(yōu)點,特別是全身狀況不佳的患者亦可耐受。筆者總結了2003年 6月以來用銅離子電化學療法治療的有多種合并癥的痔患者 179例,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所選觀察病例均為 2003年 6月~2008年 6月在我院肛腸科經直腸鏡確診的高齡(80歲以上)或同時有多種合并癥的內痔或混合痔患者,共179例,所有患者均合并出血,其中以內痔出血為主者53例,以脫出為主者 126例,所有病例的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標準(2006年版)。其中合并高血壓者 62例(高血壓Ⅱ級 42例,高血壓Ⅲ級 20例)。合并冠心病者 27例,其中行冠脈搭橋術者 3例,安裝起搏器者 1例,行冠脈支架植入者 2例,心絞痛頻發(fā) 15例,急性心梗后 1月 1例。合并風濕性心臟病者 1例(長期口服華法林等抗凝藥 30余年)。合并糖尿病 48例(空腹血糖在 8 mmol/L以上),其中重度糖尿病 37例(空腹血糖最高者達 20mmol/L,每日胰島素最高劑量 76單位,血糖控制仍不穩(wěn)定)。腎功能衰竭 8例(常規(guī)腹透或血透)。腎移植術后 5例,其中 1例移植后仍需隔日血透 (BUN 44.24mg/dL、 CREA 1020.8umol/L)。 白血病 26例(血紅蛋白最低者 44g/L,血小板最低者 9×109/L),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15例,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 7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4例。骨髓移植術后 2例,血友病 3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1例。腦梗塞14例,腦卒中后偏癱 10例。高齡患者 24例,其中 90歲以上者 5例,最高年齡 95歲。所有病例術后均隨訪1年。
治療方法 術前準備 詳細詢問病史,完善術前各項相關檢查。腦梗、冠心病及行冠脈支架植入、搭橋等的患者,長期口服多種抗凝藥,術前停用 3~7d抗凝藥。
儀器設備用純銅制成直徑 0.7mm銅質針形電極(簡稱銅針),電極間距為 10mm。用 CHAT-5302/MP銅離子電化學治療儀,按照默認值連續(xù)治療 280s(9伏90s,11.5伏 60s,負 11.5伏 70s,6伏 30s,負 6伏30s)。
銅離子電化學治療[1]患者麻醉滿意后取側臥位,插入喇叭口肛門鏡,檢查確定出血及脫出的痔區(qū),將銅針電極 4套同時刺入齒線附近 4處痔區(qū)組織深15mm,治療 280s。拔出電極,棉球壓迫針眼以防止銅離子液體溢出。以同樣方法逐次治療其余痔區(qū)。同一痔區(qū)可根據出血、充血狀況同時反復治療。
混合痔外痔部分在治療開始予以剪除,若患者身體狀況不允許(如白血病的病人),為保證創(chuàng)面盡快愈合,則不處理外痔。
療效標準 根據 2004年 9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中華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討論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草案)”:治愈:便后無出血,無脫垂,肛鏡檢查痔黏膜恢復正常,痔核萎縮。顯效:便后無出血,無脫出,痔核紅腫明顯消退,疼痛消失。肛鏡檢查,內痔黏膜輕度充血,痔核變小。好轉:便后仍有少量出血,疼痛減輕,伴輕度脫垂,肛鏡檢查痔黏膜輕度充血。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治療結果 179例患者中,治愈 157例,治愈率為87.7%;顯效 18例,顯效率為 11.5%;好轉 4例,好轉率為 2.2%;無效 0例;對患者不同合并癥的治療效果見附表。
附表 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對不同合并癥的痔患者的療效(n,%)
注:1例腎移植術后仍需隔日血透 (BUN 44.24mg/dL、CREA 1020.8umol/L)的病人環(huán)狀脫出較重,因無法停用肝素,為治療安全起見分 2次(間隔 1周)治療,3例血友病患者亦采取分次治療,均治愈。
上述患者治療后,便血全部停止,對出血治愈率為100%。隨訪 12個月,6例復發(fā),復發(fā)率 3.4%,經再次治療后便血均停止,未見復發(fā)。
不良反應 1例白血病準備移植的患者,術后第二天便血即停止,術后第三天肛旁 5點出現一蠶豆大小的血腫,考慮可能因為患者凝血功能不好(WBC 2.06×109/L,RBC 1.93×1012/L,HGB 76 g/L,PLT 31×109/L),用擴肛器擴肛撐破肛門周圍小血管引起,用十味金黃膏外涂,1周后血腫完全吸收。 5例患者因外痔較大同時將其剪除,術后第二天出現輕度水腫及疼痛,外敷祛毒湯及十味金黃膏后水腫消失,其余患者經單純銅離子治療后均無局部感染、無尿潴留、排便困難、肛門狹窄等其他并發(fā)癥,無 1例原有病情加重。
討 論 痔是臨床常見病[2-3],其治療方法很多,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手術方式是外剝內扎術,但對患者耐受力要求較高,年老、體弱、合并重癥患者無法耐受。PPH痔上黏膜環(huán)切端端吻合術在臨床上也較常用,對環(huán)狀脫出痔的效果良好,但其對腸道的牽拉刺激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存在一定條件的限制,同時術后吻合釘的脫落有可能造成大出血,對諸如白血病急于移植或身體狀況不能耐受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風險,不作為首選。對并發(fā)嚴重合并癥的患者應以使用銅離子電化學療法為佳,可以充分保證治療的安全性,為患者的其他治療贏得時間。
治療時應注意:①刺入或拔出電極時,應用棉球壓迫針眼,拔出時應抵住針眼附近組織以防止粘連牽拉的損傷。②如果內痔組織較大可在該處反復治療直至其萎縮。③針體全部刺入痔組織,應深達肌層。④若患者合并外痔、肛裂等需要處理,同時又可耐受,則建議先切除脫出大的部分外痔、處理肛裂等疾患,為防止出血可電刀止血,然后行銅離子治療。
治療后應注意:①第 1次排便后若內痔組織脫出,應及時還納。②術后當天不排便。③視情況使用 3d抗生素。
銅離子電化學療法是在祖國醫(yī)學治療痔的枯痔釘療法、注射療法以及血管瘤銅針留置術的基本原理基礎上,利用現代微電子設備,依靠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迅速達到治療痔的目的,是傳統中、西醫(yī)療法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治療痔的新療法,其機理是利用銅離子與血液中有效成分發(fā)生電化學反應,促發(fā)無菌性炎癥,使血管閉塞并導致周圍組織纖維化從而達到消除黏膜下層血管出血性病變制止脫出的目的[4]。微量銅離子本身無毒[5],療效穩(wěn)定、安全。單純銅離子電化學治療后,無需換藥,術后即可進食,避免了其他手術療法帶來的療程長、痛苦大的缺點,彌補了傳統方法的不足?;颊咝g后原有病情或癥狀均無加重,解決了危重患者不能接受治療的難題,是年老、體弱、合并重癥患者的首選。
[1] 李東冰,李 權,蔡 亭,等.銅離子電化學療法治療痔[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外科雜志,2007,13(1):40-42.
[2] 張 悅,溫玉玲,張朝斌.中藥針灸治療痔術后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J].陜西中醫(yī),2005,26(8):802-804.
[3] 司 克.銅離子電化學療法與痔結扎術治療內痔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8,37(2):179-180.
[4] 李東冰,王景俠,常寶志,等.銅離子電化學療法治療痔出血及痔脫出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 [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11):958-961.
[5] 常寶志 ,黃延艸庭,那 加,等 ,銅離子對直腸末端平滑肌組織反應的實驗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5,5(3):232.